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最近,关于山东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东北,粤苏鲁浙到底谁更有前途的话题在网上引发激烈论战。
唱衰山东的言论中,说山东没有好的互联网企业,妄谈什么新经济?!山东的市场主体活力不足,老拿海尔、海信几个老牌企业说事。这些言论一些出于爱之深,责之切;有些属于现实问题,但也有些属于认知偏差。
那些被贴上“东北化”标签的省市,其实最可怕的危机在于路径依赖——对原有产业结构的依赖以及在这种依赖下创造创新精神的丧失,结果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档口,尾大难掉。
今年山东省两会上,未来五年山东经济发展目标被定义为“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新格局”。那么,什么是新动能?到哪去寻找新动能?
企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我们从来只见山头红旗飘飘,却从来不知一场场殊死的白刃战下,战士才把红旗插上每一座山头。
下面这篇文章还是要谈海尔。本文作者长期跟踪采访海尔,这次聚焦于轨道交通这个细分领域进行近距离观察。
中国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后,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地铁基建市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暖通空调争夺战。挑战美系,逼退日系,海尔如何PK外资巨头,又如何和家电市场的老对手广东军团在一个新领域下对手棋?
这是中国制造业顶尖高手过招。那些来自一线战场的隆隆炮声会告诉你答案,为什么是这些企业能够不断突破行业天花板,能够拥有穿越行业周期低谷的能力?为什么总是它们敢于在无人区探索?
这些在市场上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实体企业,远比银行、证券、房地产更能代表经济健康度,而他们具备的上述这些能力,是永不过时的新动能,也为山东贡献了最为宝贵的企业家精神。
地铁是反映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坐标。在一个百年标准设计的场景中,哪个品牌能留下来,在一场投资浩大的地铁基建中扎下根,这是一个系统作战的结果。从螺杆机到磁悬浮离心机,暖通行业的变革随着城市扩张的血管不断渗透。
挑战美系,逼退日系,老司机都是狠角色。海尔、格力、美的,中国家电第一阵营搏杀地铁暖通市场,用的绝对不是当年家电价格战的那套打法。2006年,海尔中央空调率先打破外资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垄断;2014年,其他国内空调品牌陆续进入;2017年,海尔以22.4%占据中国轨道交通第一份额。
2017年已经收官,若从全年营收看,站在1000亿这个门槛上,中国中央空调行业第一阵营正在发生裂变。谁能稳坐第一?谁能保持先发优势?谁又能继续高成长性?这就跟去年热议的乌镇饭局,你去一个什么样的“饭局”,跟谁去饭局,你能不能坐在马化腾的位置上?我们从这场地铁里的“暖通战争”去寻找一下答案。
不在这里抢单,又到哪里拿单?
内地申报轨道交通建设获批城市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来,一线城市特别是新一线城市掀起轨道交通建设热潮。
新一线城市竞争有多激烈,制造业的新战场就有多少硝烟弥漫,海尔、美的、格力寸土必争。
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讲——
“地铁中央空调系统,技术壁垒不高,但设计复杂,施工复杂,维保要求高,整个项目要求之高仅次于核电。在这一行做好了,其他行业一路通行。”
暖通行业白热化竞争转向轨道交通,首先是场中外混战
中国制造从低端向高端迁移,总会遇到外资品牌这个拦路虎
手机、服务器、高端精密机床、商用中央空调……
外资品牌在这里树起的壁垒有多高?
全国各大城市首条地铁线用的水机中央空调,除了青岛,其他用的全是外资品牌
美资五大家、日本多联机雄霸中国市场
国产品牌从产品力上无差距,差就差在口碑积累上。
光是招标文件这一条——“压缩机和主机必须统一品牌”
就把国产品牌挡在门外
“进口替代”第一步如何迈?谁能给国产品牌一个机会?
深圳
这个中国最具开放性的城市
最年轻,也是最好落户的一线城市
一个诞生了腾讯、华为、大疆、华大基因,没有门户之见、崇尚创新的城市
既然被誉为“中国最有能力打破阶层固化的城市”
同样也有勇气打破外资品牌的固化
2006年深圳地铁1号线招标
美系、日系、国产品牌同场PK
这条地铁给投标方出了多少难题:深圳全年雷暴天数90天以上,平均湿度90%,地震震度7度,海风侵蚀严重,暖通系统不光要防湿防震防台风,还要防小偷。
海尔中标,连他们自己都说——
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胜利
感谢深圳这座城市的公平、开放、包容
海尔的“第一步”,也是国产替代进口在地铁突破的第一步
2008年海尔斩落深圳地铁2号线,同年“包圆了”5号线,这也是国产品牌首次在一条地铁线上全线突破
从那以后,深圳地铁几乎再没有用过进口品牌
因为从维修成本、服务即时性来说
国产品牌优势太明显
外资品牌节节退败
家电市场这一幕再现轨道交通市场
从2015年到现在
政府公开招标的185个地铁供冷项目
国产品牌中标140个
2015年、2016年公开招标的120个高铁供冷项目
全部国产品牌中标
小伙伴们
系好安全带,快上车,抓住“地铁时代”
中国厂商飞速成长,从提供多联机到末端、主机、机房空调
从单一解决方案、到全流程全系统解决方案
地铁暖通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生产什么
再次印证海尔常说的那句话——“做时代的企业”
海尔喜欢“砸东西”
1985年,一锤子砸掉76台问题冰箱,砸出一个中国名牌
2005年开始砸组织结构,砸出个“人单合一”,跟着客户走
海尔小微主张翼面对晚上11点,灯火通明的阿里西溪园区,在朋友圈里发出如下感叹,“生死时速,跳崖对赌,如不倍速增长,只会加速被淘汰。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奔跑向前……”
这最震撼一砸,砸出“跳崖对赌”的小微悍将
对自己够狠的企业,必定不会差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打破自己,重塑自己,进入新的生命周期
提个问题给大家——
地铁时代,外资品牌为何节节败退?
看看现在热议话题——日本家电组团从中国市场撤退
东芝掉进核电的坑、松下空调丢掉全球领先位置、三洋电冰箱卖给海尔、夏普被海信揪着打专利官司……
听听“接盘侠”海尔怎么看这事的吧——
“2008年奥运会后,海尔的技术就和全球同步了。研发上没有任何差异;原材料1/3是世界500强提供(给海尔提供钢材的宝武集团名列2017《财富》世界500强第204位);生产线比日本、美国先进;研发、物流,工地施工,一点问题没有。关键是服务,服务网点、反应速度、执行力都是竞争优势。凭什么不选国产品牌?”
仅2017年,海尔已收割超3亿轨道交通订单,地铁签约2.6亿,占据中国轨道交通市场第一份额。
海尔中央空调参与建设的长沙地铁2号线项目创行业最高能效比。
为了让小伙伴看清未来
到底跟着谁有肉吃
我们来讲讲磁悬浮离心机的故事
为什么最节能的中央空调系统会从北京地铁发端?
磁悬浮离心机又如何在北京地铁完成“惊险一跃”?
先算一笔账
2016年,北京地铁一年用电量15亿度
相当于73万户3口之家一年耗电量
空调系统就耗掉35%
连京沪高铁都赢利了
全球地铁持续赢利的样本从来只有香港地铁
2009年广州地铁运营亏损6千万
电费支出3亿元,占到总成本近20.5%
运营收益只能覆盖总成本的 38%
当安全性、稳定性都不成问题时,节能就是地铁运营最大痛点
北京要做的,是引领
北京地铁房山线大葆台站是国内第一个使用磁悬浮中央空调的轨道交通项目。
磁悬浮技术用在空调上到底有多颠覆?
中央空调核心部位的轴承摩擦,不仅影响空调使用寿命也是能耗关键。磁悬浮中央空调用的是磁悬浮轴承,无摩擦、无噪音,最高省电50%;无油技术减少零件事故,省了维修费。这样的磁悬浮空调能用30年,比普通空调寿命长一倍
当然,除了产品贵点,没啥缺点
德国放弃磁悬浮列车、日本磁悬浮列车实验了几十年,上海磁悬浮列车变成观光列车……一项颠覆性技术要大面积商用才能意味着成功。那些敢于推动产业变革的,要冒多大风险,面临多少不确定性考验!
1922年,德国人发明磁悬浮技术。日本磁悬浮铁路实验20年,但东京到大阪的磁悬浮列车2045年才能建成。
京沪高铁,轮轨PK磁悬浮争了5年。争什么?价格和技术转让
磁悬浮报价4000多亿,轮轨1000多亿。最终,轮轨PK掉磁悬浮,2209亿建成京沪高铁,3年后成全球首条赢利高铁。
一项技术实验了几十年,至今未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磁悬浮铁路。
磁悬浮中央空调呢?
2003年,海尔从美国引进磁悬浮技术进行研发,2006年生产出国内第一台磁悬浮中央空调,做了国内首个样板工程——深圳招商地产办公大楼,整体节能50%以上。
即便如此,到2012年之前国内也只有两家厂商生产磁悬浮空调。北京地铁即便要招标这类产品,都凑不齐三家供应商!
新时代的产业变革就是这样——方向清晰,但路径晦暗不明。孤军冒进可能踩坑,付出巨大时间资金成本却又颗粒无收;坐等观望,却又会丧失先机。
最先积极拥抱磁悬浮的,是酒店行业,反而不是地铁和数据中心这样的耗能大户
酒店一心追求节能降低成本,而地铁和数据中心要求零失误
打破顾虑要靠事实说话,就从“标准制定”曲线突破
海尔联合北京市科委搞节能课题
共建国内第一个节能示范站
以无可辩驳的数据说明
磁悬浮中央空调的节能性稳定性
2011年5月
配备了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的
北京地铁房山线大葆台站运行
整体节能43.1%
此后,深圳地铁、青岛地铁、郑州地铁、武汉地铁一一突破
从缝隙市场到主流市场,从一个站点到全线使用
如今,广州地铁11号线在设计时就考虑使用磁悬浮空调
这是认知上迈出的一大步
可先行者要使出多少洪荒之力!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迷茫时,请把这句话说三遍
能给客户创造价值的产品一定有市场
板凳要坐十年冷
海尔在磁悬浮的“冷板凳”上早坐够10年了
要当细分领域的王者
都要耐得住这样的寂寞苦熬
就像科大讯飞
在语音识别的冷板凳上做得足够久
总算迎来AI的春天
成了物联网超级入口
2014年-2017年这四年
磁悬浮中央空调市场年增长率100%以上
2017年海尔连续第12年稳坐磁悬浮市场第一份额
目前中国大型公共建筑21.5亿平方米
如果全采用磁悬浮,按照80元/平方米造价算,一个2000亿大蛋糕!
小伙伴们闻风而动
中国制冷展上再也没有“寂寞的海尔”了
2015年展出磁悬浮产品的只有5家
2017年是32家
LG、麦克维尔、格力都推出了磁悬浮产品
一场磁悬浮中央空调的“军备竞赛”开始了
当你意识到这是场战争时
战争已经结束
机会不会等待后知后觉的傲慢
但制造业的战争永不止息
从酒店、购物中心,到煤改电市场、大型数据中心,随着产业热点变化,制造业老司机在暖通领域不停地突破行业天花板,开拓新市场,深耕细分领域。
细分领域,各自精彩——
麦克维尔的磁悬浮,主要针对节能改造、数据中心
美的押宝变频驱动,推出数据中心王牌产品。
顿汉布什深耕轨道交通,创新产品打的就是节能、节省空间两张牌。冷凝器全用不锈钢,内部无一个焊点,消灭跑冒滴漏。
海尔在轨道交通的全流程节能解决方案,云大物移四大利器全上阵,根据客流变化自动控温,精度到+-0.1摄氏度,故障预警自动上报,不再需要人工巡检。
运行一年的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将制造端从“火车”时代跃进到“高铁”时代,产能提高5倍,覆盖所有品种大型中央空调的大规模定制。
这就像任正非说的,不需要99%创新,1%的创新就足够形成差异化竞争,可能仅仅一个冷量设定、材质提升,或者设计省了个冷却塔,都会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暖通市场潮起潮落,日系退守多联机市场,外资“五大家”在离心机市场占有73%份额,但海尔、格力、美的三家增速迅猛。
麦克维尔还是螺杆机市场王者,但后来者磨刀霍霍,这一市场正被磁悬浮离心机、多联机一点点蚕食。
传统构架上的繁荣往往隐藏着最危险祸患,环境变化后却又割舍不下眼前利益。大变革面前,数十年积累的优势一夜之间会丧失殆尽。拥有145年行业积累的麦克维尔会掉进“魔咒”中?
在收购东芝、库卡后,美的业绩大跃进,今年营收将超2200亿,这个关键指标上已经紧追海尔了。
家电三巨头要变成“2+1”?经历淬炼的老司机焉能轻易被甩掉?
美的和海尔研发投入都过60亿,格力超40亿,18项国际领先技术在手。三家在研发投入上都咬得死死的。
现在走慢的,待会儿会快;现在存在的,过会儿会不在。只有核心技术在手,只有紧跟大势,才能活得长,才能实现行业引领。
中国轨道交通,这是一个还能快速增长10年的市场,这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大家各走阳关道,海尔一门心思要把地铁暖通引入磁悬浮时代。
暖通地铁的大趋势,会把先行者送到行业第一的位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蔡宇丹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百度新闻是一款致力于热门资讯头条、语音阅读播报的APP。专业权威的百度搜索技术,您可以在这里随意搜索各种新闻、资讯、百科。研发个性化算法,让您在有限时间里,读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语音技术实现情感语音播报新闻,让您在开车、健身等,需要解放双眼双手场合,也能尽情收听新闻资讯。[详细]
春节临近,烟台上汽通用东岳基地的困难职工白刚领到了2000元救助金和米面油。截至目前,全省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2.35亿元,走访慰问企业7115家,困难职工家庭11.04万户,其中,困难职工9.5万户,困难农民工0.9万户,困难劳模及先进人物0.64万户。[详细]
在全市开展“无违建”创建活动,年底前,每个县区至少50%的街(镇)达到“无违建”创建标准,严防新的违法建设产生。加大科技监管力度,利用区域查车、轨迹回放、限速限举等手段,实现渣土车的全时段管控和渣土处置全过程、全环节智慧化管控。[详细]
青岛地铁13号线建成通车后,将成为贯穿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线和快速线,并通过与多条线路换乘,实现与全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有机联通。2017年12月4日,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新建潍坊至莱西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评标结果公示》。[详细]
“原本一个月5万多元的药费,经过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自负1万多,每年服药三个月之后就能免费赠药,从第三年开始吃药就完全免费了。”万幸的是,青岛实施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将塞可瑞纳入了救助保障范围,对药费给予70%报销,这给朱女士带来了生的希望。[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新时代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新时代赋予人才事业新境界、新理念,实现我省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需要山东人才事业承担新使命、谋求新作为。[详细]
《通知》提出,事业单位在人员控制总量内依法依规聘用的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通知》明确,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的事业单位依法依规行使用人自主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制订单位内部人事管理制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