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馆李涛:从千万富翁变负债者,只为传承老济南曲艺文化

2017-11-23 19:1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玛睿

  大众网济南11月23日讯  历史上的济南曾是曲艺繁盛之地,与北京、天津被并称为“曲艺三大码头”,“曲山艺海”是彼时人们对老济南曲艺文化的溢美之词。如今,山已不再,海也未复,与北京、天津依旧热闹的曲艺市场不同,济南有些冷清。但就是在这片冷清里,仍有一个人为了传承老济南曲艺文化,开办了一家芙蓉馆,从千万富翁变成了负债之人。

李涛在整理台子。大众网 记者 张玛睿 摄

  即使台下没有观众,演出照常进行

  在济南曲水亭东侧有一处百花洲,这里河水蜿蜒、垂柳依依。与热闹的曲水亭街和大明湖不同,仅仅一街之隔的百花洲显得冷清。在其中,有个四合院,其正中门匾上写着“芙蓉馆”,这里是济南唯一的一家天天相声场。每晚7点半到9点半,只要路过这座芙蓉馆,就可以听到有人在里面说相声,偶尔还有叫好声和掌声,着实为这片区域增加了几分趣味和韵味。

出生于1963年的李涛,为了开办芙蓉馆,从千万富翁变成负债之人。大众网 记者 张玛睿 摄

李涛与芙蓉馆演员王文喜(左一)、张存珠(左三)讨论快板。大众网 记者 张玛睿 摄

  芙蓉馆的馆主李涛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今年54岁的他留着长发、蓄着胡须,棉麻褂和老布鞋是他的标配。当“风仙道骨”的李涛穿梭在古朴的芙蓉馆里,记者霎那间以为回到了过去的济南。李涛与这座芙蓉馆生死相依,他说这辈子除了曲艺再也不会去做别的事情了。

  芙蓉馆是李涛在2007年创办的,其间表演相声、快板、活词剧等。创办芙蓉馆完全是出于对曲艺的热爱,李涛从未想过靠这个赚钱。事实证明,李涛也挣不到钱。

  当时的芙蓉馆位于芙蓉街关帝庙旁。芙蓉街是济南著名的小吃一条街,节假日时,这条街会被来尝鲜的游客堵得水泄不通。但是外面再热闹,也与芙蓉馆无关,很少有游客会推开芙蓉馆的门,即便是有人进去了,也只是想拍几张照片,随便转转。“几乎没人可以静下心来,坐着听听相声。”回忆起在芙蓉街的日子,李涛的眼光忽然黯淡下来。

  考虑到也许是地段选的不对,后来的几年内芙蓉馆搬了三次家,直到去年才落地百花洲。与芙蓉街相比,百花洲安静多了。在这份安静里,芙蓉馆的生意比过去好了一点,“能来百花洲的人,是能静下来听相声的人吧。”

  没有观众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两个观众来听是常态,有许多观众实属不易,这是芙蓉馆里的演员都接受了的事实。但即便如此,李涛依旧坚持每晚开放演出。曾经有人劝过李涛,可以通过只在周末演出把观众吸引过来,他断然拒绝了,他担心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没法在有限的时间里欣赏到济南的曲艺文化。

  在李涛的印象里,演出没结束观众就离场的情况常有。就在上周,芙蓉馆演员、中国单口相声大师张存珠在表演时,现场仅有的两名观众中途离场了,但张存珠并没有停止演出。今年75岁、身体内有8个支架的张存珠站在舞台上,说完了整个故事,最后为他鼓掌的人是芙蓉馆内的其他演员。李涛说:“这就是芙蓉馆的演员,这就是老济南曲艺精神,就算没有观众,我们也不会打烊。”

  为了芙蓉馆能继续开下去,他变得负债累累

  “靠门票活着,压根不可能。”李涛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低下头把茶水倒进杯子里,叹了一口气后,接着说道,“我欠的外债已经有几百万了。”

  芙蓉馆的门票根据位置不同有三个价位,50元、100元、150元,除了少数请客看演出的客人会购买前排150元的门票外,大多数客人都会选择前两个价位的门票。李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平均每天接待5位买100元门票的客人来算,一天的门票钱不过500元,而芙蓉馆里的演员们的每日的日常开销至少需要2000元。李涛说,任谁看,这都是个赔本的买卖。

  如今“赔本赚吆喝”的李涛,曾经算得上是生意场上的“开路先锋”。1992年改革开放,看到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李涛坐上国际列车到了俄罗斯,30岁的李涛下海经商,他是那个“捞到第一桶金”的人。

  1992年到2002年期间,李涛在俄罗斯做服装生意。十年的时间,李涛海外打拼挣下100多万美元。回到济南后,李涛在泉城路开了家英国服饰专卖店。

  生意做了几年,李涛却总感觉自己不适合这个行当,“就像从小在寺庙里长大的孩子一样,长大后走向社会的他也许会变得世俗,但最终还会选择回到寺庙。”终于,自幼热爱曲艺的他放弃了一片光明的生意场,开办了芙蓉馆。这座芙蓉馆消耗着李涛的“第一桶金”,他说:“我就是那个从‘地主’干到‘贫农’的人。”

  为了维持芙蓉馆的正常运转和演员们的工资开支,李涛开始接商演活动。商演活动以房地产公司的开盘仪式表演为主,演员们说一段相声,可以拿到一两千元的报酬。李涛捻了捻胡子,说:“这比在芙蓉馆里连说半个月的相声赚得多,我愿意让演员们去跑商演活动。”他接着说:“当然,还是在馆里说相声舒坦,这是没有办法。”

  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希望

  在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面前,李涛多次想过放弃,但是如今,他想通了,因为他爱着这个行当,也无比憧憬过去老济南的“曲山艺海”,他要把芙蓉馆开下去。

  芙蓉馆里有20多位常驻演员,他们从来不计报酬。他们中多数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每晚6点半他们都会准时到芙蓉馆报到,参加当晚的演出。他们的存在,是李涛坚持下去的动力所在。

  每逢重要节日,李涛就会组织演员们“撂地演出”。所谓“撂地演出”,就是曲艺人在街边为观众现场表演。去年,芙蓉馆演员们就在百花洲湖边演了半个月,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从早晨九点到夜里十二点。这边俩人说相声,那边俩人打快板,演员们轮番上阵,一刻不停。寒冬腊月,身着单衣单鞋的演员被冻得直打哆嗦,李涛多次要求他们回馆内休息都被拒绝了。

  不仅如此,张存珠的执着与坚持也无时不刻地打动着李涛。身体状况并不好的张存珠,家中还有患病需要照料的老伴与儿子。但就算如此,张存珠每天仍会抽出大量时间钻研曲艺,创作作品。“就在前几天,张老爷子在表演时还突然抖了一个新包袱出来”李涛说,看到张存珠仍旧在求新,仍旧对发展济南曲艺怀有希望,他没办法放弃自己这个赔本的买卖。

  采访临近尾声时,李涛向记者坦言,现在的自己已然不敢说“重振老济南曲艺文化”这种,但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希望。传承一种文化不就是这样吗?(大众网-山东24小时客户端

  记者 张玛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