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11月2日,5位院士、72位“千人”等近700位专家从国内外风尘仆仆地赶到地级市德州,访企业、进车间……在需与供的摸底中摆下谈判桌。
这是似曾相识的一幕。两年间,诸如此类的大型人才交流会一再在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演。疑问在于,纷至沓来的高端专家不远万里,何故“委身”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是拼资金、拼政策、拼环境,德州都难与发达地区抗衡。缺乏“大院、大所、大企”,德州决心以开放式引才来弥补。
祖籍江西吉安的刘明灯,博士毕业后到宇虹新颜料公司寻找发展空间。在这家民企,他不但享受高薪,每月还可以从政府得到3000元的补助,“钱并不算多,我更在乎政府的诚意。”如今,扎根德州的刘明灯研发了颜料红48,还打破了国外垄断。
桑葚营养价值是苹果的6倍,但价格却只有苹果的一半,这让占全国七成桑葚资源的德州市夏津县很无奈。但李文华、向仲怀、束怀瑞3位中国农业界“大咖”院士的引入,让桑葚树的价值开始被“吃干榨净”,延伸出一个涵盖椹果酒、椹叶茶、桑葚干、桑皮纸等在内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左手引人才,右手推产业,这些案例道出了德州引才的终极指向。
从高层人才到优秀毕业生,从高技能人才到专业技术人才,从国内人才到外国专家,德州人才政策的“黄金30条”对所有人才“敞开了臂膀”。其中,不乏含金量十足的条款,“对高层次团队最高资助5000万元,对高层次人才最高资助100万元和每月1万元生活补贴”,颇具诱惑力。
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级市,从不宽裕的财政中拿出数亿元资助人才,“求贤”之心可见一斑。对引才的强调,德州市委书记陈勇有句话被广泛流传,他说,“即使每年少修一条路,也要保证引才需要。”
为兑现承诺,德州从资金和考核上给予了引才工作“第一地位”:2012年德州引才投入3526万元,2015提高到12.85亿元,三年间提高了44倍;对引才的考核不断“加码”:2012年德州各县市区人才工作权重25分,2015年直接提到100分,成为德州“第一指标”。
改变机车车轮走向的装置,在铁路上称为道岔。远大特材公司在成立之初,一没资金、二没人才,创新只是一句空话。但在政府背书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上,从事高端特种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研发的远大与中科院、铁科院、清华大学等合作,开发的高铁道岔3项关键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破解了我国高铁建设的重大难题。
2015年,德州市被国家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搭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顺风车”;2016年,冠名“德州号”的高铁正式开通,德州融入“1小时京津冀交通圈”已成现实,优势的不断放大让这里的创新创业亦如鱼得水。
这些,都是别的城市难以企及的优势。两年来德州引进高层次人才315人,培养产业人才近10万人,高层次人才已达历史存量的5.6倍。
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刘雯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近日,我省出台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有关部门要按规定程序适时将新增公共服务需求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并加强管理,逐步扩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详细]
依托大数据平台,不同的激光切割设备能做到生产能力自动调配,从而实现每台设备饱和切割、加工、清洗……这是记者11月7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工业博览会现场看到的一幕。250平米的山东主题形象展区全方位展现我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提升的...[详细]
记者7日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山东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机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航机场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2个。据山东省财政厅介绍,今年山东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37亿元,用于机场站坪工程、综合管网改造等13个...[详细]
离采暖季开始还有一周,我省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7个城市的许多村庄,燃气壁挂炉已经点着了火,电暖设备配备到位。”芦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明光告诉记者,今年修广青路时,天然气管网才通过来,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详细]
记者从山东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本月起,检验检疫部门结合货物风险分析和企业信用等级,大幅降低抽批比例,对产品风险低、合格水平高、企业信用好的货物,报检信息审核符合要求后直接放行。[详细]
11月1日,记者从日照市统计局了解到,日照市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正式开始。据介绍,为满足调查要求,省统计局在日照市共抽取176个村(居)进行调查,涉及调查人口约2.85万人,覆盖全市48个乡镇和街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