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报特约评论员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踏着新春的脚步,伴着和煦的春风,市委、市政府为民营企业送来了新年“大礼包”——《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34条”新政,是济南首个专门针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的综合性文件,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突击队,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毋庸讳言,民营企业不强,是济南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2016年全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是65%,山东省是51.1%,济南市是37.2%;2017年山东省民营企业100强公布,东营市入围企业23家,济南市只有3家。可见,济南民营经济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也与省会的地位很不相称。
济南民营经济不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两条:首先,是商业精神培育不足。一个充满商业精神的社会是一个鼓励创造价值、以创造价值为荣的社会。现代商业精神的核心是创业、创新、开放、诚信、公平、竞争、互利。比如,浙江是一个商业精神比较发达的省份,浙商闻名国内外,仅杭州就孕育了阿里巴巴、万向、娃哈哈、海康威视等世界知名企业,走出了马云、鲁冠球、宗庆后等一大批杰出“杭商”,2017年杭州44家民企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15年蝉联全国和浙江省第一。在商业精神上,北方省市表现相形见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其次,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民营企业犹如田间的禾苗,如果缺少农夫的呵护、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必然成长慢、变强难。
实干兴邦,奋进强市。令人欣喜的是,济南正以实实在在、含金量“杠杠的”“34条”新政,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大力培育商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着力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自主创新难、公平待遇难的“三难”问题,消除众多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烦恼”,全面实施“零跑腿”“只跑一次”“你不跑我来跑”,为其创造最优营商环境。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在济南,民营企业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民营企业家们,您准备好了吗?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企业用工需求较去年同期增长16.5%,用工缺口增长43.59%;第二产业用工需求26.8万人占总需求38.04%,第三产业用工需求40.9万人占总需求58.08%……日前,山东最新职业供求报告出炉。[详细]
基本原则是坚持房改政策严肃性和与上级精神一致性原则;坚持一个家庭享受一次标准内房改购房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原则。2.楼面地价按照《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区及市区部分建制镇(街道)驻地国有土地基准地价的通知》(济政发〔2014〕17号)公布的市国...[详细]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农业部日前公布2018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名单,平度市“蓼兰小麦”和即墨区“即墨地瓜”榜上有名。张华摄 “即墨地瓜”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即墨区田横镇、金口镇等12个镇街,区域内地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产地瓜约30...[详细]
公路方面,为了配套新机场的建设,将改造升级青银高速、204国道、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四横五纵”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详细]
记者今天从市知识产权局获悉,为鼓励和引导济南企业参与即将在济举行的中科院首次专利成果集中拍卖会,济南拿出“真金白银”给予支持,购买专利的企业最高可获得省市两级共50万元扶持资金。[详细]
符合条件的老楼加装电梯,每部财政最高补贴22万元,最少补贴16万元。按照上述相关政策,增设电梯意向及初步方案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