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39】胶州农民夫妻把小馒头“蒸”成大艺术品

2018-02-11 15:5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冯云海夫妇做好的馒头。

  

  冯云海夫妇做馒头。

  

  冯云海夫妇做好的馒头。

  

  冯云海夫妇做好的馒头。

  

  冯云海夫妇做好的馒头。

  

  制作馒头。

  

  冯云海夫妇做好的馒头。

  

  冯云海夫妇做好的馒头。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即日起,大众网采编人员分赴山东17市,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全面展示全省上下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取得的重大成就。记者们深入基层,走近工人、农民、医生、售票员等普通群众,亲身体验他们的生产生活,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用原汁原味的典型事例,深入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愿,多角度展示我省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创新实践。

  我们将通过图文、短视频、手机直播、VR、H5等融媒体报道方式,在大众网、大众论坛、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新浪官方微博、大众网官方微信、大众网17市分频道全平台推出报道。更多精彩,期待您的关注!

  新春走基层【39】

  胶州农民夫妻把小馒头“蒸”成大艺术品

  时间:2月1日

  地点:胶州市胶西镇杜村社区

  记者:高玉清 曹森

  在胶州市胶西镇杜村社区,今年58岁的冯云海开了一家馒头店铺,临近年关,店里的订单不断增多,冯云海两口子忙得不可开交。“现在手里的订单太多了,有的人打电话预定,我们都不敢接单了。”冯云海说。

  在临街的云海面食店内,大众网记者看见,各式各样的花式馒头摆满了架子,有龙、凤、貔貅等新式馒头,也有面鱼、莲花瓣、枣饽饽等传统式样的馒头,馒头造型各异,但都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感。

  “现在早上4点半就要起来做,一直要忙到晚上七八点钟,为了赶制春节这批订单。”冯云海说:“店里就两个人做馒头,像这样的花式馒头,一天两个人也就做五六十个,纯手工制作的要麻烦一些,但是顾客都喜欢。”

  冯云海做的馒头面硬,用水少,吃起来筋道,而且除了酵母,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所以很受欢迎。如今,他们做的馒头,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国外,有美国的客户都预定了他们的馒头,馒头每年给他们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梳子、剪刀、勺子,这些常见的东西在冯云海手中,都变成了做花式馒头的工具。一团面在他手里眨眼间就变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龙,有抓子、有胡须、有麟片、有牙齿。“别看制作的时候挺快的,但是加上前期准备工作,做这么一条龙得用20分钟呢。”冯云海说道。

  除了过年,农村每逢喜事多有供奉馒头的习俗,冯云海还会订做结婚用的鸳鸯馒头、小孩送汤米及搬新房烧炕用的各式馒头。“当初是因为母亲手巧,会做花式馒头,我们就跟着她学着做,没想到一做就做了二十多年。”冯云海的妻子杜谷香笑着说。

  五谷飘香,馒头在北方人的心目中,既是食粮,也是一种家乡的味道。而春节时节,蒸制馒头,馈赠亲友,则是图来年生活蒸蒸日上,家庭团员美满的好意头。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