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岛“双百千”行动⑥:超前布局加码城市竞争力

2017-12-28 09:53:00 来源: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 杨 光

  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加码城市竞争力

  ——聚焦青岛“双百千”行动系列报道之六

  一件穿在身上的智能服装,可以告诉你身体的健康指标;一种石墨烯的涂料可以吸进甲醛,吐出水和二氧化碳,让你的家会“呼吸”;当你回到家,家里的空气、洗澡水的温度都按照你的习惯自动调控,你的家电可以很懂你……这些蕴含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创新梦想,在青岛不断萌芽,正在成为现实。

  在“双百千”行动规划里,孕育这些图景的产业被称之为“未来产业”。规划提出,培育未来产业,全面加快智慧产业化进程,推动智慧、技术、创意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布局早,方能占先机;有规划,方能走得稳。从数量和体量上看,这或许是青岛产业结构中最小的一部分,但从潜力和前景来看,“培育未来产业”就是在抢占前沿技术产业化先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大创新型经济发展后劲。

  跨越发展“未来”触手可及

  超前布局,是为了牢牢掌握主动权。青岛将如何下好“未来产业”的先手棋?“一业一策”对5个行业的规划,涵盖了创新平台驱动、企业梯队培育、区域集群发展、产业环境优化等层面。

  搭建产业技术平台,加速创新创业孵化。青岛将以虚拟现实科技创新中心为依托,构建涵盖虚拟现实整机设备、内容制作、分发平台、行业应用和相关服务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开源软硬件基础平台、群体智能服务平台、自主无人系统支撑平台、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与安全检测平台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大下一代互联网服务技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引进和建设;联合三大运营商打造一批互联网服务创新平台提供产业技术支撑。

  培育梯队化企业和品牌,壮大行业后备力量。抓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布局机遇,青岛将支持和引导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加强智能工厂关键技术和体系方法的应用示范。对于在下一代互联网服务领域已布局或潜在布局青岛的巨头企业,采取“引进来,推一把”的策略,提升产业发展软实力,进一步吸引资本、企业向本市集聚。在石墨烯领域,培育新企业与转化传统企业并重,积极引导石墨烯骨干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大力引进一批具有优势技术和产业化潜力的石墨烯项目,同时支持现有石墨烯生产加工企业转化升级为石墨烯生产制造企业;同时,鼓励具有优势的轨道交通、家电、橡胶、服装等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石墨烯的研发与应用,引领和带动石墨烯产业发展壮大。

  探索集群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在融合虚拟现实和人工现实技术的硬件设备制造及教育培训、旅游会展、军事训练等垂直细分领域,青岛将引进和培育零部件生产企业,提高本地配套率,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强化产业组织,构筑产业链条,促进业态集聚。在产业链条清晰的下一代信息服务领域,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高端产业集聚,打造研发设计和系统集成、硬件设备生产制造、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群。在区域特色鲜明的石墨烯领域,统筹规划高新区、莱西市和平度市的石墨烯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融合共赢的集群发展模式。

  完善产业配套政策,优化升级创新业态。培育下一代互联网服务产业软环境,青岛将从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服务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的引进建设力度,建设和打造下一代互联网服务产业园区和下一代互联网服务业示范特色小镇;硬环境方面,青岛将加快网络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到2020年,全市光纤网络覆盖率和3G/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IPv6(新一代互联网协议)实现规模部署。在石墨烯产业,积极支持生产和应用企业采取市场方式发展的同时,加强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引导,建立政产学研用融共同促进石墨烯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

  规划引领,完善产业体系;集聚蓄力,强劲产业潜力。在未来产业领跑,“双百千”行动为青岛加码核心竞争力,让青岛在面向未来的城市竞争中,率先发展,走在前列。

  从0到1,诞生青岛创造

  对未来产业的超前谋划,体现了这座城市决策层的高瞻远瞩。

  “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明确了5个“未来产业”: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服务、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石墨烯制造。它们代表着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方向,正在或即将进入爆发增长阶段。

  在青岛,它们或已萌芽,或是具备破土而生的环境。在创新驱动下,从0到1,将带来颠覆性的“青岛创造”。

  青岛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在全国颇具影响,这不仅体现在青岛已初步形成了智囊集聚——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相继落户青岛,带动了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北师大等高校纷纷落地建设虚拟现实研究院;还体现在作为我国首个虚拟现实产业化基地,青岛(崂山)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聚了歌尔、海信医疗、海克斯康、金东、黑晶、水晶石等一批掌握行业领先技术的企业。

  在下一代互联网服务领域,青岛虽然具备原生企业缺失、产业链条不完备的短板,但近年来,一批全球和全国知名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落地青岛。IBM(青岛)软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青岛—惠普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北斗(青岛)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歌尔全球研发中心等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浪潮(青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青岛高新区软件园区、百度中小企业孵化平台、金山云小镇等知名企业……它们,为这座城市深化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服务产业的潜力。

  有“黑金”和“新材料之王”之称的石墨烯,在青岛的矿藏储量占全国的22%,是青岛的一笔“先天财富”。以高新区、莱西市、平度市为主要区域集聚发展石墨烯产业格局,在青岛逐步形成。这一格局下,不仅有高新区与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的国内首个“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还诞生了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发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森麒麟—华高墨烯全球首条石墨烯导静电轮胎智能化生产线、昊鑫新能源与比亚迪公司合作研发的年产5000吨的石墨烯导电浆料等具备领先技术的产品和应用。

  青岛底蕴十足的家电产业,更是为人工智能和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土壤,也因此形成了龙头企业和创业企业并进的产业格局。海尔集团瞄准智慧家居业务领域,搭载人工智能物联技术,研发U+智慧生活平台;海信集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能交通领域,为全城公交无人调度和全城道路交通信号自动控制提供智能解决方案;中译语通依托其强大的云语言资源库和译云平台推出了实时翻译的智能手表;真时科技与腾讯集团开展合作,研发生产了以社交运动功能为特色的运动手环……

  这些,是青岛未来产业蓬勃而出的一个个缩影。未来产业的未来什么样?“双百千”行动勾勒出了跨越式发展的轮廓:加快建设虚拟现实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加快引进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通用智能芯片、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载具等产业领域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申建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争取5G商用试点。加快石墨烯在海洋防腐涂料、橡胶轮胎、锂离子电池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做大做强石墨烯粉体制备及应用产业。到2021年,新培育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2个百亿级行业。(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杨光)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税企双减双赢!山东打通无纸化办税“最后一公里”

    4_副本.jpg

    山东省国税局瞄准纳税人“长跑”“久等”等痛点堵点,引入数字证书、电子签章新技术,打通无纸化办税“最后一公里”,让数据资料多走网路、纳税人少跑马路,办税更省心顺心舒心。泰安市国税局周建奎局长认为,数字证书、电子签章新技术的应用,加上现有应用系统的整...[详细]

    12-28 08-12新锐大众
  • 为动物留通道、高架路跑公交…这条路改写济南交通史

    3_副本.jpg

    12月27日24时,济南市二环东路南延以及二环南路东延项目试通车,届时世界上最大的八车道隧道群将集体露面。为了解决这部分公交问题,在二环南路、二环东路延长线中,济南市交通委下决心要在二环路隧道内和高架快速路上通公交车,而且是通BRT快速公交。[详细]

    12-28 08-12齐鲁壹点
  • 济南新增3处渣土倾倒场 明年拟对建筑垃圾分类综合利用

    2_副本.jpg

    地点:市中区党家街道办事处党东村凤凰山占地882.3亩拟消纳建筑渣土容量1500万立方米辐射槐荫区、市中区建筑渣土倾倒 近日,记者从济南市渣土管理处获悉,明年全市将新增3处渣土倾倒场,2处位于市中区,1处位于长清区,共拟填总容量约2310万立方米,将解决渣土倾倒...[详细]

    12-28 08-12舜网-济南时报
  • 颠覆你的认知!这台电脑真的可以在“水”中运行

    1_副本.jpg

    “这是全球首款真正商业应用的高密度相变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它去掉了设备散热耗电的80%,噪音低至35分贝以下。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中科院骨干企业——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17年8月落子青岛市,注册资金14亿元。[详细]

    12-28 08-12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 青岛市民政局出台一系列规定:捡拾人不得擅自收养弃婴

    近日,市民政局连续出台一系列工作管理规范,针对街头救助、弃婴收养登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工作作出详细规定,从工作的原则、条件、内容、方法、管理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其它文件还包括青岛市《救...[详细]

    12-28 09-12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 绿化好了、环境美了!青岛43条市政道路完成整治

    市政道路通行环境整体提升行动初见成效,43条市政道路整治完成,24座桥梁设施已铣刨盖被及微罩面6.9万平方米,视觉景观和通行舒适度都明显改善。根据工作方案,2018年1月底前,青岛共计划完成24座市管重点桥梁和95条市政道路整治。[详细]

    12-28 09-12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