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成"受难",我国无痛分娩率仅10%,分娩镇痛难普及

2017-11-17 07:13:0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屠美云是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助产士,已在产房工作31年,接产近万人次。多年来,屠美云和同事们致力于为产妇提供各类助产服务,包括推广无痛分娩。图为屠美云(右)与产妇交流。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健康是人生幸福的起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对健康有了新需求。但总体上看,我国还存在医疗服务供给不充分、健康产业发展不平衡、健康保障不完善等现象,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亟须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此,我们推出“关注健康新需求”系列报道,围绕生老病死的生命全周期,瞄准现实问题,探讨解决之策。

  生孩子成了“受难”

  分娩活跃期超过一半的初产妇达到重度疼痛标准,接近最高级别的10分。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越来越多的孕妇怕疼

  生孩子有多痛?有人形容像刀子割、像锤子敲,有人形容浑身颤抖、晕厥,有人形容痛不欲生,但这些都无法准确描述长达20多个小时的生产疼痛过程。

  专家认为,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体验,伴有感觉、知觉与情绪反应。人们对疼痛的体验与感受因人而异,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20世纪40年代,美国3位研究者建立了10级的疼痛度量标准。此后,又有学者提出视觉模拟评分法,国内学者曾用此方法对100余例产妇疼痛进行评分,分娩活跃期超过一半的初产妇达到重度疼痛标准,接近最高级别的10分。

  生孩子痛成这样,有办法缓解吗?有!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剖宫产。

  “因为害怕疼痛,一见医生就要求剖宫产的人越来越多。”安徽省合肥市解放军105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步仰高说。有一次,她遇到一名压根儿就没想过自己生的孕妇,费尽口舌跟孕妇讲了一个小时自然分娩的好处,结果孕妇生的时候还是坚持剖宫产。

  2017年,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2014年的剖宫产率为34.9%,远高于世卫组织提出的15%剖宫产率警戒线。有研究表明,当剖宫产率异常增高时,孕妇病死率、围生儿病死率不会随之下降,而是回升。产妇近期、远期术后并发症多,对胎儿、婴儿都会有害。

  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孕妇怕疼痛。近年来,很多孕妇越来越明白剖宫产的弊端,但是对无痛分娩仍不太清楚。

  广东佛山的李女士产检时,医生没有告诉过她有无痛分娩技术,她通过微信群了解到此方法。生产的时候,因为太疼,她喊来医生要求无痛分娩,过了很久才有医生来签协议。结果镇痛药还没打上,宝宝已经出来了。

  李女士的经历反映了我国分娩镇痛现状。她生产的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公立医院,产科医师没有明确给她讲过分娩镇痛技术,医院也缺乏人手来开展。很多人似乎都默认一个观点,即生孩子必须经历疼痛,镇痛对孩子、大人都不好,不应被鼓励。

  李女士是“90后”,代表着现代女性对舒适化分娩的新需求。随着收入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升级,从关注结果到结果、过程双关注,从关注技术到技术、服务双关注,开始追求舒适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体验。

  分娩镇痛难普及

  人手紧张、需要长时间盯着产程、收费价格低,成为阻碍公立医院开展分娩镇痛的重要原因

  无痛分娩,在医学界称为分娩镇痛,其实并不是完全无痛,产妇仍会有轻微宫缩痛,并可以屏气用力。1979年首届全欧产科麻醉会议提出,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是最有效的方法,发展到今天,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1847年,世界第一例分娩镇痛在苏格兰临床成功应用。如今,美国分娩镇痛率达到85%,英国达到90%,法国有的医院应用率达到96%。而在中国,分娩镇痛率仅为10%,大城市妇产专科医院、私立医院开展得多一些,综合性医院几乎没有。从地区来看,南方应用率比北方高。

  分娩镇痛技术已经成熟,为何在国内应用率这么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主任徐铭军分析,这种现状主要是非技术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孕产妇、家属对分娩镇痛的认知程度较低,不了解有什么技术能帮助缓解产痛。

  其次是产科对分娩镇痛有认识误区,一些产科医师、助产士认为镇痛法会导致宫缩乏力,影响产程,而疼痛可以判断产程进展。

  第三,医保报销因素影响临床应用。分娩镇痛在大部分地区没有医保收费项目,北京虽然有,但是价格非常低,只有200元,其中包括了麻醉费130元。而实施分娩镇痛需要一个团队协作,麻醉医师、产科医师、助产士必不可少。

  第四,麻醉医师缺乏,人手紧,影响分娩镇痛技术的推广。我国每万人口只有0.5个麻醉师,而英国为2.8个,美国为3.0个。人手紧张、需要长时间盯着产程、收费价格低,成为阻碍我国开展分娩镇痛的重要原因。

  徐铭军认为,从麻醉学来看,一些痛是“好痛”,提示疾病隐患,一些痛是“坏痛”,不提示病因。“产痛就是一种‘坏痛’,疼痛让一些产妇吃喝不下,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很多人对分娩产生惊恐,甚至不想生孩子。这种‘坏痛’应该给予缓解。”他认为,产科医师主导孕妇的选择,产科和麻醉科有必要进行学科交流。

  麻醉医师是一个精神压力巨大、风险度相对较高的职业,几乎所有手术都离不开他们,“手术医师是车轮战,麻醉医师是持久战”。国外的麻醉医师以团队形式开展工作,而国内的麻醉医师是单独开展工作。

  “分娩必痛”过时了

  很多人对分娩镇痛持怀疑态度,认为打了麻醉药会对孩子有影响。社会上普遍认为,生孩子不是生病,不需要治疗,无关生死,忍一忍就过去了

  如今,私立妇产专科医院无痛分娩很受欢迎。很多孕妇就是奔着无痛分娩才去私立医院生孩子。在“双11”网购促销活动中,私立医院几万元的“无痛分娩套餐”被争相抢购。

  北京和睦家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薇告诉记者,该院分娩镇痛率在90%以上,很多孕妇冲着这个到和睦家生孩子。医院每天安排1—2位麻醉医师值班,全力支持分娩镇痛。

  刘薇认为,硬膜外穿刺镇痛的技术非常成熟,一直是业内公认的比较安全、有效的技术。除了人手短缺,观念也是影响分娩镇痛普及的重要因素。

  一些产科医师认为,镇痛会让产妇没力气生孩子。“通过改进给药方式,基本上不会有这个问题。通过加强分娩镇痛团队,包括产科医生、助产士和麻醉医生的整体培训,可以将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刘薇说。

  孕妇、家属对用麻醉药进行镇痛也有顾虑。很多人对分娩镇痛持怀疑态度,认为打了麻醉药会对孩子有影响,认为产妇硬膜外穿刺后,背部、腰部会落下病根。中国人更看重对孩子的影响,照顾产妇的感受排在第二位。家里老一辈人普遍认为:“我们都这样过来了,怎么你就不能生了?”社会上也普遍认为,生孩子不是生病,不需要治疗,无关生死,忍一忍就过去了。

  “分娩必痛的传统观念需要转变。镇痛可以提高产妇舒适度体验,属于更高层次需求。”刘薇说。

  在中国,生孩子不仅仅是孕产妇的事情,还是丈夫、公婆、父母甚至整个大家庭的事情。选择剖宫产还是顺产、要不要选择镇痛,这些典型的医学问题也是家庭问题,家庭甚至代替孕妇作出决策。产妇对疼痛的认知、婆媳关系等都能影响疼痛程度。

  徐铭军领衔北京妇产医院在全国开展康乐分娩镇痛推广项目,在各地举办公益性讲座、培训人员。徐铭军认为,医改政策应该鼓励开展舒适化医疗服务,进一步改善产妇生产体验。他建议,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收费项目,同时,应加紧培养麻醉人才,补上人才缺口,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分娩镇痛。

  (人民日报)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 济南贵和商厦下月停业 15年纯百货业态经营落幕

    5463438490693787265.jpg

    15日,位于济南泉城路的贵和商厦正门贴出一纸告示,宣布了这家店即将与市民告别。商场里几乎每个专柜都在打折,很多店已经开始撤柜。让人感受不到感恩节来临的浓烈节日氛围。[详细]

    11-16 11-11大众网
  • 化妆品快递藏毒品 临沂破获全国性网络贩毒案 涉20省40市

    4.jpg

    一个化妆品快递,却藏有毒品;一家网络微店,却在销售毒品……近日,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分局禁毒民警挖出一个以重庆上线为核心,下线遍布全国20余个省40余个市的特大网上贩毒网络。警方随即对重庆上线柳某的进行了布控,5月18日,民警根据提前获取的单号对孙某来自重...[详细]

    11-16 08-11新锐大众
  • 为民靠民不扰民!兑现创城承诺,济南合格交卷

    1.jpg

    “济南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明确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这是必须兑现的庄严承诺。这也正是创城能赢得民心的关键所在,通过全民参与创城,城市面貌变了,干部的精神状态变了,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提高了。[详细]

    11-16 07-11齐鲁晚报
  • 点赞政府效率高,南昌七旬老人寄信烟台市委书记致谢

    3.jpg

    15日上午,在北部滨海开发建设指挥部朝阳街区片搬迁部,74岁的老人王世珩和弟弟王世瑗将一封暖暖的感谢信送到了工作人员手中,而就在此前的11月11日,这封信也寄给了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王浩。[详细]

    11-16 10-11齐鲁壹点
  • 济南车主忙加油!油价将迎年内最高涨幅

    16日夜间,济南市区一个加油站里,众多车辆排队加油。今天午夜,油价将迎来今年最高涨幅。 [详细]

    11-17 07-11齐鲁晚报
  • 海右今语|干出新作为 不负新时代

    这个月,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4周年的日子,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山东“走在前列”3周年的日子。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必须时刻紧跟理论创新的步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以新理论指导...[详细]

    11-17 07-11大众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