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贡品,如今要搭旅游快车,泰安神豆腐传承十几代

2018-02-24 10:30: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侯海燕 宁博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老百姓的春节盛宴上也少不了传统年味——豆腐!泰安市泰山区黄家庄村,这个360多户的村子有200多户都做着豆腐加工。新的一年,他们正打算创建“传统工艺+旅游特色开发+社区驻点售卖”于一体的新发展路子。

  55岁的于凤莲在作坊前忙着做豆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宁博 摄

  日耗黄豆两万多斤,家家飘着豆腐香

  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泰安市泰山区黄家庄村的豆腐加工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我们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从事豆腐加工,繁忙时节每天至少要消耗两万多斤黄豆。”黄家庄村支部书记江涛说。

  午后的黄家庄村,不再像平日那样安静,拉着豆腐的三轮车进进出出,让这个村显得格外热闹。

  “我们村豆腐制作已有几百年历史,一直延续着传统手工做法。”55岁的村民于凤莲正在作坊前忙碌着,屋里一口大锅里豆浆正在柴火的加热下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于凤莲说,她家制作豆腐的手艺已经保留了几十年,手艺就是跟着父亲学的,别处早就不用这个“土”办法了,正是因为这分坚持,黄家庄村的豆腐还是保持着原汁原味。

  在黄家庄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客户要一个豆腐(80斤)都是送货上门。“这是我今天送的第4个了,送完了回来接着做,明天又订出去5个,过春节太忙,做的跟不上卖的。”做了30多年豆腐的王传山说,看今年的行情,得忙到大年三十儿了,“豆腐谐音是‘兜福’,过年了大家都想抢个好寓意。”王传山说。

  从肩挑卖到开车送,村民靠着豆腐致富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火大做出来的豆腐口感不好。”于凤莲边说着,边观察灶膛里的火苗。不到半个小时,一大锅豆浆煮熟了,于凤莲将豆浆迅速舀进大缸。“俺们这的豆浆没豆腥味,味儿特香。”于凤莲说着,将煮熟的豆浆“下膏”,等到豆浆凝固成豆腐脑,再将豆腐脑倒进模具里,盖上布、木板等,用石头压住。过几个小时将豆腐“翻个儿”,豆腐就做好了

  “今天我用了16斤左右黄豆,大约出80斤豆腐,能挣80块钱。”于凤莲说,春节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做8个豆腐。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初二,我的祖上因为剿匪有功再加上做豆腐手艺好,两件事一并受赏领了圣旨。”75岁的村民江瑞春自豪地说,他的祖辈从清朝开始,世世代代制作豆腐,现已传到第十几代。

  黄家庄村村干部李勇介绍,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泰山时,食用豆腐后大加赞赏,点为“贡品”,称赞黄家庄的豆腐是“泰山神豆腐”。

  “从前人工肩挑卖豆腐,到后来用小推车卖豆腐,随着发展,到人力三轮车,再到现在电瓶三轮车、汽车送豆腐,供应各大超市和饭店。”江瑞春说,他见证了村里乡亲们靠着豆腐的发家史。

  为保护传统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泰安人流传过一句歌谣,“黄家庄没困难,敲敲梆子就来钱”。“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享誉中外,足见泰安人和中外游客对豆腐的喜爱。可如今黄家庄的豆腐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黄家庄村村干部张兆坤说,如今,一些老户买豆腐时会专门指定黄家庄村的豆腐,但因为是家庭作坊生产,一旦来了大订单,农户就特别犯愁。

  目前,黄家庄村做豆腐的村民的年龄以四十五岁左右居多。“孩子们嫌这些活又脏又累,都去打工了。”张兆坤说,为了保护豆腐生产制作这一传统工艺,2012年“泰山神豆腐工艺”成功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豆腐“迈”不出大门,“见”不到游客。“把豆腐通过油炸、速冻等方式做成小吃。一边做豆腐,一边做小吃,再和旅游景点联合开通线路,就好了。”黄家庄村书记江涛说,村里下一步还打算走“老工艺表演、新工艺加工”的路子,让黄家庄的豆腐与旅游产业联系起来,游客来到村里现场观摩豆腐的古法制作,品尝豆浆、豆腐宴,临走时还能带走豆腐深加工制品,让黄家庄的豆腐致富路走得更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侯海燕 宁博)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山东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严禁向科室下指标

    3_副本.jpg

    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公立医院主管部门应于次年初将上年公立医院收入分配情况和负贵人薪酬水平同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和医改办备案。[详细]

    02-24 08-02新锐大众
  • 济南CBD建设今年火力全开 “泉”塔楼将增高11.5米

    4_副本.jpg

    五座超高层中,绿地超高层到今年年底主塔楼将施工至25层,华润超高层和平安超高层主塔楼将分别施工至正负零、完成桩基施工。通往CBD的和平路东延工程起于二环东路,止于茂岭三号路,全长2925米,道路红线宽25米。[详细]

    02-24 08-02舜网-济南时报
  • “一湖一环”夜景带动 趵突泉花灯会客流同比涨三成

    5_副本.jpg

    由于天气和暖,加上“一湖一环”景观照明工程的带动,今年趵突泉花灯会客流火爆,夜间客流比去年同期上涨三成。今年的高科技互动灯组每天发出上千份红包、礼品,还能生成经典国粹头像,每晚都吸引着数千名游客积极参与。[详细]

    02-24 08-02舜网-济南日报
  • 第24届省运会吉祥物“青宝”正式亮相 凸显青岛海派文化

    6_副本.jpg

    2018年10月,山东省第24届省运会将在青岛市举行,这也是青岛时隔32年再度承办省运会。经过网络投票和多轮专家评选,最终评选出四个项目的获奖作品,其中赛事徽标一项、主题歌曲一首、吉祥物一个,主题口号15条。[详细]

    02-24 08-02青岛新闻网
  • 山东春节大数据:青岛烟台济南返乡人数最少!

    春节假期刚过,山东联通发布春节大数据,对春节期间通信量、城市人流、区域驻留量等因素分析,解密山东人春节习惯。联通数据分析显示,从商圈热度上看,济南泉城路商圈以绝对的优势位居榜首,其次是济南经四路万达商圈、济宁运河城商圈、张店美食街商圈和青岛台东商...[详细]

    02-24 10-02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 离别的车站!春节假期结束 而家是永远的牵挂

    春节假期结束,亲人短暂的相聚之后,终迎来车站不舍的道别。(记者 杨志文 摄)  隔着玻璃,跟小外孙挥手告别。挥手道别背后是满满的远行祝福,祝愿家人平安。[详细]

    02-24 10-02青岛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