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老司机经历四个时代:过去一身油污如今衬衫领带

2018-02-08 09:28: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王瑞超

  春运四十年,火车也经历了蒸汽时代、内燃时代、电力时代、动车时代四个时代。从添煤加炭到贴地飞行,从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车再到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驾驶员昔日添炭加煤的双手,如今正娴熟地操纵着飞速列车,在“高大上”的驾驶室里,“想都不敢想这辈子能开出最快中国速度。”

  开了33年火车的薛军。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中 摄

  一趟车跑下来,一脸黑满身灰

  “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拾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机务段的。”这句列车司机们自嘲的话,在济南机务段从事驾驶工作33年的薛军看来,却是蒸汽时代火车司机的真实写照。他回忆,那时蒸汽机车动力小、运行里程短,作为司机而言,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连工作环境都很差。

  1972年以前,济南机务段运用的全是蒸汽机车,该车型每小时运行约60公里。尤其是列车逆风行驶的时候,风从煤斗子里呼呼地灌进来,一个班次12个小时干下来,保准一脸黑、满身灰。薛军对那个时代的另一深刻记忆,是冬天温度低穿棉袄,但是一进司机室温度就高如“火炉”,只能换上薄工作服。“冬天还好说,到夏天只能汗流浃背了……”

  1990年6月30日,济南机务段才改换内燃机车,结束了济南机务段使用蒸汽机车的历史。

  “这油味太大了!”7日,记者跟随济南机务段工作人员走进一辆内燃机车驾驶舱,刚爬上舱门,一股浓烈的柴油味就扑鼻而来,让人禁不住捂住鼻子。就是这刺鼻的柴油味,让薛军被妻子嫌弃了好多年。

  除了柴油味,在内燃时代最困扰司机的当数主副司机间的交流。那时候开车,主副司机别看只有一米多的距离,也要“高声呼唤+手比眼看”。

  一直到2006年,刘斌和薛军才告别了这充满油味的内燃机车。

  驾驶员刘斌在演示内燃机车驾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王瑞超 摄

  开上电力机车,工作环境发生质变

  2006年3月16日,济南机务段首批两台SS7E新型客运电力机车开行,结束了山东省没有客运电力机车的历史。自此,电力机车开始奔跑在齐鲁大地上,济南机务段也由内燃机务段转成电力机务段。胶济客专全线电气化改造,速度也有了大幅提升。

  “提速真是太不容易了!”薛军多次见证火车提速,经历机车装备、车辆配置、火车轨道等各项配套设施的相继改进。“每一次火车提速都是经济、技术等多项指标共同进步的产物。”

  走过蒸汽时代、内燃时代的驾驶员们,开始坐进现代化的司机室,里面还配备了冰箱、微波炉、空调等电器设备。

  “电力机车真好,有了空调,冬暖夏凉。”刘斌感慨,速度快了也更安全了,还不用像以前用电炉子热饭,都用微波炉了。更为欣慰的是,每次出乘回来,再也不用靠人工擦洗机车,以前正副司机两个人两个多小时的擦洗作业时间,现在仅用十五分钟就能完成。

  “太好了,就这样干到退休吧!”刘斌当时这样想。然而,电力机车带来的惊喜很快又被动车的崛起所替代。

  接棒“复兴号”,开出最快中国速度

  2007年4月18日5时38分,时速可达200千米的“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从铁路上海站出发驶往苏州。这是中国第一列正式开行的动车组,也拉开了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的序幕。

  薛军开始身着制服、手戴白手套,拉着一个印有CRH字样的棕色行李箱,拎着一个同样字样、同样颜色的公文包,像一个“金领”一样去驾驶列车。

  “不用带饭了!”这是薛军和刘斌的共同欣慰之处,因为列车运行速度快了,吃饭的灵活性很强,可以在上车前后吃饭,也可以餐车给配送。

  随着动车的高速运行,对司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铁列车每秒运行83.3米,一个简单的低头动作,100多米就过去了,稍有懈怠便可能引发事故,如今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列车司机的工作更为贴切。

  2017年9月21日,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7对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济南西站设置停站。与时代同步,薛军、刘斌等部分动车组司机也幸运地接过集颜值与时速于一体的“复兴号”接力棒,“想都不敢想这辈子能开出最快中国速度。”

  从操作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车司机一步步成长为操纵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司机,很难想象昔日添炭加煤的双手,如今正娴熟地操纵着灵敏的电器开关。如今,在世界一流的驾驶室里,薛军享受着追风般的感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王瑞超)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崇敏

推荐阅读
  • 山东:小区不配建养老设施,住建部门不给办验收备案

    房子.jpg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若干意见。2018年,每个县(市、区)建成2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或培育1家社区居家养老专业服务组织落地。[详细]

    02-08 08-02齐鲁壹点
  • 医保卡里的钱有望买商业医疗险 济南正在探索还没细则

    医疗_副本.jpg

    7日,记者从济南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济南市将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其中包括探索使用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结余资金购买个人商业医疗保险等内容。住院补充医疗商业保险可给本人和直系亲属购买,保费额度不超过账户余额的50%[详细]

    02-08 08-02舜网-济南时报
  • 青岛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8.6% 入列食安示范城市

    苹果.jpg

    今年,在食药监管方面,青岛还将突出整治提升,为重大活动营造良好的食药安全环境。据了解,城乡结合部、农村、校园及周边、重大活动会场周边,以及商业街区、旅游景区、特色街、港站等也将成为今年重点整治的区域。[详细]

    02-08 08-02青岛新闻网
  • 押金不好退车位不好找 济南共享汽车能跑多远

    11.jpg

    因为自家有车,李先生并不打算长期使用共享汽车,于是打算退出1000元押金,以后随用随充。作为唯一一家落地济南的共享汽车,相比共享单车在济南的现象级发展,“喜尔客”的发展明显缓慢很多。[详细]

    02-08 08-02齐鲁晚报
  • 重磅!山东部分省级行政权力将下放至济青烟实施

    2月7日,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召开,2018年我省将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在解决痛点、打通堵点、突破难点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今年,我省将在省级31条政务热线和17市政务热线整合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完成县(市、区)服务热线整合,实现全...[详细]

    02-08 09-02齐鲁壹点
  • 青岛王哥庄大馒头成“网红”美食,一年卖了上亿元!

    在青岛崂山脚下的王哥庄村,聚集了一大批靠卖馒头发家致富的民间面点师,他们手下的铁锅大馒头不仅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传承和艺术。荆长艳是一名80后,以前和丈夫做装修行业,2009年回到街道上开起门店,做起了大馒头生意。[详细]

    02-08 09-02齐鲁壹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