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博改变文保理念 从抢救性修复转向预防性保护

2017-11-08 09:00:0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黄靖斐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图/市博物馆提供

  众所周知,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保护为主”,提到文物保护工作,估计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修复师修补文物的画面,其实文物保护还包括检测分析复杂的实验数据、重点文物的复制保养以及展柜的各项指标要求等。此前“2017(济南)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提出“科技装备,让古老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获得更多关注。青岛市博物馆以现代科技结合传统手艺,把文保从“幕后”推向“台前”,让藏品管理更具象。

  神秘文保:

  现代科技和传统手艺相结合

  文物保护总给人神秘的感觉,市博物馆文保部的胡可佳透露,文物保护包括抢救性修复和预防性保护,抢救性修复针对已经发现的保存状态不是很好的文物,“2013年到现在,市博物馆申报修复9个国家专项保护项目,包括修复珍贵书画文物63件(套),修复青铜器292件(套),修复古籍173册以及4尊一级石造像等”。

  市博物馆文保部副主任纪金辉透露,当前文物保护的首要问题是要进行科学性保护和修复,“以前我们馆进行了书画类和青铜器类的修复,在修复过程中认识到,科学化和规范化促使修复标准更精确,更大程度地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赵好认为,博物馆文保工作其实包括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文物保护理念从抢救性修复转向预防性保护,具体实施则以现代的科技手段和专业人才的传统手艺相结合”。她介绍,作为青岛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馆藏文物最多的文博机构,青岛市博物馆以前在保护和修复方面多用传统方法,现在则越来越注重科技手段的使用。

  重在预防:

  显微系统助力文物修复

  “预防性保护”的理念在其他行业普遍使用,但此前在文物保护方面使用不多,因此这一理念的提出在文保领域非常重要,业内也普遍达成这一共识。市博物馆2013年开始用“风险管理”概念来指导预防性保护,胡可佳透露,“具体流程是要先识别风险因素,比如光照、温湿度、有害气体、虫害,地震、水灾等,再评估风险因素对文物造成损害的大小,对隐患较大的进行优先处理”。

  如何给予文物更好的预防性保护?科技设备起着关键作用。据胡可佳介绍,市博物馆文保实验室会先对文物做病害调查,配合分析检测编制修复方案,再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文保实验室配置了分析检测设备,包括纸张纤维显微系统、体视显微镜等。显微镜可以观察文物的微观结构,弱点部位的病害,绢本文物的经线纬线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可以指导修复,纸本文物可以看到纸张的纤维,高精度纸张酸度计可以检测纸张的酸度,在修复前可以断定保存状态,修复措施更有针对性。

  “2015年,我和缪小军做书画修复方案,利用体式显微镜对一幅明代绢本设色太上老君图中堂进行显微观察,发现它上面的颜料层较厚,蓝色、绿色颜料呈颗粒状,推断出使用的应该是矿物颜料,部分位置脱落严重,绢丝较为稀薄,颜料附着力不强”,胡可佳说,根据这些问题分析,他们在保护修复中先对颜料进行预加固,再进行后续保护工作。

  展馆陈列:

  低反射玻璃阻挡紫外线

  在展馆的陈列和库房保存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科技设备。胡可佳告诉记者:“因为书画对灯光比较敏感,2014年,我们对高凤翰书画展厅的灯光照度、紫外线辐照度进行检测后,进行了灯光改造,并对高凤翰书画进行了复制和保养。”

  2014年市博申报了预防性保护一期项目,2016年,对李氏家族捐赠专厅的展柜进行了重点改造和提升,“李氏家族捐赠的漆器有着丰厚的文物价值,而漆器也是对光照比较敏感的文物”。展示玻璃选用了低反射玻璃,透光率在92%以上,避免了倒影和反光的干扰,还可阻挡99%的紫外线。照明光源则选用滤红外、紫外的LED射灯,可将长期照射对文物色泽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通过在展柜下部安装净化-调湿机,可实现环境数据实时监测和恒温恒湿控制。胡可佳介绍说,2016年,市博申报预防性保护二期项目,更大范围地使用净化-调湿系统。

  此外,市博2016年已实现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实时监测,“环境监测平台使用的是温湿度、光照、VOC、二氧化碳等监测终端,另外,我们还有手持式甲醛、TVOC等环境监测设备”。

  藏品研究:

  揭开《册府元龟》“身世”之谜

  科技进入博物馆,对修复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我们很重视培训,比如对于出水文物的培训,文保部的缪小军、张海燕、胡可佳被聘任为首批‘山东省文物修复师’”,纪金辉透露,市博之前主要做书画类修复,只有书画类修复师,“现在我们有了青铜器类修复师,对于修复专业人才紧张的问题,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强强联合,学习科学保护经验”。

  赵好认为,不但要对文物进行保护,更要唤醒库房里沉睡的文物,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比如在官方网站公布9401件套珍贵文物目录、开放办馆、资源共享、专家对藏品进行研究等”。今年市博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作开展对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册府元龟》的学术研究,通过翻查实物,对比史料等大量细致工作,得出馆藏《册府元龟》甲本系明万历丁酉年抄本的权威结论,为以往学术上的不解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今后《册府元龟》的校勘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文保部门还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文博夏令营等体验活动,让观众走进文保实验室,揭秘书画修复、瓷器粘接、传拓技艺、线装书制作体验,针对文博夏令营开启书画装裱、青铜器修复体验课程,使文物保护“从幕后走向台前,全民参与”。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 山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应买尽买”

    2.jpg

    近日,我省出台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有关部门要按规定程序适时将新增公共服务需求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并加强管理,逐步扩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详细]

    11-08 07-11大众日报
  • 山东机器人争气!工博会上与“歪果仁”竞技不丢人

    3.jpg

    依托大数据平台,不同的激光切割设备能做到生产能力自动调配,从而实现每台设备饱和切割、加工、清洗……这是记者11月7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工业博览会现场看到的一幕。250平米的山东主题形象展区全方位展现我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提升的...[详细]

    11-08 07-11新锐大众
  • 重点投入!2020年山东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2个

    1.jpg

    记者7日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山东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机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航机场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2个。据山东省财政厅介绍,今年山东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37亿元,用于机场站坪工程、综合管网改造等13个...[详细]

    11-08 07-11新华社
  • 山东提前完成今年气代煤电代煤改造

    4.jpg

    离采暖季开始还有一周,我省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7个城市的许多村庄,燃气壁挂炉已经点着了火,电暖设备配备到位。”芦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明光告诉记者,今年修广青路时,天然气管网才通过来,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详细]

    11-08 08-11大众日报
  • 烟台规划"三纵三横"交通蓝图 环渤海通道成横向对外通道

    近日,《烟台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烟台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其中《烟台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目标年为2030年、《烟台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期限是2016–2020年。[详细]

    11-08 09-11水母网
  • 为改善就医环境 青大附院东院内违建彻底整治

    昨晚,在崂山区青大附院东院区的院子里,工人正在清理院内最后的垃圾并平整场地。据介绍,11月份以来,麦岛城管执法中队执法人员利用白天对青大附院东侧违法建筑予以拆除,夜间对要求辅助拆除的进行帮拆。[详细]

    11-08 09-11青岛晚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