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山科大PCT专利数量“井喷”:我国去年每申请1000件国际专利就有1件出自该校

2021

04/0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杰 孙博洋

手机查看

记者:孙博洋 编辑:孙杰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孙博洋 青岛报道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全球2020年的PCT专利申请情况。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2020年的PCT专利申请量还是增长了4%,达到27.59万件的历史新高。

  出乎意料的是,省属高校山东科技大学以111件PCT专利申请数量,超过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在全球教育机构中排名第21位,在国内高校中位列第10位,稳居山东高校之首。

山科大自主研发的大型机械设备

  该校去年专利申请量突破2000件,比5年前增长143%

  PCT国际专利申请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国际局进行国际公开,并由国际检索单位进行国际检索的国际专利体系。

  2019年,中国总共提交了58990份国际专利申请,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而2020年,中国共提交了68720件申请,同比增长16.1%,仍是产权组织PCT体系的最大用户。

  而按照WIPO公布的2020年情况来计算,中国去年每提交1000件国际专利中,就有1.6件出自山东科技大学。

  国际专利只是山东科技大学师生创新创造积极性的一个缩影。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陈连军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随着学校科研工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近年来,山科大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都做到了稳步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该校专利申请数量从2016年的1095件增长到2020年的2662件,增长幅度达到143%,年均增长28.6%。发明授权数从2016年的273件,增长到2020年的363件。

  马航MH370、“桑吉号”海难搜救中都有山科大身影

山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

  山科专利申请数量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而在专利落地转化方面该校也颇有建树。在靠近山东科技大学校园西头,有一个专门用铁栅栏围起来的园中园,一座红白相间的五层建筑矗立在中间。在这座占地135亩可容纳300多家研发机构、企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里曾孵化出成百上千个产学研项目,帮助国家和地方政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艾波团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救援保障平台情况

  如何确定春秋季秸秆焚烧着火点一直是困扰各地政府防控火灾的难题之一。不过,随着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孙林教授团队研发的山东省春秋季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系统投入使用,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据介绍,该技术通过对卫星遥感信息进行分析可精准“捕捉”到各地发生的着火点,然后监测员会立即发送火点快报,信息详情几分钟上报至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前消除安全隐患。

  类似的场景在该校数不胜数:利用卫星数据研发监测系统守护绿色青山、在疫苗运输车上安装山科大科研团队研发的微纳传感器监控车辆行程、生产智能采矿机器设备服务各大矿山企业、智能传感器网络工程实验室团队研发芯片用于医疗诊断……

  除了这些“接地气”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国内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也有山科大身影。由该校测绘学院地理信息系主任艾波带领团队研发的国家海上搜救环境保障服务平台,是目前国家海事局主推的海上搜救决策平台。这个平台在MH370空难、桑吉号油轮东海碰撞等事故救援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只要我们从新闻上看到的海上搜救,基本都会用到这个平台,它可以为相关部门搜救提供决策支持。”艾波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截至目前,这个平台已为各界用户提供漂移预测服务3000余次,系统服务区域已扩展到印尼、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为“奋斗者”号深潜海底精细地形测量任务提供技术支持的团队中就有山科人的身影。艾波的同事、山科大测绘学院教授罗宇带领海洋测绘装备团队参与研发的“11000米全海深近底多波束测深”等系统创造了国产装备海洋测绘深度新纪录。

  “学校很早就意识到,研究不能总在实验室里,我们需要把我们研究成果走向市场,因此很早就布局了这个大学科技园。”陈连军说,科技园有个很大优势就是校中园,直接在校内布局有利于老师在成果转化中减少精力的浪费。

  数据显示,2020年,山东科技大学在成果转移转化收益超过了3000万元,出现了两个成果转化300万以上案例。陈连军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学校老师的成果在科技园孵化了包括上市公司尤洛卡在内的很多公司,而在服务山东省包括全国的高新产业公司转换中,山科也培育了不少上亿级包括十亿级规模的产值的企业。

  专利数量为何能“井喷”?

  成果转化新政策让老师挣得多了,评职称也更容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截止到今年4月1日,山科大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总数为1825件,这为该校今后成果转化积累了很好的积淀。

  为何一个省属高校的专利数量会从一众名校中脱颖而出?在陈连军看来,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山科大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老师对于服务现场,特别是以煤炭领域为代表的科研工作中投入相当大。”他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很多有价值的知识产权。

  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还先后与北京八月瓜科技、山科控股等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了深度市场联合,由他们向学校老师提供PCT知识产权专利的引导服务。“这些专业服务也提升了学校老师申报的积极性。”陈连军说。

  在教师职称评审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面,山科大也进行了创新改革。陈连军说,在该校职称评审中,对社会服务特别是知识产权进行了成果转化所取得的成果收益作为必要选项之一,可以用来替代评审中的项目。“50万以上的成果转化,我们可以把它当成省部级项目对待。”

  该校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相明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2020年4月,他顺利晋升为正教授。

  “当时我有两项专利,通过学校平台进行转化,转化金额超过100万,这在我们学校就相当于一个大的横向课题。”胡相明坦言,即使有专利,但是专利转化和不转化在专家评定时作用是不一样的,能够转化的专利在职称评定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此外,在知识产权转化过程中,山科大还加大了对团队的奖励力度,赋予了团队在转化收益方面90%以上的收益权。

  “你所转化的经费,可以享有最高90%的收益权。”陈连军表示,和以往相比,团队在专利转化收益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该校副教授刘学生给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通过所在的谭云亮教授团队成果转化共获得10万元收入。这笔钱对于2017年才入职,今年刚满34岁的刘学生来说,可以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收入增加也让我们更愿意去做一些创造性工作。”刘学生说,以前没有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时,很多发明专利就放在那,现在随着国家和学校出台很多激励政策,原来很多成果都开始向社会推广。

责任编辑:张明月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