莱芜背影(45)莱芜老汉镜前嬉笑“自嘲” 山野村夫反串老太
编者按
莱芜,古称嬴、牟,自春秋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莱芜位于山东中部,如同齐鲁大地的一颗心脏,因地理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有长勺之战,金戈铁马,折戟沉沙;近代有莱芜战役,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莱芜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镇国将军刘瑀、征朔将军李果、垦荒知县吴来朝、名医朱包蒙、诗人何兰华、画家李半残、历史学家王毓铨、散文家吴伯箫、导演吴天明……人杰地灵,大家频出。
莱芜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脉,寄母山、葫芦山、黄羊山、笔架山、三平山、莲花山……峰峦叠秀,各有典故。除了山,莱芜更有水,境内404条河流滋润大地,浪花淘尽,是非成败,古今多少蹊跷事,都随汶河水流中。
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写得了诗句,读得下文章,更有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涵养,培育出朴实、厚道、聪明、灵透的莱芜人民,在每个时代的每个季节里,冬季温暖,春季晴朗,夏季凉爽,秋季金黄。
莱芜,这座走过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蕴藏着诸多热情迸发或者默默无语的故事素材,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对话、去整理,去提升,担起媒体责任,以飨可爱网友。
即日起,大众网莱芜频道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莱芜背影》,旨在记录历史,传播文化,服务当地,弘扬精神。同时,谨以此表达:有一幅白描叫做莱芜印象,有一泓眷恋叫做莱芜记忆,有一种胸怀叫做俺莱芜有,有一个情结叫做大爱莱芜。
耿宪顺(左)和魏传连《赶庙会》表演中(记者 亓秀宝 摄)
耿宪顺对着镜子模仿老太太(记者 亓秀宝 摄)
耿宪顺和魏传连小品《暖水袋》对词(记者 亓秀宝 摄)
文/片 大众网记者 亓秀宝
莱芜市莱城区口镇山口村位于莱芜市区西北30公里处,自村落诞生至今已有数百甚至近千年历史,自古该村便人杰地灵、多古迹存世,明朝时期的龙王庙、龙凤桥、社火表演到清朝的“孝子马约”再现在的渔鼓、拔毒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现在也有社火队在不间断的演、排,其中又有很多的民间特色人物涌现,现年62岁的耿宪顺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多年来不曾寂寞的“宅居人”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演起了反串故事,为山口村及莱芜市很多村镇的村民展现了这位朴实村夫的另一面。
62岁,现独居民居,闲赋游演,村民眼中的“老太太”、“半老娘子”,耿宪顺的生活并不富足却也非闲人,反而知足闲适,这种生活对于山口这一拥有着4000余村民的山村村民来说“可遇而不可求”,儿尊孙孝的生活让耿宪顺的生活平添些许宽余,然而这并非其晚年所需,“独乐了不如众乐乐”是其状态真实写照。
耿宪顺是山口村社火队骨干成员,从之前的踩高跷“街游”到现在的“社火小品”,他和团队的成员一起自娱自乐的同时将演出带到了莱芜市各乡镇的村头巷尾,让简单的快乐放大化,这成为其最为津津乐道的话头,但要说起他的表演,要从他的爷爷辈说起。
耿宪顺的爷爷辈们开始,山口村便延续着社火表演,花船、赶毛驴表演等表演在山口村延续了数百年的历史,而耿宪顺的祖辈们均为其主要成员。耿宪顺的爷爷为村里至周边乡村颇具名气的杂耍表演艺人,常年游走乡里,耿宪顺父亲也是山口村社火队逢年过节表演和日常排练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自耿宪顺四、五岁开始便接触到村里各种各样艺人汇聚表演,自幼耳濡目染也为其今后的表演打下了良好基础。
自文革时期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到后来村里成立艺术团,耿宪顺便一直活跃在村民茶余饭后、农闲时节的闲暇生活中。从20岁左右加入村里的宣传队演出样板戏小品到2000年期间加入山口社火队,再到现在表演花船等,到现在在团队中担任起了无人能比的“老太太”角色,耿宪顺的民间艺人表演生活愈加的丰富多彩。
在未曾通知的情况下到达耿宪顺的家中,尚未进入家门便在街上听到阵阵农村老妪的嬉笑声,爽朗却又带着年代的沧桑,大门虚掩,进入到耿宪顺的正屋前,从门玻璃种看到一位农村老汉迈着蹒跚的步子,一边笑着在并不宽敞的屋内来回走动,推门进入后让耿宪顺显得突然而尴尬,随行的耿宪顺演出“老公”魏传连不禁哈哈大笑,“我听着就是你的动静,你为了这个老娘子真是一霎也不闲着”。
按照春节演出排练的安排,耿宪顺和魏传连今年要演出他们新排练的小品《暖水袋》,讲述农村长年独居的老人在儿女均成家的情况下渴望寻找一位老伴却又羞于开口的故事,为了能够模仿的惟妙惟肖,耿宪顺最近一段时间便在家中联系老太太的一举一动,所以才有了初到其家门口听到的老太太笑声。
虽然在舞台上耿宪顺得到了现场观众的赞许,但其生活也并不宽裕,在其正屋内唯一取暖的炉具居然是一台只能放置三个煤球的蜂窝煤,他平时在家练习的唯一道具也就只是一块挂在墙上的镜子,这也是其家中最为干净、整洁的家什,“自己生活,没什么挂念的,每天能够乐呵呵的和队里的老年人一起表演多好,吃喝能饱就行,起居不冷就行,要是让我在家憋着,那是万万不行。”耿宪顺自始至终未多说几句话,但在问起为何不依靠两个儿子在家安心养老时,他突然“暴发”似的说出这么一句话。
在莱芜农村,有许许多多像耿宪顺这样的朴实老人,他们的晚年生活在经济上并不宽裕,但他们老有所乐,自足常乐,他们需要的并不是衣食住行饮食,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这对于他们是一种关注更是他们心中孜孜难求的“人生舞台”。
![手机快拍二维码 转发此新闻](http://qr.liantu.com/api.php?el=m&w=100&m=10&logo=http://www.dzwww.com/data/logo/1.gif&text=http://w.dzwww.com/d/13679715.html)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耿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