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网聚·网络旺年】农闲时节劳作勤 种桃专业户播种新希望

2018-02-18 09:3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润杰

杨大叔仔细的修剪桃树枝

记者动手体验桃枝修剪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对果农们来说,却是“一年之计在于冬”,因为每年从冬天开始,他们就要忙着修剪枝条,为开春后的果树开花打基础。15日一早,记者跟随安丘市于家洼村种桃专业户杨志富,到桃园里体验了一回修剪桃树的劳作生活。

  来到杨大叔家,只见他正在收拾修剪桃树用的剪刀、木锯。说明来意后,他很爽快的答应了。记者和杨大叔一起坐上三轮摩托,经过一段颠簸不平的山路后,来到位于南山的桃园。隔着整齐的栅栏,几趟新植的桃树整整齐齐矗立在地里。杨大叔告诉记者,他的这个桃园面积大约有三亩半,种了200多株桃树,主要是砸不烂和一边倒。

  弯腰几十次细细修剪只为提高大桃产量

  杨大叔戴好手套,开始给桃树修剪。只见他拿着剪刀,绕开几根较为粗大的树枝,“咔嚓咔嚓”将旁边几根细小的桃枝剪掉了。见杨大叔并不是将桃枝修剪统一,而是将剪得“参差不齐”,并且很多新生的嫩枝也被剪除,记者便好奇地向杨大叔询问:“有的老枝条要剪,可为什么新的枝条也要被剪掉啊?”杨大叔告诉记者“桃树的修剪并不是要修剪得很整齐统一,要讲求各主侧枝间的势力相对一致,形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格局。如果剪得少了,侧枝就会和主枝争夺养料,主枝上的桃子就长不大,就很难卖出个好价钱;而且能延长桃树的寿命,不是为了美观”。

  因为新桃树长的都不是很高,树枝又很密集。修剪的过程中,杨大叔只得弯腰从枝条下“钻过去”然后再“站起来”给树修剪。这看似简单的裁剪,开始做起来也不容易,不仅挨冻,还费时费力,那些已经长大的果树,杨大叔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果农一天只能修剪十来棵,而像今天这些新种植的小果树,每天可以修剪100棵左右。

  一棵桃树剪完,杨大叔就把这个动作重复了几十次,当记者问他累不累的时,他站起来嘿嘿一笑“不累,干时间长就习惯了。”他告诉记者,修剪这些桃树要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过了大雪(节气)就开始干,这些年也不知道用坏了多少剪刀和手套。

  合作提升产业水平带动周边村子共同富裕

  在修剪的间隙,记者和杨大叔聊聊大桃种植情况,了解到村里通过推进种桃合作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村民致富重要途径。通过合作农户实现了信息共享,节约了生产资料;打造出品牌吸引更多的销售商前来,并且让果农在议价时也有了一定优势,降低了风险的同时增加了收入。

  “我们村从86年开始种桃树,一开始是大队要求种桃树,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地里种个地瓜换点粮食吃不是挺好。后来慢慢看到种桃比种粮食赚钱,大家热情就上去了,原来种麦子的地里都种上了桃树,现在我们村农户年收入一般能到6、7万。我们村是个“无粮村”,到97年村里就没有种粮食的户了,现在我们不仅没有饿着,很多家庭都买上了小汽车,日子越来越好了!现在带动着邻近的几个村都跟着我们种起了桃树。”杨大叔兴致勃勃的向记者介绍。

  农闲时节“忙”起来进城务工助增收

  越来越多的农民未享受“猫冬”清闲,又开始进城打工赚“外快”。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由于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待遇较好,成为进城务工农民的首选。

  采访中,杨大叔告诉记者,现在村民进城、进企业打工成为了一种时尚。杨大叔自从夏末大桃收获之后,他便在市区一家农产品加工厂里找了一份工作,从农民变成了工人,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本领,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既有了收入能够在来年扩大生产,又能学到技术,获益颇多。谈到对今年的期望时,杨大叔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一定会变得更好”。

  手记:从过去单纯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经济,到如今“投工不弃农”的双重身份,“两栖”农民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在这个强调农村振兴、农民富裕的新时代,正是千千万万像杨大叔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正用实际行动耕耘新农村,播种新希望。(大众网记者 李润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