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生命献给新闻 老马的“最后24小时”

2017-11-08 15:0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宗阳 于淼

  大众网济南11月8日讯 他是一个新闻狂人,二十年奔走在体育新闻采访一线。他是一个铮铮铁汉,在里约奥运会前拒绝医生的住院要求,瞒下病情全力为奥运报道作准备,拼到突发心梗,再也没有醒过来。

  今天是第十八个记者节,我们走近这位为了新闻“至死方休”的体育记者老马。

青岛早报原体育部主任马洪文。

  突然的心梗与诀别

  里约奥运会采访证,依然静静地躺在青岛早报原体育部主任马洪文的抽屉里。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老马将完成六次踏上奥运会的“壮举”。

  时间拉回到2016年7月23日,青岛的凌晨闷热又潮湿。凌晨1时许,马洪文的妻子柯霞突然惊醒,发现马洪文瘫坐在沙发上,脸色苍白,大口喘着粗气。“老马!你怎么了?”“我没事,你看这不好多了吗……”话音未落,老马一头栽到地上。

  接下来的一切,局促又漫长,亲人的祈祷与期待,换来的却是惊天噩耗。 4时13分,马洪文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6岁。

  马洪文生命的最后一天,里约奥运会前的准备和次日新闻报道的落实,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

  7月22日下午3时30分起,马洪文接连打了3个电话,沟通第二天早报欧洲杯微信竞猜活动的颁奖细节。晚8时30分,他给夜班编辑打出人生最后一个电话,探讨当晚体育版面的安排。

  他的电脑桌面上,闪烁着正在修改的里约奥运会报道计划。

  “为了奥运梦,为了不让我担心,对他自己的病情,老马一直瞒着我。”整理马洪文遗物时,柯霞第一次看到丈夫去世前3天到阜外医院检查的病历,结果显示:心血管下壁梗塞,可能前壁梗塞,侧壁异常……但当天柯霞问起病情时,马洪文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事,医生建议保守治疗。”

  “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关注,知道应该住院检查和治疗,但为了热爱的体育新闻事业,他做了另外一个选择。”青岛阜外心脑血管病医院内科副主任张涛回忆起马洪文,不住地叹息和懊悔。

  为了采访奥运,他竟隐瞒重病

  其实,马洪文的病早有征兆。2016年3月22日,马洪文因为双腿水肿,连续20天胸闷憋气,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到青岛市立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肾内科医生万美燕说:“马洪文患痛风18年,患高血压病15年,而且属于三级极高危,这样的患者,需要绝对静养治疗,但我从没见过这么敬业的人。”住院刚3天,马洪文为给电台的一档体育直播节目做嘉宾主持,竟挂着24小时心脏检测仪,手上扎着留置针,偷偷从医院“溜号”了。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马洪文的病情有所好转,从市立医院出院。此时里约奥运会已经临近,马洪文悄悄做起了出征准备。他遵从医嘱,戒酒吃素,坚持运动。生前最后3个月,他还连续做了3次心脏彩超。

  张涛和马洪文因心脏检查结识,两人平日沟通较多。张涛说,对于马洪文而言,最需要的是做一次心脏冠脉造影术检查,但心脏造影需要住院做微创手术,马洪文怕查出严重问题影响里约奥运报道,选择了做常规检查。拿到检查结果,张涛认为马洪文已经不能继续工作,更别说长时间坐飞机去里约采访,他建议马洪文立即住院治疗或持续休养,马洪文却说:“我是里约奥运会早报唯一的注册记者,又是捷报联盟的前线总指挥,奥运报道离不了我。”他向张涛承诺“等奥运采访回来,一定马上住院,老老实实检查治疗……”

  张涛拗不过马洪文,给他开了一大包治疗和应急的常用药。没想到,此次分手,竟是永别。

  只因热爱,印刷工“逆袭”成为名记

  1970年,马洪文出生在青岛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马恩喜回忆说,儿子从小喜欢体育,经常捧着收音机给小伙伴们“转播”体育赛事。高中毕业后,马洪文到了青岛一家印刷厂,成为一名制版工。闲暇时间,他尝试写体育评论。

  经历无数次退稿后,他写的《中国对阵沙特不会输》终于发表在了《青岛日报》上。此后,马洪文一有机会就到报社义务帮忙,最后干脆辞职当起了实习生。青岛日报体育记者刘长周对他很是佩服:“马洪文是高中生,那时到报社工作的可能性很小。但他非常执着,在没有报酬、没有名分的情况下,坚持在报社帮忙两年多。”

  1999年,《青岛生活导报》(《青岛早报》前身)创建体育部,马洪文顺利被录取。他做体育记者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此后的记者生涯中,马洪文始终坚守在采访写作第一线,逐步成长为业内知名的记者,曾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记三等功一次,被青岛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两次。

  2007年,马洪文联合南方都市报等14家媒体,发起成立国内首个体育类新闻报道联盟“捷报联盟”。里约奥运会前,他被推选担任前方总指挥。 (大众网—山东24小时记者 王宗阳 通讯员 于淼)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 山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应买尽买”

    2.jpg

    近日,我省出台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有关部门要按规定程序适时将新增公共服务需求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并加强管理,逐步扩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详细]

    11-08 07-11大众日报
  • 山东机器人争气!工博会上与“歪果仁”竞技不丢人

    3.jpg

    依托大数据平台,不同的激光切割设备能做到生产能力自动调配,从而实现每台设备饱和切割、加工、清洗……这是记者11月7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工业博览会现场看到的一幕。250平米的山东主题形象展区全方位展现我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提升的...[详细]

    11-08 07-11新锐大众
  • 重点投入!2020年山东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2个

    1.jpg

    记者7日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山东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机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航机场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2个。据山东省财政厅介绍,今年山东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37亿元,用于机场站坪工程、综合管网改造等13个...[详细]

    11-08 07-11新华社
  • 山东提前完成今年气代煤电代煤改造

    4.jpg

    离采暖季开始还有一周,我省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7个城市的许多村庄,燃气壁挂炉已经点着了火,电暖设备配备到位。”芦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明光告诉记者,今年修广青路时,天然气管网才通过来,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详细]

    11-08 14-11大众日报
  • 省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科研队伍强大

    11月8日市科技局发布信息,依托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建设的山东省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目前,省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光驱固碳蓝细菌细胞工厂、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重编程、合成生物学元件库建设、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等...[详细]

    11-08 15-11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 青岛11种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 平度成最大"赢家"

    近日,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正式发布《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青岛共有11种农产品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包括全国粮油、蔬菜、果品、茶叶及其他5大类别、696个产品、923家生产单位,产品来源广泛,类别齐全,优势区域特色显...[详细]

    11-08 15-11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