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轻卡销售部总经理王德春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思斌
力诺电力集团董事长周广彦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唐地源
山东伊莱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牛余刚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伟
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少华(左)到施工一线调研。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党委书记张小峰(左二)察看工地现场。
济南市现代物流协会会长、山东鹊华集团董事长滕善明
山东鲁电集团、能源谷集团董事长杨东廷
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景元琢
编者按
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对照全省方案中对济南的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新旧动能转换关键靠企业来实现,驻济企业家在“新旧动能如何转”这张答卷上如何作答?本报近日组织记者深入工业、建筑、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了解驻济企业家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探索。
全价值链营销成为新动力
——访中国重汽集团济南轻卡销售部总经理王德春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要培育前沿信息产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加快制造业智慧化改造。”近年来,中国重汽在智能化道路上收获颇丰,以攻克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技术为新旧动能转换破题,中国重汽轻卡则在全价值链营销上为企业动能转换提供“燃点”。
“当前轻卡行业正处于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攻坚阶段,中国重汽轻卡利用新技术、新服务为中国重汽品牌赋能。”中国重汽集团济南轻卡销售部总经理王德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重汽是我省制造业的示范型企业,为加速传统制造业以旧转新,中国重汽大力实施现有产业提升再造工程、海外重汽再造发展工程和新动能汽车再造发展工程。
“要实现传统制造业新旧动能提速转换,就要思想再解放、行动再创新、改革再深入。”中国重汽轻卡以“成就用户的卓越”为愿景,以“为用户提供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物流装备、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为使命,制定《全价值链营销规划》。王德春称,企业的关注点从“用户对物流装备的需求”转变为“全面关注用户的运营”,围绕用户的运营模式和周期来规划中国重汽轻卡的运营模式,包括销售模式和服务模式等。利用全价值链营销模式,为用户提供“车辆销售+服务配件+物流挂靠+汽车金融+二手车业务+汽车租赁+货运平台”等整体的服务方案,帮助用户实现收益最大化。
新动能的产生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才能实现价值链向高水平跃升,促进“老树发新芽”。中国重汽轻卡通过开展全价值链营销,坚持网络下沉,贴近物流集散地,提高网络覆盖率,强化重汽轻卡的营销市场根基,带动营销工作全面展开。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促进新动能的政策体系至关重要,新动能的成长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做依托,中国重汽轻卡在企业内部管理上有很多创新和改革。王德春认为,干部管理和薪酬分配也是企业重要的制度之一,虽然老生常谈,但如何切实执行却很重要。“我们实行动态的干部管理制度,定期对干部进行考评和岗位调整,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活力,为企业注入新动能。”
为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机遇,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利契机,中国重汽轻卡凭借全价值链营销的新模式,产品差异化的供给侧升级,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为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升级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刘天娇 戴升宝)
坚持技术创新 助力“泉城地铁梦”
——访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思斌
近年来,在“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旗帜引领下,济南这座城市的建设者“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和国际化都市应有的现代范儿初步显现。建设现代泉城,转换新旧动能,地铁必不可少。目前,我市轨道交通R1线、R3线一期、济南东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等加快建设;片区开发、投融资、运营筹备等工作有序开展,轨道交通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今年轨道交通如何推进?远期还有哪些规划?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思斌。
陈思斌告诉记者,轨道交通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轨道交通集团紧紧围绕我市“1+454”体系,确定了2018年轨道交通集团工作“1369”整体工作思路,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和运营筹备三大板块,实施创新驱动、标准统揽、服务至上、人才兴企、绿色环保、精品优质六大战略,作好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资源开发、企业管理、运营筹备、地铁经济、投资融资、廉政建设、管理创新等九项重点工作。
陈思斌表示,今年要积极推进规划报批,争取尽快取得一期建设规划调整批复,全面开工建设;加快二期建设规划调整上报及项目立项,及早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确保R1线年底具备联调联试条件,2019年开通运营;R3线一期工程年底实现全线“洞通”,2020年开通运营。
作为济南的一项新生事物,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在创新科技方面要下大功夫,坚持技术创新战略,借助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开展技术创新和课题攻关,并力促成果转化,不断推进轨道交通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陈思斌称,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要统筹考虑服务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加强老城区、中央商务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等的交通联系。
陈思斌最后表示,作为济南轨道交通的建设者,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轨道交通打造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廉洁工程,实现“安全地铁、绿色地铁、智慧地铁、品质地铁”的目标,向700万泉城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本报记者 戴升宝)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光伏产业
——访力诺电力集团董事长周广彦
今年,新旧动能转换成为热词。以它为主题的综合试验区建设,重中之重便是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山东省是能源消费大省,受落地成本影响,电力供应不足。相比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太阳能的光伏发电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居该行业领跑地位的力诺电力集团对新旧动能转换有着深刻的理解。
力诺电力集团董事长周广彦表示,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发展,这给他们带来巨大机遇。力诺电力集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太阳能光伏发电事业,至今已累计实现光伏电站装机1200兆瓦,年发电量16.8亿度,年节省标准煤67.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67万吨,名列行业前茅。
2017年开始,我国分布式光伏快速增长。力诺电力集团适时进行战略转型,投身分布式光伏领域,踏足之初就确立了“户用电站标准化”的理念。对内,他们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利用自有的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线,结合公司的试验平台,对必备的元器件全部进行抗衰老实验和使用寿命检测。对外,他们严格挑选供应商,设备厂商必须按照力诺标准进行生产,从而保障双方合作从单纯的供应关系转化到委托加工关系。对配件,他们直接选用进口的世界顶尖水平的产品。去年,力诺电力顺利获得第三方权威评估机构CGC的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认证,成为CGC全球第二家获得该项认证的户用品牌。
周广彦说,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能让政府推着转、被动转,要主动转、想尽一切办法转、创造条件转,这样可能会牺牲眼前的一点利益,但会获得长远大利。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除了保障企业自身有微利、能活下去,还应该思虑如何让老百姓接受并认识光伏电站,努力推动光伏市场健康活跃发展起来。
根据当前市场形势,力诺电力正在加速企业转型,加大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的比重,侧重智慧运维和能源管理,开展配售电业务,实施能源管理+基金方案,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的绿色能源。(本报记者 匡名梅)
动能转换重在创新驱动
——访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唐地源
新旧动能转换,全国看山东,山东看济南。为做好全国典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加速各行业的动能转换。“我所理解的动能转换是‘有中生新’也是‘无中生有’。”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唐地源,说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创新。
传统产业要想转旧为新,深化创新驱动是关键。近年来,圣泉集团对高性能传统树脂产业持续升级,激发出企业的新动力,实现了“有中生新”。“我们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了呋喃树脂的生产成本,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的污染,构建起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生产模式。”唐地源介绍,除了环保升级,圣泉集团启动“全球全年365天24小时全面、全方位客户服务制”,采用世界先进的凝固模拟软件,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由原来的产品供应商转向服务供应商,巩固了呋喃树脂产销规模世界第一、世界主要铸造辅助材料供应商的地位。借助新动能,圣泉集团积极探索酚醛树脂的新应用,向保温耐火材料、复合新材料等领域拓展。
“加大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应用,是以创新为驱动加快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唐地源称,目前公司已研发出石墨烯内暖纤维、内暖绒和内暖烯孔等新兴材料,还有石墨烯内衣、抑菌袜等100余款健康服饰新产品。生物质石墨烯内暖纤维的远红外线、持久抑菌、防紫外线、抗静电、吸湿透气等特性,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纤维、服饰的观念,开始由“穿衣护体”逐渐向“穿衣养体”转变,为功能纤维及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唐地源认为,要真正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依靠创新,在深层次的体制机制上实现转换。圣泉集团依托创新动能,打造了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与引进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的立体创新模式,实现了自身产业蜕变。
圣泉集团这家复合新材料制造企业,正以新科技革命实现产业升级,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唐地源称,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巨额研发经费,用于科研创新,2017年投入的研发经费超过2亿元,共申报国际国家专利800余项,起草标准70余项,研发创新硕果累累。
(本报记者 刘天娇 戴升宝)
占领行业制高点 转换新旧动能
——访山东伊莱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牛余刚
总资产13亿元,出口创汇4100万美元、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0.45亿元、利税1.39亿元的山东伊莱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与西班牙海斯坦普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的企业。今年,他们以占领行业制高点为目标,着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踏上新旧动能转换新征程。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山东伊莱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牛余刚。
今年,山东伊莱特深入开展精益数字化经营管理活动,持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牛余刚说,2017年,公司累计拿出200多万元,引进外培咨询公司、外来咨询老师,用精益理念精益方法、经营数字化等方式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在精益生产的基础上向“智”前行,加快转型。
同时,积极推进大锻件高端装备项目建设,强化支撑发展的动力引擎。伊莱特投资6亿元建设的大锻件高端装备项目,于2016年9月开工建设,仅用了11个月就完成了所有的建设项目。产品主要应用核电、水电、航空航天、石化和海洋工程等领域。
牛余刚告诉记者,加快钢球产业合资扩张,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钢球产品是伊莱特2015年10月新上的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发展和积累,实现了较好的发展。2018年将继续夯实内部管理外部市场,探索多种贸易合作方式,拓展国际高端市场,再跨新台阶。计划继续投资3亿元建50万吨耐磨钢球项目。该项目将在今年开工,占地260亩,2020年正式投产,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26亿元,利税3亿元。
建设高端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更是重中之重。山东伊莱特与世界著名五轴加工中心制造商西班牙依巴米亚公司合资成立了山东伊巴米亚数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800万欧元,主要生产高端数控五轴精密加工中心,形成数控加工中心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形成自己的五轴加工中心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生产。2018年1月1日已经正式运营,5月30日将实现第一套国内高端五轴加工设备在伊巴米亚下线完成,预计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1500万元。
牛余刚表示,预计“十三五”末,整个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9亿元。山东伊莱特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利契机,为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戴升宝 刘天娇)
智能技术嫁接传统产业激发活力
——访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伟
“我省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统领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旧动能“换挡提速”有助于激发企业新活力,解决我省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对全国发展大局具有举足轻重的示范意义。
如何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蓝图变为现实,是企业发展所勠力的方向。“在新旧动能转换这条路上,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产业,一项接着一项推,只要有攻坚克难的意志,就一定能实现我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李广伟说。
“铁路大厂”对于济南人并不陌生,这个一辈子与铁轨打交道的百年大厂,历史上修过蒸汽机车、造过蒸汽机车,现在主营铁路货车。
在新一轮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赛跑中,中车山东公司实施产业结构由货车一元为主,向风电装备、大型钢构、智能机械等多元协同发展;由生产制造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李广伟称,近几年公司在新动能的驱动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新能源风电、环保污水处理、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我们利用世界先进的真空密闭式排污技术,发展环保产业,为企业注入了新动能。”中车山东公司是国内首家铁路机车车辆集便系统,也是大型建筑及公共设施污水集中收集排放系统设计制造的专家级企业。
“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归根结底是市场倒逼出来的,鉴于国内铁路市场的‘天花板’效应,我们借势‘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2017年,中车整车产品首次驶入欧洲地铁市场,签订加蓬货车“出口+维保”合同,将“产品+”的海外经营思路提升至新的高度。
“智能技术和传统产业的嫁接对装备制造企业意义深远,有智能化的技术才能有高质量的发展。”中车山东公司是国家发展智能装备比较早的企业之一,自1910年开始研究智能装备产业,研发的智能组合扳机,填补了国内货车制造业螺纹连接定扭矩智能工具的空白,生产的智能机械产品在全国铁路拧紧装备市场保持了90%的占有率。
针对中车山东公司的未来发展,李广伟表示,中车山东公司将在聚焦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积极转方式、调结构、转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环保产业发展动能,在汽车、动车制造中高端智能拧紧装备和智能停车装备方面创造更新的发展。 (本报记者 刘天娇 戴升宝)
用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访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既要瞄准产业最前沿,不断培育企业发展全新动能,也要注重‘老树发新芽’,在旧动能中持续孕育新动能,这是我们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方式。”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科技创新驱动。
深入布局行业全球最前沿
对新旧动能转换,李燕坦言,济南是全省的主引擎之一,作为济南企业,齐鲁制药已经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坚持走科技创新的路,为山东企业探索出一条新旧动能转换的科学路径,我们责无旁贷。”
“当然,持续不断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也是我们自身实现‘建成中国最强大医药企业、跻身世界医药强者之林’齐鲁梦的必经之路。”李燕说。
为了接续企业发展的新动能,齐鲁制药正推动研发战略从“以仿为主”到“仿创结合”“仿创并重”转变,在创新药领域,瞄准世界最前沿,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相继在美国波士顿、西雅图、旧金山建立三个研发中心,整合全球一流人才、智力和科研资源,持续开展前沿科技攻关。
目前,齐鲁制药10项具有全球专利的新药项目正深入推进。未来几年,“全球新”创新生物药有望陆续上市。
对此,李燕表示,“研发战略转变,不断推出‘全球新’创新药,是齐鲁制药培育自己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逐渐缩小与世界医药巨头差距,跻身世界一流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让“老树”不断“发新芽”
“制药是一个资本、人才、智力和科技密集、周期长的行业。对这个行业,我们理解的新旧动能转换,也是一个连续的点滴积累的过程,也需要在旧动能中持续孕育新动能,让‘老树’不断‘发新芽’。”李燕说。
她以产品为例解释道,“我们的一款产品,上市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还会进行不间断的完善和创新。这个过程,有新的给药技术的开发,有新剂型的开发,有新适应症的开发,都会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甚至再造。随着这些完善和创新,产品满足需求的层次与能力也会不断提升。这对企业而言,也意味着获得新的发展动能。”
例如2006年,齐鲁制药上市了一款治疗罕见病的特效药赛珍,经后期持续开发,2011年,成功实现了向“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拓展。目前,它已成为这一疾病的临床一线治疗药物。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企业的时代使命,作为国内医药龙头企业之一,齐鲁制药必须走在行业前列。”李燕说。(本报记者 周福宝)
构建绿色建筑发展模式
——访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少华
“面对我省大力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大环境,如何找准坐标、焕发新活力实现蜕变,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个人作为企业管理者一直思考的。”近日,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少华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谈起了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建筑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完成“二次革命”升级发展。“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绿色理念是长远发展的需求。从行业性质来讲,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就要健全制度机制,开展试点示范,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建筑发展模式。”李少华介绍,“我们积极响应‘建设美丽中国’号召,从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等领域破题,抢抓绿色发展的先行优势、先发优势。我们承建的全国规模最大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将绿色理念发挥到了极致。所谓被动式建筑,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其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采用高品质材料、精细化施工及建筑装修一体化,使建筑质量更高、寿命更长。”
近年来,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原则,围绕绿色理念,率先开展绿色施工探索,在项目积极推广建筑废料综合处理、建筑垃圾“零排放”,应用雨水收集系统、建筑渣土制砖等新举措,形成了一整套绿色施工的操作工艺、技术标准、评价机制,绿色建造引领行业。李少华称,目前公司所有施工项目绿色施工推广率达到100%,智能工地降尘除霾监控系统、智能工地水电节能监控系统、BIM+VR体验管理系统,在山东省人寿营业用房项目、济南鼎秀家园项目已经达到常态化运行和监管。
“聚焦绿色智慧建造、打造全产业链条,是我们不断优化的外在硬件;推进精益管理,打造低成本运营,是我们的内功修为。中华武学讲究内外兼修,企业发展也是这个道理。”从今年开始,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重点推进“低成本运营”战略,其核心是“以推进成本领先为主线,加强精益管理、深化降本增效、致力品质提升,培育市场竞争新优势。”李少华说,“新旧动能转换,转是外在方式改革,换是一种思想变革,我们抓低成本运营,就是抓思想变革。”
新旧动能转换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品牌高端提价值。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这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建筑单位,正在实现行业“更新换代”,完成“二次革命”,以全新面貌建设美丽新泉城。 (本报记者 戴升宝)
新旧动能转换 综合交通先行
——访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党委书记张小峰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综合交通靠顶层设计,也要依托工程建设者的实干和努力。近日,由驻鲁央企中铁十四局集团负责牵头设计施工的济南黄河隧道工程拉开建设大幕,首幅地连墙成功浇筑混凝土,标志着盾构机始发的前期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动作之快、专业之精令人瞩目。4月6日,记者在该项目工地上专访了正在一线指导工作的该集团大盾构公司党委书记张小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张小峰引用这首词,高度赞扬了济南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所表现出的锐气和勇气。他说:“全国各地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济南无论是各级政府领导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已经认识到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吹响了赶超跨越、实干奋进的号角,在这个新时代、新形势下,济南开启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新篇章,努力把济南建设成为与山东经济文化大省地位相称的大省会、大济南。”
“在加快北跨、携河发展上,我们和700万济南人民的呼声是高度一致的,在多年努力下,不断探讨如何实现安全穿越黄河,由‘遇水架桥’转向‘水下穿越’的新时代。”张小峰说。
济南黄河隧道是济南“三桥一隧”率先开工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是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之一,也是黄河上第一条公路地铁合建的隧道。盾构段长2.52公里,设计为双洞双层下穿黄河,盾构直径15.2米,上层为双向6车道公路,下层为济南轨道交通M2线、烟道、纵向逃生通道、管廊。隧道将采用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两台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
张小峰告诉记者,长距离、大断面穿越地上悬河,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是对我国盾构隧道工程建设水平的一次检验。济南黄河隧道项目部秉承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运用BIM系统和防尘降噪全方位监控系统;响应“建设美丽中国”号召,建设“花园式”宜居办公生活区域,集装箱重复使用,配备太阳能路灯,实现雨水收集、污水处理、自动喷淋等,施工现场做到防尘环保,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该工程是黄河上水下大盾构施工领域的科技富矿,我们将进行黄河下游复杂地质情况下大直径黄河隧道公路轨道合建施工、公路铁路两用大断面隧道箱涵拼装质量控制、超大直径盾构箱涵无轨运输及同步施工、泥浆无害化处理等科技立项研究。”张小峰对科技创新、绿色施工成竹在胸。 (本报记者 戴升宝)
打造千亿级现代智能物流园区
——访山东鹊华集团董事长滕善明
物流业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该如何转型升级与推动发展?作为济南市现代物流协会会长,掌舵我市主要物流片区之一零点国际商贸物流港的山东鹊华集团董事长滕善明,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打造千亿级现代智能物流园区。
滕善明说,零点国际商贸物流港一直以来就是我市物流业的主要聚集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其成为我市携河北跨发展、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桥头堡,这一片区的转型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提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发展目标,将现代商贸物流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大力建设区域商贸物流核心区。这也给零点国际商贸物流港项目带来新的机遇。
为打造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山东鹊华集团对物流园区实施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正在建设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的济南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园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将建设物流总部基地、物流信息交易中心、电子商务总部、商贸交易中心、资金结算中心、智能立体仓储、精品专线等七大中心,以及智慧化智能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三大信息板块,通过“互联网+物流”,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目前在建的项目一期工程,包括济南物流信息大厦、电商办公大楼、双首层立体仓储等共30万平方米,已经主体竣工。重点面向全国性的大型物流、电商和商贸企业进行招商,目前已与500多家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即将投入使用。
“项目整体完成后,预计将引入3000多家企业,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交易额将超过千亿元,实现税收10多亿元,将集聚高端高质物流,成为济南携河北跨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的桥头堡,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和现代智能物流园区。”滕善明说。 (本报记者 朱文明)
念好节能环保“新”字诀
——访山东鲁电集团、能源谷集团董事长杨东廷
提起新旧动能转换,杨东廷有太多话要说。他是山东鲁电集团、能源谷集团董事长,也是节能环保行业的排头兵。这几年,公司在模式创新、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成果等方面的探索,无一不是在践行新旧动能转换。
早在2014年6月,能源谷集团建设的山东省节能减排科学展览馆对外免费开放,展览馆主要针对节能减排各行业、用户,是个一站式能源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政府、行业协会、节能用户、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以及资金融合在一起,把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整合到一个平台上,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了一站式能源科技服务平台经济模式。
这被全国专家评价为节能环保行业首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鲁电模式”,通过四年的运作,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杨东廷介绍,未来继续通过实践加强和资本的连接等方式,为减少雾霾作出贡献,目前就有一家北京的投资公司提出,准备在北京复制打造这样一个平台。
杨东廷也一直在尝试到发达国家对接项目,开展国际合作。随着对行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精准,2016年,能源谷集团在德国成功注册了分公司作为研发机构,致力于环境及能源领域的欧洲新技术引进与推广以及提供节能环保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与欧洲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深层合作,共同开发新型储能设备及相关产品。
紧接着,公司成功收购全球余热存储行业龙头德国Latherm公司100%股权及知识产权。这家德国企业拥有迄今为止国际最先进的余热储能及再利用设施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其产品绿色、节能、环保无任何污染与毒害,在国际上处于技术垄断地位。“我们打包收购后,不仅在欧洲国家继续推广运用这项新技术,还会批量应用于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杨东廷说。
按照规划,能源谷集团将始终以“为人类节能服务”为使命,坚持打造安全性、舒适度、经济性、可持续性的以清洁能源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科技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焦小超)
固废处置也要转换动能
——访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景元琢
“新旧动能转换,不单是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为所有产业服务的环保产业,也需要技术的升级、创新,也需要新旧动能转换。”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景元琢告诉记者,公司正通过固废处置技术创新升级驱动环保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在环保产业中,固废领域是重点,重中之重则是城市污水厂的大量剩余污泥处理,每年全国仅生活污泥就高达4000万吨,60%以上没有安全处置,且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企业的工业污泥更是量大污染重。污泥中有病原菌、重金属和抗生素等,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最可怕的是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国内污泥的处理方法中,填埋是过渡手段,堆肥解决不了重金属和抗生素问题,焚烧又产生二噁英。我们经过研发攻关,提出了污泥热解炭化固化重金属的解决方案。”景元琢介绍,目前,炭化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产业化推广。金孚环境历时3年针对国内固废领域现状所作出的解决方案,从核心技术研究、生物炭安全性评价及使用、生命周期评价优化等,一步步实现工艺、技术与装备定型,也走向了产业化。
污泥处理难题之一是脱水,难度大且成本高。以现有手段,每吨污泥脱水的成本为100-120元。而金孚环境所研发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打破污泥细胞壁,并使细胞内水迅速导流出来,实现快速脱水,每吨污泥脱水成本仅为60元左右。
金孚环境开发的热解炭化技术,将重金属转化为残渣态,在生态链中不会被作物吸收,实现固化,消除重金属毒性。过程中消解抗生素,减量90%,保留氮磷钾,作为园林绿化营养土。“针对不同重金属,我们开发了低成本的定向催化固化剂,这也是我们的技术壁垒之一。”景元琢说,金孚环境承担的天津青凝侯淤泥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是全国最大的污泥热解炭化项目。目前,该技术正在山东和全国大力推广,今年山东多个污泥处置项目将落地实施。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从现金补贴到零门槛落户,再到购房补助、事业编制、创业资助……2018年毕业季来临之际,我省各地竞相出台引才政策,向学士、硕士、博士等青年才俊送上“大礼包”。对于毕业生关心的编制问题,各地从简化引进程序到打出“配偶编制”牌,再到不受编制限制,以灵活政策...[详细]
通过此次合作,青岛啤酒计划与京东商城在品牌建设、产品规划、精准营销、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开展深入战略合作,共同赋能青岛啤酒全域营销。新时代已经到来,青岛啤酒与京东商城的强强联合将会与广大消费者一同拥抱新时代、引领新消费。[详细]
田园花海之旅,钱谷山有机农庄采摘(四季)——瑞草园采茶(春季)——玫瑰小镇赏花(春夏秋季)——一品天香牡丹园;历史民俗之旅,鹤山——东京山——即墨古城——即墨老酒博物馆——龙山——金口凤凰村——丰城雄崖所——田横岛;[详细]
从居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来看,2017年青岛市成年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82本,人均报纸阅读量为49.32期(份),人均期刊阅读量为3.37期(份),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98本。在传统纸质媒介中,2017年青岛市成年居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22.33分...[详细]
眼下正是槐花渐次开放的季节,许多人喜欢采摘这个食药两用的花宝。常听老人家说孕妇应该避免食用活血类、利滑类和大辛大热类食物,而洋槐花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所以孕妇应该忌食。[详细]
日前,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招考结果公布,青岛实验初中的钞祎权与青岛大学实验中学的李卓芸上榜。考入少年班,就可以免去中考、高考,直接进入大学学习,还有可能会保送硕士研究生,获得宝贵的“一考免三考”资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