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赫洋
“2018齐鲁最美教师”揭晓
6日晚,“2018齐鲁最美教师”颁奖典礼在山东教育电视合演播大厅举行。颁奖典礼以“最美的你”为主线,通过人物短片、现场互动等方式讲述10位“齐鲁最美教师”感人至深的故事,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2018齐鲁最美教师共10人,他们分别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王秀霞、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毛艳丽、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丹赳、山东财经大学方慧、莒南县筵宾镇略庄小学卢荣荣、泰安市特教中心杜国磊、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临沂实验中学崔立峰、青岛市即墨区通济城西小学崔金华、平度市明村镇中心幼儿园穆新玉。
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院士,70年如一日,上山下滩进果园,他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乡村振兴的路上需要我,我还要把知识奉献给国家和人民。”来自雪域高原的济南西藏中学藏族教师丹赳,离家多年、无怨无悔,以“爱国兴藏”为使命,诠释了一个好老师的责任担当。
据介绍,评选活动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教育社、中国教育工会山东省委员会承办,是全省“齐鲁最美”典型发布系列之一,也是我省庆祝第34个教师节的主要活动。
不靠吼压靠情感,是师生也是朋友
学生们喜欢“老韩”“赳哥”
韩庆元老师和毕业生拥抱送别(受访者供图)。
调皮的学生很多
但从不严厉训斥
小袭是一名出生于1995年的新教师,去年9月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在学生眼里我更像他们的大姐姐,早上来到学校学生会先给我一个拥抱,课下也会主动找我分享他们的小秘密。”小袭告诉记者,自己所教的学生都是“10”后,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同样渴望平等与尊重,自己在与他们沟通和上课时也会更贴近学生生活。“比如之前讲课的时候,我会说一些为你点赞这样的网络用语,发现很受学生欢迎。”
济南育英中学物理老师韩庆元已经从教三十八年,任教的第一届学生已经五十多岁了,谈起师生关系变化,韩庆元的感触颇深。“过去更多强调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在20多年以前是行得通的,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喜欢听表扬不爱听批评,经受挫折的能力也变得很脆弱,‘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难以适用于现在的教学。”韩庆元表示,自己今年已经58岁了,所教的学生只有14岁,虽然和学生有很大的年龄差距,但也深受他们喜爱,被自己的学生亲切地称作“老韩”。
“为了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课程,我先努力让孩子们喜欢我本人,我把我的课变成了‘单口相声’和‘游戏课堂’,不靠吼叫来压服学生,靠情感交流来感化学生。”韩庆元告诉记者,自己接管的班级多是比较难管的,调皮的学生也很多,但自己从不严厉训斥,而是利用教育心理学上的“期望效应”来鼓励他们,帮助学生成长。
“十年前我带过一个班,班上有八个调皮的学生,号称‘八大金刚’,我没有给他们贴上‘品质低劣’‘差生’的标签,反而经常给他们买早饭,在表现好的时候奖励一块糖,科学调整并与他们商量独特的作业内容,最后他们都顺利毕业升学,现在从事着体面的工作。”韩庆元说。
如果你做得不够好
学生会质疑你
在传统文化里,教师在学生面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师道尊严很少受到挑战。如今随着“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等观念深入人心,一向被视为被教育管理对象的学生,“地位”有了显著提升。
说起师生关系的转变,家长吴健美表示在自己小时候,见到老师更多的是尊重和敬畏,见面要问“老师好”,半鞠躬行礼,有时甚至不敢抬头看老师,现在的师生之间更像朋友,在文化教育进步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平等。但与此同时,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充满考验,对老师管理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访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没有过去那么好管了。“以前的学生很少会去反驳你,但现在不同了,如果你做得不够好,学生会质疑你,有时在你批评学生做得不好时,他们会和你争辩,还会反驳你。”
说起师生间的相处,济南西藏中学语文教师丹赳有着自己的“小妙招”。从教十七年的他,因为和内地西藏班的学生同是藏族人,所以关系格外亲密,也被学生亲切地称呼为“赳哥”。
在和学生相处中,丹赳也有一件记忆深刻的“趣事”。“今年愚人节,我在上课的时候,学生跟我开起了玩笑,说学校其他老师找我。在那节课下课前,我告诉他们中午要拍集体照,等学生中午整齐地站在操场时,我在黑板上写了‘愚人节快乐’几个大字,下午我的办公桌上就堆满了小纸条,有学生称这是自己最难以忘记的愚人节。”
在和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丹赳也收获了他们真心的爱戴。“老爸辛苦了”,这往往是毕业生们离别前最后一句留言。“看到那几个字,我忍不住落泪了。”丹赳感慨道,每次送毕业生,心里总是酸酸的,但一想到这些孩子可以为家乡作贡献,心里又特别自豪。
想受学生喜爱
就需要做个“杂家”
济南市历城区里仁学校校长苗本臣有着二十五年的教学经验,现在仍然在一线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谈起师生关系的转变,苗本臣表示现在师道尊严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
“老师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还不如在网络上搜索答案来得全面,也因此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老师,甚至比老师了解到的知识更广,获取新知识的速度更快。”苗本臣表示,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就需要做一个“杂家”,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他们间正流行什么。
“学生还是喜欢博学、有个人色彩的老师,这就需要老师做个‘杂家’,可以在课堂中加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不局限于自己的学科,将其他学科的内容‘放进’课堂里。在新型师生关系形势下,如果老教师不去改变、创新,那么他们在教书的过程中会很痛苦。”苗本臣说。
在济南市纬二路小学副校长孙惠芳看来,在过去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主导性,现在更强调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老师更像一个“服务者”。
“从好的方面说,这样的师生关系尊重了孩子的天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尊重教师的现象增多,给教师管理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孙惠芳说,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满足不同差异学生的需求,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宋老师的课别说睡觉连走神都不敢”
宋浩在自己开设的成长大课堂上与学生合影。(资料片)<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在驻济高校中调查了解到,如今的高校师生关系正以不同的形式来呈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很多新事物往往
学生先于老师知道
“你问我跟老师的关系好不好,怎么说呢,我感觉大部分老师都不认识我……”
这是记者向驻济高校大学生询问师生关系时得到的答案。有的大学生发现,几年大学生活下来,好像没有跟老师说上几句话,“自己于老师,只是或有或无的存在……”。
可是,当记者采访山东财经大学数量与经济学院副教授宋浩的学生时,却是截然不同的回答,“宋老师的课别说睡觉,连走神都不敢,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会错过什么……”“宋老师的成长大课堂,三个小时,我都是站着听完的,跟我一样的同学还有很多……”
“山东财经大学成长大课堂特聘导师”“济南大学解忧驿站特聘心理疏导员”“网红数学老师”,这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称呼,都集中在宋浩身上。宋浩从不担心课堂上自己的学生盯手机,因为他的课堂足够生动,学生只会一动不动地盯着他看。为了缓解学生上课的疲劳情绪,宋浩还将大家拉进群里发红包,他也不会制止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关键是疏而不是堵,还是要努力将自己的课讲得有意思”。
“近些年,随着网络信息的大爆炸,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很多新事物往往都是学生先于老师知道,师生之间有了一定的代沟,会影响师生关系。社会风气有一些浮躁,学生受一定的功利心影响,感觉有用的课堂就去上,没用的要么旷课,要么不好好听,缺少了那种纯粹为读书而读书的充满书生气的学生,这确实为高校老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变革,如今的高校师生群体已经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囿于时间、空间等因素,以及大学生个性的发展,表面上看,大学师生关系似乎有渐行渐远的倾向,但实际上,学生对老师有更深的依赖,期盼着老师给予更多关注。“大学里的师生感情,真的是必需品,我觉得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恩师的点拨。”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小于告诉记者。
毕业十周年
仍想听“强哥”的课
王继强是山东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的副教授,学生们都喜欢叫他“强哥”,并将他教书育人的风格称为“强哥style”。
山东财经大学2002级工程管理班的学生在毕业十周年返校聚会时,邀请他们亲爱的“强哥”再上一堂课,王继强爽快地答应了。课堂上,王继强带着学生们重温了“图论”中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一讲就是40多分钟。讲台上,已过不惑之年的“强哥”讲得仍旧起劲、激动;讲台下,已离别课堂多年的学生们听得依然认真投入。这一幕,一度在山东财经大学传为佳话。
那一堂课,眼眶湿润的不仅仅是重返校园追忆似水年华的学生,还有王继强。他感慨道:“分别这么久,学生还能记得你、问候你,为师之乐,乐莫大焉。”
教书育人,王继强一直乐在其中。“虽然我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是对立的,但是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学校把学生招进来,老师就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要走进学生心里。”为了克服多校区办学的不便,他利用网上课堂、QQ、微信、电邮等方式为学生释疑解惑,分享人生感悟。
“‘强哥’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多‘牛’多‘厉害’,可能他觉得‘牛’‘厉害’这样的词汇不适合放在他这样一个普通人的身上。”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2010级学生马怡然告诉记者,“‘强哥’的价值观里少有虚荣和名利,他的人生乐趣更多是向精神世界探索发展。”
仅靠课堂时间不可能
培养出浓厚师生感情
山东师范大学教职工陈老师谈起师生关系,心里便抑制不住地羞愧。“每次下课,面对冲上来问我问题的学生,很多时候都只能匆匆忙忙拒绝,让他们跟我手机联系。”因为在长清校区上课,而陈老师家在市区,下课第一件事就是着急赶班车,长途坐车后,回家有些疲惫不堪,还要忙活自己的科研课题。
陈老师信奉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的一句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但是自己需要做的远远不够。”
陈老师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学生越来越多。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也大打折扣。大多数师生见面局限于课堂上的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也往往以教师讲课为重心。如果下课后再各走各的,仅仅依靠课堂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培养出浓厚的师生感情。
另外,教师科研压力加大、工作重心的偏移也是导致师生关系疏远的重要原因。很多高校考察教师的标准不光是看教学成果,更要看科研成绩,这种体制导向就使得很多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学术钻研上。
对此,今年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本科教育要“回归本分”,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从学生角度讲,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慧分析,现在外界的刺激越来越多,社会上的诱惑也越来越多,“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行为规则和处事风格,个性独立自主,假如这堂课不够有吸引力,学生可能就翘课干别的”。
此外,很多学校也在尽量为师生交流提供更加便利的时间和空间条件,比如山东大学理综楼每个楼层几乎都有教师休息室,很多教学楼一层都有沙发和圆桌,方便学生课间与老师交流。
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魏金君:
把三尺讲台演绎成了绚丽风景魏金君正在与孩子们交流。
“魏金君这样一位执着女子,实现了做一名专家型教师的自我超越,她把三尺讲台演绎成了令人惊异的绚丽风景!”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对牡丹区实验中学教师魏金君的评价。
她“用生命在教学”
“为教育而生,用生命在教学”是同事们对魏老师的评价。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她积极进行“英语动态分组教学”教学实验:把不同学习程度的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每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团队,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考学生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为提高学生兴趣,魏金君大胆整合课内外资源,广泛开展阅读教学,并通过开展百词大赛、背诵王中王、“小荷英语俱乐部”、英语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将知识有效融合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魏金君说:“培养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孩子是我们英语老师的责任。”她倡导在活动中学习英语,让学生建立起“大英语观”的思维模式并开展“阅读悦成长-英语马拉松分享会”、组织牡丹文化研学等活动,与学生们一同“诵牡丹、赏牡丹、剪牡丹、品牡丹”,学生与外教面对面交流,在花开成海的牡丹丛中体验与探索家乡的牡丹文化的魅力。
2009年,在菏泽召开的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现场会上,魏金君执教的英语动态分组研讨课得到与会专家的广泛好评。
她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魏金君提出“心灵互动德育”班级管理理念,坚持平等、赏识、关爱育人的原则,把自己真挚无私的爱心奉献给了学生。
她班内有个叫王伟若的女生,寡言少语,也不愿意和人交往。原来她妈妈病逝,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条件也不好。魏金君了解情况后,找她谈心并送给她一本《雾都孤儿》,希望她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树立生活的信心,还特意安排她当课代表,多接触同学。魏金君看到她冬天总是穿一件黑袄,就给她买了一件红色的羽绒服。王伟若渐渐融入了班集体,也变得开朗起来了。
魏金君用自己无私的爱和学生建立起亲如一家的亲情关系。每次出差前,她都留下“锦囊”,让班干部遇到难题时及时打开找到解决办法。每次出差回来,她都要为学生捎来当地的特产,给学生讲那里的文化,增长他们的见识。
在奉献中快乐自己
魏金君说:“我把教学当作培养生命的神圣事业,当作不断丰富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事业。一名优秀教师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高自己,更多的是带动周围的老师共同发展。”
2015年,魏金君被菏泽市教育局聘为教坛精英,担任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进行帮教、送课,足迹踏遍了菏泽所有县区,用实际行动发挥了名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2017年10月底,魏金君与其他12名齐鲁名师组成山东教育志愿者团队,到西藏日喀则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送教活动。
魏金君先后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第三期齐鲁名师工程人选等,2016年被评为高级教师,今年又被评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面对荣誉,魏金君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和满足,她决心要干得更好,走得更远。
“用爱缝补好他们残缺的翅膀”
刘好军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做康复训练。
特教学校的孩子快乐生活学习着。
刘好军的学生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多数患有智障、脑瘫、自闭症和多重残疾,其中近半数的孩子还伴有癫痫、心脏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他们是不幸的,老天让他们从出生就折断了翅膀;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孩子们有刘好军这群特教人,用爱缝补好他们残缺的翅膀。
用爱陪伴学生成长
拯救一个家庭的绝望
20多年前,刘好军怀着初为人师的满腔激情走进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一名特教教师,初试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的喜悦和荣耀,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醉酒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他的学生是智商还不及三四岁孩子的特殊儿童,他们有的目光呆滞;有的流着口水淌着鼻涕;有的手舞足蹈惊声尖叫;有的在课堂上不听指令随意乱走;有的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都成问题……教育孩子成长的步伐举步维艰。
张小亮(化名)同学是一名伴随着肢体障碍的多重残疾儿童,在家里不敢见陌生人,更不与人交流,整天躺在床上,慢慢丧失了行动能力。家长几乎有些绝望,不知道该怎么办。刚入学时孩子正常行走都很困难,来学校以后不敢出教室,不敢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
刘好军和同事们轮流帮助他,中午和值班老师一起教他用勺子吃饭,下课有老师扶着他上厕所,上课时刘好军就一直坐在他的旁边负责照顾,他的腰腿部力量不足,只能趴在桌子上,刘好军专门在教室放置了体操垫,空闲就辅助他做仰卧起坐和推拿按摩,扶着他上下楼梯,锻炼他的腿部力量和灵活性。
孩子的大小便没有规律,稍微感觉到紧张就会大小便失禁。一天上午,刘好军正在一旁陪着他上课,一股刺鼻的恶臭涌来,看着小亮涨红的脸,他赶紧把小亮扶到宿舍的卫生间,帮他脱掉裤子后,发现小亮的下半身已经糊满了粪便,刘好军调好太阳能热水器的水温,帮他冲洗,一边跟他开着玩笑,好让他松弛下来。就在这时候,小亮的妈妈也已经赶了过来,看到这一幕,小亮妈妈一下子哭了,哽咽着不停地说着:“刘老师,给您添麻烦了,谢谢,谢谢!”
面对孩子的各种突发情况,刘好军有条不紊,始终跟着孩子的节奏,陪伴他成长。教室、操场、餐厅、康复室、宿舍还有厕所,都留下了陪伴他们训练的身影。刘好军的付出换来了小亮同学顽强地成长。如今的他,虽然动作还不是很协调,姿势也不美观,但是能在课上认真地听讲,课间操自由地和同学们一起跑步、做操;在家里都能帮妈妈擦桌子、扫地了。眼看着孩子不断地成长,小亮妈妈也变得开朗热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脸上绽放出灿烂的光彩。“特殊孩子的家长们承受了我们想不到的压力,尽最大的压力帮助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不再绝望。”刘好军说道。
将鼓子秧歌引入课堂
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
“智能发展、社会适应、生活自理”是培智学校课程发展的三大目标,如何让智障儿童最大限度获得发展是刘好军经常思考的问题,在校长的鼓励下,他率先对智障儿童的生存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成为学校此项工作的践行者。他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生存教育的内容,把商河鼓子秧歌这一地方舞蹈引入课堂。
在课堂中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秧歌对学生进行肢体缺陷的康复、进行肢体力量和精细动作的训练,锻炼孩子的乐感、平衡觉,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得到生存技能的提高。“很多孩子平衡感特别差,现在慢慢地听着音乐,平衡感明显好了很多。”刘好军说。
日常教学中他为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负责,科学、客观评估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学生个别教育计划,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他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多媒体功能,实现学生,老师、电脑的互动教学,创设了直观、有趣、高效的课堂,把一门门课程知识,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能力,教会孩子乘车、购物、存储、买卖、说写、遵守交通规则、自我安全保护、寻求帮助等等。“每年我都会带着孩子出去乘坐公交车,模拟超市购物等等,对于特殊孩子来说,我希望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学会生存。”刘好军说。
看到一个个学生取得的一点一滴变化和进步,刘好军的内心充满成就感,他上的每一门课都得到学生的喜爱,进而受到全校学生的爱戴和依恋,如果外出参加会议或学习培训,回到校园,迎来的将是全校学生的沸腾和欢呼。老师们都说,刘老师可别去开会,一见不到刘老师,学生就念叨没完。
送教上门献爱心
不放弃一个孩子
“特殊儿童及家庭是不幸的,不离弃、不放弃每一个特殊儿童,把每一个特殊儿童看作自己的孩子,始终存着期望,让特殊儿童及家庭重燃生活的信心和梦想”是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所有老师的共识。针对很多需要家长时刻监护、不能到校教育训练的重度、极重度智残儿童,学校在全省实施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安置形式——送教上门。
按照学校工作的部署,利用周六周日和其他节假日的时间送教上门。在刚刚开始送教的时候,他就想到要使送教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可,必须让家长看到孩子实实在在的康复效果。他认真搜集各方面的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每一个送教对象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求。
当他了解到中医推拿对肢体障碍和脑瘫儿童的肌体康复具有显著疗效后,开始学习按摩推拿技术,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利用休假时间拜访北京、上海、济南等各地中医推拿名师,悉心求教,不断实践和探索。为了保证技法的科学安全有效,先期他从自己的身上练习找感觉,然后在家人朋友身上练,在同事身上练,让他们反馈我按摩时的感觉和效果,经过长时间的试用和研究,逐渐掌握了这项中医学的瑰宝,从此开始奔走于各个残疾孩子家庭。
怀仁镇的雪雪,是一个脑瘫的孩子,起初只能缓慢并小心翼翼地、蹒跚着走几步路,并且家长还要时刻防备她的身体往后栽倒。刘好军的工作小组谨慎地进行了评估,鉴于雪雪肌张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痉挛性瘫痪步态等症状,制定了通过推拿解决肌张力过高,促进肌体改善,通过按摩头部、上肢、下肢等穴位矫正肢体畸形的方法,着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推拿按摩,同时把相应的操作手法手把手地教给了家长,并嘱咐他们给孩子做温敷、调整饮食。
当第二次上门时,刚进门,孩子奶奶就迫不及待地说:“现在孩子竟然能自己平稳地站着,挥动双臂,有节奏地舞动了。”寒来暑往5个春秋,刘好军带领送教小组坚持利用节假日和周六、周日送教上门,他所送教的孩子从不会走路,到蹒跚前行,再到能踏踏实实迈出每一步,康复效果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一个智力低下的儿童要比教育正常儿童多付出百倍的细心、爱心和耐心”。“面对这些折翼的天使、失语的精灵、星星的孩子,我深深懂得,只有用爱心才能去抚慰一颗颗封闭、孤僻的心灵,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也只有爱心才能成就教育,创造奇迹,我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享受爱的教育。”刘好军如是说道。
(综合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报道)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赫洋
9月11日至13日,中央扫黑除恶第5督导组组长沈德咏率督导组一行到聊城市开展督导工作。沈德咏强调,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详细]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大胆进行制度创新,率先建立容错免责、纠错、防错和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查核处理等“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给干事创业者吃了“定心丸”。济南市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制定干部破格提拔办法等系列制度,提出了破格提拔干部的12种情...[详细]
9月12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和青岛法院加强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详细]
近日,《潍坊市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标准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体系》)在潍坊全市范围内试运行。《标准体系》还详细陈列了13个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并制订清晰明了的流程图,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同时有利于严格执法,对食药违法人员形成震慑。[详细]
青岛200个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库。任俊峰)9月13日下午,青岛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主任卢树忠做客青岛政务网“网络在线问政”栏目,介绍全市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情况。[详细]
日“吞”百个烟头有些却被忽略。市民自觉将烟头投入收集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