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捡废品蜗居兴济河桥下10年 给女儿看病供儿子上学

2018-02-06 08:02:00 来源: 济南时报 作者: 丁国彬

  4日中午12点左右,张正洁喂女儿吃饭。记者刘玉乐 摄

  4日上午10点,立春时节阳光正好,偶有寒风,几名孩子在父母看护下来回奔跑在兴济河七里山路桥上。桥下,是一间躲在太阳照射死角且没有房门的砖瓦房。因丈夫一早外出打工,房间内只剩下张正洁和患有疾病常年卧床的13岁女儿。为了维持生计,一家三口已经在这蜗居10年了。其间,夫妻俩捡拾废品,也干家政,每年往河南老家寄万余元供12岁的儿子读书。

  4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张正洁老家所在的金寨村村委相关负责人,他称村里确有这样一个家庭,目前张正洁的小儿子在村内跟奶奶一起生活,是村里的低保户。

  夫妻俩带患病女儿蜗居桥下10年

  如果不是附近常住居民,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七里山路西头兴济河桥正下方张正洁一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一间长约10米,宽4米,高4米的砖瓦房,房子没有窗户,仅有一个朝北的门框,上面挂着一块破旧的毛毯,寒风依旧能呼呼灌进里面。砖墙距离结冰的兴济河仅有两米远,因为常年没有阳光照进房间,里面气温似乎比外面还要低上好几度。

  房间周边堆满了生活废品,里面则堆满了破旧棉被衣物和一大袋已经冻硬的白菜帮子。几个塑料桶及铁盆内的水已经结冰。房间正中间两个亮着的节能灯下摆放着两张木板搭起来的床。见有生人进来,蜷缩在一张床上的女孩不时叫着“妈妈”。另外一张床上,母亲张正洁因膝盖有伤一时难以起来。

  半个多小时的交谈中,48岁的张正洁说话时有不清,甚至坦言自己精神方面存在问题,能记清的事情也不多。“躺在床上的是大女儿,今年13岁,自小身体有残疾,没有多少语言表达能力。河南农村老家还有一个小儿子。”对于一家在桥下住了多少年也说不清,“以前租房子收废品被邻居嫌弃,后来我找到桥下这个房子,能放废品还能住人。”4日中午,附近多名知情居民及六里山街办山景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张正洁一家三口已经蜗居桥下10年了。

  常有热心居民送衣食,拒绝联系老家

  张正洁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证,也记不清丈夫手机号。多次交流下,才得知他们一家来自河南省信阳市一个名为金寨的村庄。4日下午,记者辗转联系到其老家所在村庄的村支书。据介绍,村里确实有夫妻两人带着一个瘫痪的女儿生活在济南,男的姓杨,“女方在精神方面多少有些问题。离家二三十年很少回家。”

  “前段时间天气正冷的时候,就看见她蹲在河边用有臭味的河水洗衣服,两只手冻得通红。”一附近老人说,他们知道张正洁家里还有一个身体患有疾病的女儿后,不少邻居也给他们送衣服和吃的。居委会也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其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居民的说法也得到张正洁的认可,“有俩人经常给我们送吃的。前天还拿来了橘子和饼干。我们也记得大家的好。”

  山景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历任社区成员都很关心张正洁一家人的生活。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无法为其办理低保。2014年,他们曾通过相关途径为其提供了一万多元的捐助,“当时想联系他们老家,遭到强烈反对。他们拿着钱还离开了一段时间,可没过几天又回来了。他们说济南人心眼好,能在这里生活下去。”对于不想回家的原因,张正洁称,她与婆婆关系也不是很好,“这么多年就回去过一次,还是因为家里有人过世。”

  捡废品干家政,给女儿看病供儿子上学

  临近中午,张正洁不断揉着膝盖,努力地从床上站起来,将屋里一瓶尚未冻结实的冰水倒进一个破旧的电热水壶。接着将地上冻僵硬的菜叶子撕成碎块扔进电饭锅里,准备给女儿做饭。她说,这些蔬菜大多都是从二七新村菜市场上捡回来的,瓶子里的水也是骑车从免费取水点接回来的。

  “丈夫在外面干家政,这段时间活多,一早天不亮就走了,有时候晚上八九点才回来。”张正洁说,自己膝盖疼干不了重活,多年来一直边捡废品边照顾瘫痪的女儿,“有时候晚上等闺女睡着了才骑电动三轮出门,捡捡纸壳子和塑料瓶子,一个月下来能赚下几百块钱。”

  有时候丈夫也会和她一起收集废品。“他主要在外面干家政。只有快过年的时候活才能多一点,一个月能赚5000元左右。”张正洁说,这些钱他们都攒下了,“儿子今年12岁,在信阳市上学。一年下来得一万多块钱。”这些钱也都是丈夫按时寄给老家的婆婆。对于自己膝盖上的疾病,张正洁仅买过几次药,“还要留着钱给儿子盖房子,有点富余钱也得给女儿看病。”

  只知儿子去了市里上小学,没见过几面

  还有十天就要过年了,张正洁并不打算回老家,“已经很多年没回去过了。坐车还得花不少钱。”二三十年前,张正洁与丈夫一起来济南打工。“当时我们开了一家馒头店,把做好的馒头往小梁庄附近工地送,当时挺挣钱的。可工地工头突然跑了,还欠了我们几万块钱,一直赔本。后来租房子钱也不够了。”

  4日下午,据张正洁老家当地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张正洁的公公已在多年前去世。其小儿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被送回老家了,一直跟着快七十岁的奶奶,祖孙俩相依为命。“他们是村里的贫困户,享受低保,加上还有几亩地,也能凑合过日子。平时村里邻居也对他们有照顾。近几年,她小儿子也去了信阳市里上学,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孩子都没见过父母几面。”

  谈及儿子,张正洁低头想了一会儿,“只知道他在市里上小学。”对于日后打算,她说,“等干到60多岁干不动活了,我们就回老家。现在回去根本挣不了多少钱养活家里,也不能供儿子上学。”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 百度新闻,能看能听,懂你所想给你所愿,快下载试试看!

    百度新闻是一款致力于热门资讯头条、语音阅读播报的APP。专业权威的百度搜索技术,您可以在这里随意搜索各种新闻、资讯、百科。研发个性化算法,让您在有限时间里,读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语音技术实现情感语音播报新闻,让您在开车、健身等,需要解放双眼双手场合,也能尽情收听新闻资讯。[详细]

    百度新闻
  • 精准帮扶!山东省工会筹2.35亿温暖11万户群众

    4_副本.jpg

    春节临近,烟台上汽通用东岳基地的困难职工白刚领到了2000元救助金和米面油。截至目前,全省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2.35亿元,走访慰问企业7115家,困难职工家庭11.04万户,其中,困难职工9.5万户,困难农民工0.9万户,困难劳模及先进人物0.64万户。[详细]

    02-05 13-02齐鲁晚报
  • 南学杭州上海,北赶北京大连,2018济南城管这么干

    3_副本.jpg

    在全市开展“无违建”创建活动,年底前,每个县区至少50%的街(镇)达到“无违建”创建标准,严防新的违法建设产生。加大科技监管力度,利用区域查车、轨迹回放、限速限举等手段,实现渣土车的全时段管控和渣土处置全过程、全环节智慧化管控。[详细]

    02-05 13-02齐鲁壹点
  • 全国缓堵第一!青岛凭啥有这个底气得这个奖?

    2_副本.jpg

    青岛地铁13号线建成通车后,将成为贯穿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线和快速线,并通过与多条线路换乘,实现与全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有机联通。2017年12月4日,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新建潍坊至莱西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评标结果公示》。[详细]

    02-05 13-02山东24小时
  • 特药特材可报八成 青岛重症患者“救命药”有着落了

    1_副本.jpg

    “原本一个月5万多元的药费,经过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自负1万多,每年服药三个月之后就能免费赠药,从第三年开始吃药就完全免费了。”万幸的是,青岛实施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将塞可瑞纳入了救助保障范围,对药费给予70%报销,这给朱女士带来了生的希望。[详细]

    02-05 13-02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 济南钟表师疑跌落保健品陷阱 曾守护老火车站大钟30年

    曹立沛老人花1.5万元加入“第二次退休金”计划,得到的一盒三株保健品。曹立沛老人出示了交纳1.5万元的收据和长达六页的听课笔记,“当时听课只是抱着听着玩儿的心态,顶多买点保健品。[详细]

    02-06 08-02济南日报
  • 因违规使用劣质药品 济南神农本草医药公司等被通报

    因违规使用劣质药品,济南神农本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5日被食药监部门通报。当天,济南市食药监局公布最新一期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显示,山东缤纷五洲大酒店、徽州人家酒店、济南优品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因违反《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也被通报。[详细]

    02-06 08-02济南时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