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原标题:柳编老手艺“编”出致富路
即墨金口“山阴柳编”手艺人一年能赚两万元
一个在民间传承了数百年之久的柳编老手艺,在几近中断了一个时期后重新“复活”,如今趁着传统文化的大力兴起,变成了改变山村面貌的新产业。记者昨天了解到,柳编老手艺在即墨区金口镇山阴村传承了十几代人,近年来一些年轻人跟着老艺人学会了这门技艺,一名60多岁的老艺人靠柳编一年能赚到两万多元。全村许多人将编制成的作品当成工艺品出售,深受市民欢迎。
“山阴柳编”传承数百年
雪白丝滑的柳条,在黝黑粗糙但不失灵活的双手拨弄下,在手艺人怀中有节奏地舞动,一件实用又精美的柳编制品渐显形象……日前,在即墨区金口镇山阴村村头的一个约5平方米的地窖里,71岁的柳编手艺人高玉梓坐在小马扎上埋头忙碌,他正在为今年最后一个山会赶制柳编制品。
尽管年事已高,柳编利润极低,但高玉梓始终不愿放弃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事业。他说,现在村里干柳编的就四五个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等他们再也干不了了,“柳编村”就真的名不符实了。“我16岁就开始做柳编,我的手艺是从父辈那里传过来的。”在高玉梓记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阴村是即墨远近闻名的“柳编村”,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柳编手艺人,鼎盛时期全村有200多人做柳编。他告诉记者,生产队时期家里有个做柳编的,工分就肯定比其他家多;即使到上世纪90年代,他做的柳编每逢赶集都会被抢购一空。
传统老手艺成为新产业
“柳编需要在不透风且潮湿的环境中制作,否则泡好的柳条会变干变脆,制作时容易折断,所以整个编制过程都会在地窖里完成。”在高玉梓家中的一个房间里,堆满了已经制作好的柳编,箢篼、簸箕、升、笸箩应有尽有。
“早上4点下窖,小的10点多就能做好,大的要用一整天。”高玉梓指着摆放在院子里晾晒的柳编继续说,“小的卖80元,大的卖100元,除去成本挣不了几个钱。”高玉梓说,一年七八个山会,一个山会最多能卖出五六十件,但年收入两万元左右。“目前,山阴的柳编老手艺,正在申请非遗进行保护,当地政府也采取措施让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并且帮助老手艺人转型。”即墨区金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30多年前,柳编这门老手艺受到冲击较大,一度几近中断,近几年来,村里仅有的几名老艺人开始意识到传统手艺的价值,许多中年人也开始主动学习这门技艺。在政府的助推下,还建起了柳编展示厅,将手艺人制作的柳编作品,当成工艺品出售。
即墨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岛地区有许多非遗项目,都是青岛历史文脉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拿即墨的榼子、七级的鸟笼和传承了上千年的即墨花边等老手艺,都已经转变成了新型产业,让众多民间文化在传承中释放出了不凡的价值。(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高洪菊 田靖贻 摄影报道)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近日,我省出台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有关部门要按规定程序适时将新增公共服务需求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并加强管理,逐步扩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详细]
依托大数据平台,不同的激光切割设备能做到生产能力自动调配,从而实现每台设备饱和切割、加工、清洗……这是记者11月7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工业博览会现场看到的一幕。250平米的山东主题形象展区全方位展现我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提升的...[详细]
记者7日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山东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机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航机场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2个。据山东省财政厅介绍,今年山东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37亿元,用于机场站坪工程、综合管网改造等13个...[详细]
离采暖季开始还有一周,我省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7个城市的许多村庄,燃气壁挂炉已经点着了火,电暖设备配备到位。”芦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明光告诉记者,今年修广青路时,天然气管网才通过来,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详细]
2017年,烟台市提出“建设制造业强市”战略,打造以行业竞争力强、创新能力强、融合发展能力强、持续发展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强、综合实力强等“六强”为标志的制造业强市。[详细]
11月6日,有游客反映,在临沂蒙山云蒙景区内海拔900米之上的蒙山会馆天池内惊现一群疑似有“活化石”之称的桃花水母,数量有上万只。吴先生的发现立刻引起了景区的重视,经专家鉴定,这些生物的确是桃花水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