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第七届山东文博会期间,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通过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部门评价、电话调查等一系列程序严格评选产生,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进行通报表扬,是省委、省政府对各地文化建设表彰的最高荣誉。这9个市凭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有何过人之处?
济南:
运动场上自动跟拍,频现文化新业态
“济南的文化新媒体、新业态发展是一个亮点。”济南市委宣传部文改办相关负责人王建平举例,在文博会济南展区中就可以看到一台全自动跟拍摄像机。这是山东中教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教智慧校园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全自动跟踪拍摄,为校园文体活动提供科学、全面大数据分析,成为目前全国唯一智慧运动场供应商。
王建平说,在文化园区、文化项目建设上,济南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济南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动漫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区1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基地)1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市级已建、在建、拟建文化产业园区50余个。2017年,华侨城绣源河文旅综合体、明水古城等45个文化项目纷纷签约落户济南,49个在建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68亿元。
青岛:
文化+金融、+贸易,跨界融合1+1大于2
青岛市委宣传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处处长张馨认为,青岛在文化方面有所作为,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博会上,青岛也将这一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总投资500亿元的东方影都首次公开亮相山东文博会,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张馨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和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与其它产业相融合是很重要的一点,1+1是大于2的。”
在跨界融合方面,青岛的“文化+金融”“文化+贸易”都取得显著成绩。建设全市文创企业信用大数据体系,设立了全省首家文创银行,实施文创产业百亿信贷计划,推进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开启全新的文化融资模式;集信息发布、大数据采集、文创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博联青岛”平台建设也走在了全省之先。
威海:
由市区延展到全域,实现“全域一片红
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威海市成功入选,这也是威海市连续三届蝉联此荣誉。作为全省文化发展领域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威海不但守住了这块牌子,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也荣登先进县榜单,实现“全域一片红”。
“首善之区环翠区、千年文化文登学、荣成海洋文化、母爱圣地仁爱乳山,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已经由威海市区延展到全域覆盖。”威海市委宣传部文改办主任杨智铭骄傲地告诉记者,文化有自信,方能更繁荣。
杨智铭介绍说,威海不同区市,文化阵地不同。
以环翠区为例,该区以“加快推进中心崛起,全力打造活力之区”为总目标,发挥中心城区区位和资源优势,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打造文创产业核心区,提升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实力。
淄博:
加快地域文化“走出去”步伐
齐国故都、聊斋故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淄博的文化资源可谓异常丰厚。
“淄博市把文化项目、企业、园区、品牌四大载体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努力搭建文化产业展览交易平台。”淄博市委宣传部文产办主任于双胜认为,文产提速为先进市建设注入了动力。
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开展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组织举办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海峡两岸齐文化节等活动,加快地域文化“走出去”步伐。
目前,淄博市拥有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5家省重点文化企业、5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世纪天鸿、卓创资讯、鸿杰印务、英科框业等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
于双胜介绍说,淄博市注重文物保护工作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截止2017年底,淄博市共有1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烟台:
构建“全门类”文化产业体系
此次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评选中,烟台9个县(市、区)位列其中,入选数量第一名。从文化立市到文化强市,烟台如何做到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先导,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烟台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以烟台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典型,烟台市以融合发展为主导,以“文化+”为突破口,丰富文化业态,构建起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
目前,烟台全市在建文化产业项目20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77个。已建成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32个,累计投资达到530亿元,涵盖创意设计、互联网服务、文化旅游、影视演艺、新闻出版、艺术品交易等各类文化业态,其中有5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重点园区基地。
济宁:
建世界儒学文献资料收藏中心
文博会上,济宁展区的邹鲁礼乐和杂技表演让海外宾客流连忘返。展区外观更是融入了曲阜尼山圣境儒宫的外观造型元素,浓浓的“济宁味道”扑面而来。
济宁市委宣传部文产科科长高军锋介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儒家文化研究和传播是济宁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济宁面向海内外选聘23名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和尼山学者,建成世界儒学文献资料收藏中心。
济宁加快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创新举办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中国大学生论语大会和“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济宁曲阜也成为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首个中秋晚会主会场举办地。并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1058处,“图书馆+尼山书院”模式在全省推广。
日照:
让每位市民感受文化浸润
“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虽然是首次入围,但日照实现了满堂红。
“经过多年积淀,日照文化产业厚积薄发,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日照市委宣传部文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国学微课堂”中朗朗读书的孩童,到“港城之夏”文艺展演现场踮脚观看节目的市民,每位市民都在感受着文化的浸润。
今年上半年,山东创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泽机器人操作系统V2.0”,成功入选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第一批)名单。这也意味着日照文化产业逐渐走向跨行业、跨元素融合发展新思路。
日照文博会、中国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日照市消费节等活动成功举办;日照国际马拉松、国家机器人大赛、少儿合唱节等国字号文体赛事落户日照———日照人民的文化需求,已向更高层次、更多元化文化消费转变。
潍坊:
非遗数字化管理系统为传承人建数字化档案
木版年画印制、剪纸创作、风筝扎制,这些潍坊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今年的文博会上都能找到。“潍坊自古以来文艺、手工艺兴盛。”潍坊市文改办副科长杨国平说,像风筝、年画、核雕等非遗项目已成为潍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不断推进,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潍水文化及其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
潍坊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调查工程,组织近百人的调查队伍,对市级非遗项目进行口述史调查和文本归档。去年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保护区非遗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非遗项目口述史调查和数字化采编项目,对濒危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记录与研究,为四级名录及传承人建立了完备的数字化档案资料。
临沂:
临沭柳编走向世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博会临沂展区,临沭柳编传承人杨进邦正在现场展示临沭柳编,柳条编成的长龙格外引人注目。
为了推动柳编产业的发展,临沭规划建设了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瞄准国际时尚潮流和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新产品,推动柳编产品由低端生活器具向高端家居用品转型。
临沂欧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就主要生产柳编藤饰纯手工创意编织品,多年来,靠着产品的文化设计和整链条发展模式,上百项的设计专利让传统的柳编走向了更大的市场,目前企业的产品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临沭柳编产业只是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近年来,临沂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民间工艺、文化旅游、红色影视、印刷发行、文化科技亮点纷呈。目前,临沂共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46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71家,实现年营业收入641亿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崔岩 范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周末的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人流涌动,人气高涨。很多观众离开时,都会买上几件文创产品——小书签、手机壳、环保袋、便携餐具……这些文创产品,无疑是文博会上最具人气的“伴手礼”。[详细]
近日,山东省住建厅网站公示了郑济高铁山东段规划选址意见,意味着郑济高铁将加快建设步伐。意见显示,郑济高铁山东段经过聊城市、德州市、济南市,省内共设车站5座,分别为莘县站、聊城西站、茌平南站、长清站和接轨站济南西站。郑济高铁建成后,郑州到济南将无需...[详细]
“这里以后应该也是城市了,早点搬有奖励,搬完了还得出门挣钱去呢。”48岁的大桥街道小店村村民李洪岑响应先行区引爆区拆迁,仅用两天就搬完了。9月27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大桥引爆区7个村先期启动拆迁,在小店村,大多数村民都像李洪岑一样搬得迅速。虽然从...[详细]
近日,一些市民开车经过千佛山南路、山大北路、泺文路、文化西路、北园大街等路段时会发现,以前设置在马路中间“灰头灰脸”的混凝土底座护栏不见了,有的取而代之的是两条黄色实线,有的升级为莲花式护栏。对于混凝土底座护栏,济南老师儿还有个通俗的叫法——水泥...[详细]
对此,我省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面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以体制改革的根本举措,实现“一次办好”;在审批流程再造过程中,针对制约流程再造的体制机制问题,多方施策多点突破;更通过督查、考核、激励、监督等制度方面的改革,推动“一次办好”真正落地。审批权分散...[详细]
利用大数据摸清山东居民健康状况。记者从10月11日在济南召开的京津冀鲁辽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峰会上获悉,基于覆盖全省17市的85亿条健康医疗大数据,我省于全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危险因素和健康状况研究,首次依托大数据手段摸清了我省居民的健康状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