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李润杰
齐鲁网威海5月7日讯4月25日,威海恒邦化工有限公司获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张证书把企业符合生产条件的所有类目的产品均列在同一张证书内,是全省首张获享“一企一证”改革红利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实行“一企一证”改革,山东将现行按产品类别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的制度,调整为按企业主体发证,由“一企多证、一品一证、一证一审”调整为“一企一证、多证合一、一企一审”。企业只需要一次申请、一次审查、一次发证就可以完成过去多次申请多次审查多次审批要办的事情,简化了审批流程,将企业从繁杂的准备取证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大量人力精力。
目前,山东省持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的企业有5337家5822张证书,每年新申请或变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总量约在1200余件。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许多企业产品走向多元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企一证”改革措施的推出,将惠及全省广大生产企业。
威海恒邦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多种工业产品的企业,以前分别获得了硫酸、液体无水氨、氯碱和复肥等4类产品4张生产许可证书。按照过去的取证程序,企业要按产品类别逐品申请、逐品审查、逐品发证,企业每申请一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进行取证准备,为企业增加了不少成本。山东省质监局推出“一企一证”改革后,该企业立即提出了按照“一企一证”程序取证的要求。省质监局指导企业所在地威海市局组织专人进行政策宣传解读,跟进做好服务。同时对工作流程、审查要求、证书格式进行调整完善,确保“一企一证”改革到位。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实行“一企一证”,办证流程比以前简便多了,获证时间比以前大大的缩短,如果按原有流程,4种产品累计需要240天才能取证,现在仅需要12天就一次性获取了所有产品的生产许可资质,“一企一证”改革措施确确实实地给他们的生产经营经营带来了便利。企业负责人认为,这项措施接地气,为质监部门大力推进改革、主动服务企业的举措点赞。
在推进“一企一证”改革的同时。近年来省质监局重点实施了“五减五服五环”的综合性配套改革:
一是实施 “五减”行动。
减事项,先后减少8项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审批事项较2015年压减了50%;减目录,率先取消了19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3类产品由生产许可改为强制性认证;减收费,取消停征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工业产品许可证审查费和发证检验费等收费,省本级行政许可收费实现了“零收费”;减证明,按照“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和政策规定的,一律取消”的原则,率先公布了行政审批、证明材料目录清单,减少无谓证明;减程序,作为全国首批简化审批改革试点省份,率先对17类工业产品实施先证后核,承诺符合条件的即行发证。
二是实施“五个一服务”。
即:“一个标准要求”,制定全省统一的行政审批工作手册和服务指南,做到流程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 “一网审批”,行政审批全部纳入平台运行,审批全程留痕,杜绝体外运行;“一窗受理”,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一个平台督导”,建立电子监察督导,确保按时完成审批;“一个链条延伸服务”,申报端实行在线服务指导,审批端推行证照快递服务。
三是构建 “五环”不见面审批工作流程。
实行“在线指导、无纸申报、委托下放、网上审批、证照快递”行政审批流程,借助“互联网+”,实现企业足不出户提交申请,委托企业所在地市局就地开展服务,全程网上受理审批办复,证件文书通过邮政部门快递寄送上门,探索“不见面审批”标准化服务,推动建立新型政商关系,提升服务质量。
未来,山东省质监局将不断主动作为,深化改革,转变理念,切实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
闪电新闻记者 王炜 威海报道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李润杰
原标题:聚焦丨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公布 山东有9条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的通知》日前发布。原标题:聚焦丨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公布 山东有9条入选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详细]
记者近日从省文化厅获悉,我省今年将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开展“齐鲁文化丝路行”。我省还将组派艺术团赴南非、莱索托、纳米比亚演出,举办“2018新西兰·中国山东文化年”。[详细]
应急联动指某市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周边城市在接到救援协助与支持请求后第一时间派出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全力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四市需建立协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四市安监局轮流定期主持召开联席会议。[详细]
6日上午,济南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召开“全市生态绿化提升工程动员大会”。(资料片) 其中,城区山体公园建设和山体绿化提升行动中,山体公园将开工建设20处,山体绿化提升35座、9706亩。[详细]
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超预期点的66个城市分布在20个省份,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数量较多。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超预期点的68个城市分布在14个省份,其中浙江、江苏、山东、新疆、湖南数量较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