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做支撑,黄河口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21

10/27
来源:

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作者:

手机查看

  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上周,自然资源部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称“野外站”)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齐河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等13名专家学者获聘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认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类型和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具有不可替代性;野外站的建立,意味着黄三角的自然生态保护有了更科学的标准,并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

  从生态保护到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此前,黄河流域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面积比较大、类型多、程度也比较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不稳定。也正因如此,去年国家发改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全国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总体规划》,对黄河下游提出“开展重点河湖、黄河三角洲等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保证生态流量、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同时开展滩区的土地综合整治”的要求。

  山东也积极行动起来。据了解,2020年至今,已累计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4.21亿立方米,有效遏制海水倒灌的恶化趋势,黄河口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与此同时,济南黄河隧道通车,一大批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的“四新”产业正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扎根生长,黄三角逐步实现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到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推进。

  黄三角保护区家底挺厚实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山东自然资源系统的数据支撑。

  近一段时间,山东开展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垦利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印发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垦利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方案》等18个自然保护地实施方案、《徒骇河河段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方案》等16条河流实施方案、《济宁煤田王楼煤矿等90个大型矿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方案》等文件,逐步摸清自然资源家底,理清权属和管理状况。

  根据阶段性调查成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垦利区)内,国有土地总面积240413.7公顷,其中耕地、建设用地等非自然资源总面积175640.96公顷,自然资源总面积64772.74公顷。

  此外依据初步划定的登记单元范围,对垦利区内登记单元进行统计,涉及2类生态保护红线,第一类是黄河三角洲入海口重要滩涂及浅海水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03644.97公顷;第二类是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6797.37公顷。

  目前,山东已经组织开展了23个自然保护地(含29个国有林场)、19条河流、90个大型矿区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土地利用安全有了科学支撑

  如上所述,黄三角正从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向着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中。

  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土地利用安全不可或缺。

  土地利用安全是指确保土地能维持自身正常新陈代谢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指出,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年轻的国土,土壤类型和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具有不可替代性,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开展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安全野外观测契合国家战略,符合地方需求,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野外站的建设发展,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作为野外站技术依托单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野外站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学观测与科研服务功能得到持续深化,本次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野外站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位负责人希望野外站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持久获取扎实的观测数据,不断推动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郭凯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