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杀子惨剧:夫妻不和致儿子人格缺陷

2017-01-06 18:11: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频道 作者: 高杨 张亚宁 刘真 寇文一

  大众网济宁1月6日讯记者 高杨 通讯员 张亚宁 刘真 寇文一)2016年2月,经济宁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市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孙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宣判后,孙某某提出上诉,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15年5月10日晚上,孙某某的妻子王某到家门口发现家里防盗门没有关紧。推开大门后,王某看见孙某某靠在冰箱躺坐在地上,光着的脚上还沾着泥土。卧室里的儿子孙某躺在地上,衣物散落在四周,浑身混杂着血迹和泥土。没多久,孙某及孙某某分别被送直医院进行治疗。因伤势严重,孙某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被宣告死亡。

  据孙某某供述,案发当晚,自己已经睡下。孙某带着醉意走到自己床边,猛力用手掐住孙某某的脖子,嘴里还嚷嚷着要单挑。见孙某某没有理他,孙某便跑到厨房拿出菜刀,用刀背砸孙某某的头部,并用拳头猛击。被打懵的孙某某顿时与儿子孙某撕扯起来。回想起案发前一天,因为琐事被妻儿联手打了几巴掌,孙某某怒火中烧,拿起身旁可以拿到的花盆便砸在孙某身上。

  “他爬起来我就没命了,我想到我的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我想,反正也是死,早死晚死都是死,大不了陪着他一块儿死。”然后孙某某又从晾台上拿了一个扳手,砸往孙某的头上和身上。在孙某某言语中,儿子孙某经常打骂他,很不孝顺。儿子不仅没有工作,花钱还大手大脚。

  但据孙某母亲和其女友透露,孙某某与妻子王某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一年后孙某出生,婚后三年生活很幸福。后孙某某被调入选煤厂工作,便开始嫌弃妻子是农村人,时常看不惯妻子,经常性打骂。年幼的孙某看到感到害怕,想要保护母亲,随着年龄地增长,对父亲的怨恨逐渐增多,导致与父亲的关系越来越僵。

  “身为被害人的孙某与父亲关系长期不睦并争执厮打,的确存在过错。但深究之下,他却是个牺牲品,是最大的受害者。生活在家庭‘战争’中,精神承受巨大的压力,人格产生缺陷,脾气变得暴躁、易怒,甚至用暴力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希望子女幸福,就必须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本案公诉人告诉记者。返回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司璐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