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公里、四个小时,怀孕边防军嫂的上下班通勤路

2018-03-09 07:19: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陈镜旭

  工作地点离家64.1公里,是什么感觉?

  市内公交车通勤单程需要2小时。

  如果早八点上班,意味着最晚六点就要出发,加上洗漱更衣等准备工作,每天凌晨五点就要起床。

  崩溃了么?

  这却是怀孕八个月的军嫂唐诗(化名)每个工作日的生活。

  华北三月春寒料峭,凌晨时分近似寒冬。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唐诗却说“幸亏今天不冷”。远程线路乘客零散,等车的地点并没有公交站牌;她通过微信群告知司机“本站有人”。

  车辆驶近,唐诗挥手示意。

  唐诗登上公交车。

  晨光熹微,唐诗踏上上班的路程。

  作为窗口服务人员,唐诗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车程漫长,她趁机在车上补妆。

  车辆驶离市中心,时间才刚过6点。

  晚上照看大儿子、凌晨起床,加上孕期反应,唐诗总是睡眠不足;她只好在车中浅眠,此刻太阳才刚刚升起。

  乘坐公交车通勤时间久了,唐诗与许多乘客都已熟识。

  唐诗乐观开朗,比起乘车“低头族”,她更喜欢与人交谈。她一面说着,却没发现身边的“车友”已经睡着了。

  街景由繁华转入寂寥,车辆也缓缓接近终点。

  乘客一位接一位地下车,唐诗与“车友”们暂别;明日还会相见。

  即将抵达终点,车上只剩下唐诗一人。

  为了节省通勤时间,唐诗创建了一个拼车群;三年过去,群成员从5人发展成如今的300余人。

  出门太早,家附近的早点铺还未出摊。唐诗一般在银行附近的快餐店吃早餐。

  虽然已经怀孕八个月,唐诗的孕期反应依然强烈。快餐店的餐品很难像家中一样可口清淡,为避免工作时间孕吐,她只吃相对不油腻的包子皮。

  作为结算经理,唐诗要负责前台风险防控、业务授权、处理投诉等业务,需要时刻全神贯注。

  坚强、乐观仿佛是每名军嫂的共同品质,尽管工作辛苦,唐诗却始终保持积极心态。

  一位前来办理储蓄业务的老奶奶关切地询问唐诗孕期感受。

  下午五点半,因为没拼到车,唐诗乘公交原路返家。

  早已等不及到家,唐诗就在车上沉沉睡去。

  回到市中心已是华灯初上。唐诗笑称:你见过上午九点的东营市区么?反正我没见过。

  为不打扰唐诗的生活,记者没有跟随进入家中,而是在楼道口同她道别。锁落门开,温暖的灯光扑面而来,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唐诗可以获得9个小时的休整;明晨5时,她还会准时起床,面对新的一天。

  唐诗的朋友圈里,有一条动态叫“拼出来的幸福”:是她把丈夫、儿子和自己的照片拼在一张图内做成的“合影”。其中丈夫的头像,用的还是一年前唐诗获选东营边防支队“十佳边防警嫂”时,丈夫陪她到支队机关领奖时拍的合影。在千千万万个军人家庭中,唐诗仍是幸运的:收入稳定、与丈夫在同一个城市,不像驻守边海防一线的军人们一样难以相见;虽然辛苦,但唐诗说“坚持成了习惯”。对于未来,她的愿望与其他军嫂们一样简单:希望家人常相见。

  从唐诗的家到工作地点,手机地图显示距离64.1公里;加上绕行公交站点,单程距离接近70公里。唐诗总是坐早上第一班车、最后一个下车。

  唐诗是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一家银行网点的业务经理。东营市东依黄河入海口,南北狭长,河口区位于全市最北,与位置偏南的中心城区距离较远。三年前,作为业务骨干,唐诗从市中心交流到这个支行工作。工作地点距家超过60公里,唐诗原本在河口区租房居住;两年前,公公突发痛风入院,为保障治疗和休养,加上儿子三岁即将入幼,思虑再三,她决定留在医疗、教育资源更充沛的中心城区。从那天起,她开始了日均通勤4小时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任人都感觉辛苦,而唐诗的辛苦却“更多两层”:一是丈夫是现役武警边防警官,虽然同在一市,却也在偏远的县区服役,根据部队规定,即便是勤务不密集的时段,也最多两星期才回家一趟;二是2017年,唐诗怀了二孩,如今距待产期只剩30天。记者跟随唐诗,体验了一次“4小时通勤”。

  记者手记:

  军人家庭的艰辛,在经年累月的细微与琐碎之间。也许是家中困难,丈夫无法相助;也许是亲人离世,儿女不在身旁;也许只是像唐诗一样,怀孕八个月、日行130公里、每天通勤4小时。每名军嫂都在打一场不结束的消耗战。她们的武器,是许多次“对不起”凝聚出的包容,是无数次“没办法”打磨出的坚强。唐诗和其他军嫂们没做什么,却又做了很多。

  图/文 陈镜旭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崇敏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