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皮影戏传人:17年手刻皮影人上千个,技艺后继无人

2017-11-08 08:07:00 来源: 济南时报 作者:

  

  《说岳演义》中挑滑车的大将高宠是李卫新雕刻的皮影人物,耗费了他1000多刀才完成。

  

  

  李卫现在大部分时间在整理父亲生前的曲目和剧本,以免失传。

  

  

  李卫制作皮影使用黄牛皮,一刀一刀精心雕刻。

  时下,除了吃饭睡觉和接送外孙上下学,63岁的李卫把大多数时间都给了家里靠北的那面窗台,那也是他的工作台。一天里,除了不时起身活动下麻木的腰身,没有什么能让他分心,他的目光一直聚焦在手中的自制刻刀之上。17年了,上千个皮影在他的刀下制成,最大的近1米高,最小的不足巴掌大。

  李卫不只是一个皮影匠人,还是已传承百年的皮影戏的传人。今年6月到8月,在百花洲,李卫生平第一次演出就连演了19场,此后宣布将传统6寸小皮影永久“封箱”。截至今日,他之所以仍未停止制作皮影,是因为父亲李兴堂的遗愿;最重要的,他也不忍心这门手艺在他手里失传。

  6寸单色小影人永久“封箱” 

  11月4日,在天桥区三孔桥附近李卫的家里,他再次唱起了皮影戏《西游记》的片段,声音时而浑厚,时而嗔怒,一人分饰的是妖怪和孙悟空两角,变换自如。

  他上一次这么投入地唱,正是在今年6月开始的百花洲消夏公益演出上,历下区民间手艺人协会的朋友极力邀请,他面子上抹不过去,于是10年来第一次正式演出。当时唱的正是这出《西游记》,用的是已经58年未曾面世的传统6寸单色小影人。

  “那也是我有生之年第一次跟我弟弟李凯合作,他负责给我敲鼓伴奏,我一个人说唱、操纵影人。”皮影戏的特点是“二人一台戏”,即一人演唱操纵影人,一人伴奏打击乐器(一梆、一鼓、一钹),表演时不管剧中人物多少,全由一人说唱、操纵完成。李卫说,自他父亲李兴堂去世,至今整10年了,他们的皮影戏再没有演过。他和弟弟虽然会唱会演,但因为觉得父亲一辈子都耗在了皮影戏上,皮影一度成为他们家的“禁忌”。

  10年后,李兴堂皮影艺术再度出山,李卫兴奋也遗憾。兴奋的是演出极其成功,掌声、喝彩声不断,年过花甲的观众激动地拉着他说,“已经有40年没看过这种皮影了。”遗憾的是演出准备有些仓促,与压箱底的传统6寸单色小影人和40多年没露过面的皮影经典剧目《西游记》不甚匹配——幕布是临时做的,比较简陋,演出前也没有彩排。

  今年6月17日开始的那19场演出也可以说是李卫兄弟俩的“封箱”之作,在8月27日演出最后那一天,他们宣布将那些传统6寸单色小影人永久“封箱”了。当时他们拿出来也是怀旧,早在1959年,为了增强观看效果,李卫的父亲李兴堂即大胆创新,把传承40多年的6寸单色影人改大变成了9寸,随后又变成15寸,并用水墨着色,变成了彩色皮影。所以说,传统6寸单色小影人已经58年未曾面世了。

  李卫拿出这些老皮影,一是为彻底“封箱”,二是还想让济南人看看“还有这种老东西,这种好东西”,不应该被埋没。11月4日,李卫再次为记者唱起那段《西游记》时,他的6寸小影人再未上手,他的家里表面上也看不到一丝皮影的影迹,只有窗台上摆着的一把刻刀,还有一沓信纸,那是他新创作的皮影戏剧本。“小影人封箱喽”,李卫叹了口气说。

  17年手刻皮影人上千个 

  李卫家之所以看不到一丝皮影的影迹,是因为他把它们“藏”进了窗台底下的柜子里,还有两个卧室的床垫底下。皮影不能受潮,最主要的,他制作皮影用的都是黄牛皮,需要压着。

  采访那天,李卫少有地让这些皮影见了人。17年间他已经手刻了上千个皮影,最大的有近1米高,耗时近1个月,他刻画了上万刀。最小的虽不足巴掌大,但仍可见其清晰的眉眼。

  李卫有些骄傲地拿起一个孔子头像的影人说,“你看这头发,全部都是镂空,都是我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如果不小心刻断一根,就得从头再来。这种手法,别的地方都没有。”

  那个近1米高的影人未上色,这是李卫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让来人方便看刀工,因为此前业内有说法称山东的影人刻画粗糙。

  “我就是做了让他们看看,咱们也能做出精致的影人来。”巴掌大的影人是李卫专门给他的小外孙做的,是整套《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和白龙马,他的小外孙很喜欢这些,经常拿玻璃当幕布,自己在窗台上演出。这是李卫最乐意见到的。

  李卫窗台下的柜子更少打开,那里装着的都是他的遗憾——一本用金黄色绒布包裹着的半米长的书卷,大大小小的数十个盒子。书卷里贴满的是最早从明朝初期传下来的皮影人,一个盒子里的《三国演义》全套人物,一小半是父亲李兴堂在暮年之时拿着小锤子勉力刻下的,剩下的是李卫接着刻完的,他用了六年。

  打开这些,李卫数度哽咽,哭得像一个孩子。“我父亲(晚年)身体不好,刻不动影人了,就一点一点地刻,在他临终前4天,还在对着录音机唱,想给我们留下一点资料。”李卫捂着眼睛,他说父亲会的那些,现在只有他和弟弟还会了,要是他俩不能传承下去,那就绝了。

  “现在年轻人哪有学这个的” 

  经过了今年夏天的那场演出,很多人问李卫会否复出,他回答不上来,只说“随缘”。但从本心出发,他是希望更多人关注皮影戏的。从2015年7月开始,李卫每个周五都去历下区燕翔小学教授卡通皮影,教的大都是两个新创曲目《乌鸦与狐狸》与《龟兔赛跑》,是经过他自己改编的,他称其为“卡通皮影”。

  他太想让外界一窥传统皮影的印迹了,所以,即便是“卡通皮影”他也坚持用成本高昂的黄牛皮制作,刀工精致,眉目传神。他教孩子们做皮影、演皮影,但两年多来,教会的几个孩子还没站到幕布前演出过,就都毕业了。他内疚、着急但又无可奈何,他也想过正式收徒,但“现在年轻人哪有学这个的”。

  李兴堂皮影艺术最早可追溯至1917年民间艺人李克鳌入济。业界公认,李克鳌将皮影带到了济南,后来传给了他的儿子李福增,李兴堂即师承于李福增。祖辈父辈们以此为生计,整日出门演出赚一口饭吃。但时至今日,李卫清楚地明白,靠皮影戏吃饭的日子过去了,他就算找到了可传承的徒弟,“但人家学成以后去哪儿(演出)落脚去?”更何况皮影戏的唱功需要有京剧的底子,说话也得用地道的济南话,诸多条件兼具的“苗子”可不好找。

  李卫刻画皮影用的黄牛皮是女儿每年从上海买回来的,他用刻刀一刀刀地刮到适合雕刻的厚度,再设计人物、画样、雕刻、上色、高温定型、刷漆、晾干、组装、缝钎子、调试,每个影人的制作都得经过十几道工序,平均刻画四五千刀。制成一个影人,快则三五天,慢则十天半个月不止。操纵影人的钎子也是李卫用手指粗的木棍削到筷子粗细的,“老一辈的东西,不能丢”。

  李卫觉得父亲李兴堂死不瞑目。老人临终前的遗愿就是把皮影戏传承下去。10年来,父亲生前设计但未完成的作品,李卫将其中的空缺补刻完整,并复制了诸多优秀的皮影人物。现在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剧本的整理和创作上,“我想把我父亲生前唱过的戏,全部用文字记载下来。”

  李卫的小外孙今年8岁了,没事就拿皮影玩,比划起来已经有模有样,这又让他看到了希望。

  目前李卫已经把传承的希望寄托到了外孙身上,至少他已让外孙开始学习音乐和美术了,“学习皮影戏,必须要会唱会刻,需要有美术功底,还要有一副好嗓子”。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推荐阅读
  • 山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应买尽买”

    2.jpg

    近日,我省出台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有关部门要按规定程序适时将新增公共服务需求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并加强管理,逐步扩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详细]

    11-08 07-11大众日报
  • 山东机器人争气!工博会上与“歪果仁”竞技不丢人

    3.jpg

    依托大数据平台,不同的激光切割设备能做到生产能力自动调配,从而实现每台设备饱和切割、加工、清洗……这是记者11月7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工业博览会现场看到的一幕。250平米的山东主题形象展区全方位展现我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提升的...[详细]

    11-08 07-11新锐大众
  • 重点投入!2020年山东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2个

    1.jpg

    记者7日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山东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机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航机场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2个。据山东省财政厅介绍,今年山东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37亿元,用于机场站坪工程、综合管网改造等13个...[详细]

    11-08 07-11新华社
  • 山东提前完成今年气代煤电代煤改造

    4.jpg

    离采暖季开始还有一周,我省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7个城市的许多村庄,燃气壁挂炉已经点着了火,电暖设备配备到位。”芦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明光告诉记者,今年修广青路时,天然气管网才通过来,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详细]

    11-08 07-11大众日报
  • “大客厅”变化不少:泉城广场增木质桌凳 改造大理石地面

    针对这一情况,泉城广场管理服务中心通过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变地面湿滑的方法。泉城广场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这两处出入口改造工程将启动,主要是将西门、北门门口位置内移,让路于民,让市民出行更方便。[详细]

    11-08 08-11舜网-济南时报
  • 烟台成品油双随机抽检 加油站不合格将公示

    为了确保我市油品品质合格,监管部门随机对全市各大加油站进行了抽查,11月2日,记者跟随芝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市区几家加油站进了抽检。开车市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看一下到底哪些加油站的油品质量被抽检出不合格,避免自己开车加到不合格的油。[详细]

    11-08 08-11水母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