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中“飞”来猕猴桃 让七旬老汉首尝“万元户”滋味

2017-10-23 18:2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宗阳

  大众网记者 王宗阳

  “俺现在一个月拿1200块钱,当‘万元户’,过去不敢想。”说这话时,一辈子“窝囊”在济南章丘垛庄深山中的白顺兵,腰板挺得很直。今年70岁的老白,因家里太穷,终生未婚。他的一辈子,都在围着大山与家中三分薄田转,也与“填饱肚子”斗争了一辈子。

  命运之轮,在白顺兵69岁这年发生翻转——2016年,章丘垛庄镇东里虎村利用扶贫资金引进了猕猴桃项目。这深藏在好山好水中的小果子,一斤最少7元钱不愁卖。白顺兵来基地打工,每月工钱1200元,年底还有分红。用老白的话说,“俺这辈子头一回当‘万元户’!”

  今年70岁的白顺兵在大山里了穷了一辈子,小小猕猴桃让他重新看到过好日子的希望。(记者 王宗阳 摄)

  穷了50年,他没能走出这片大山

  说起白顺兵,章丘垛庄镇东里虎村的乡亲们都很可怜他。他打小家里穷,还要照顾生病的老娘,一辈子没讨上媳妇。东里虎村附近的大山险得很,白顺兵只能在家里的三分薄田刨食,一辈子没能走出去。

  10月22日,当大众网记者辗转踏上这片“世外桃源”时,也被这里的险要惊到。上山的小路虽已硬化,但难容两车相过,路旁便是几十米的悬崖。初见白顺兵,他正在山坳里的猕猴桃大田中侍弄果树,还招呼记者品尝一下所剩无几的小猕猴桃。

  “个头虽小,但真是甜!”得到记者的赞许,白顺兵的皱纹舒展开来,话也多了起来。他说自个家里穷,有六个弟弟妹妹,自己一辈子没有结婚。过去这些年,一直在地里种点玉米小麦,刚够吃。闲暇时,自己用柳枝编些小框子去镇上卖。“没手艺,穷了50年,没能走出这片山。”

  小小猕猴桃,让贫困户翻身当“万元户”

  命运,在白顺兵69岁这年发生了巨大翻转。2016年,东里虎村利用扶贫产业资金、包联单位帮扶资金和自筹资金,建成150亩的东里虎村猕猴桃基地。种植了泰山一号、陕西翠香、徐香、黄阳、红阳等多个品种猕猴桃苗木。2017年,他们又流转南石屋村土地60亩、小石屋村土地40亩,扩大猕猴桃种植规模。

  垛庄镇宣传委员、扶贫办主任刘士芳向大众网记者介绍,2016年种植的小猕猴桃在今年秋天结出了累累果实,产量达到了30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格每斤7元计算,可收益2万多元。此外,基地成功培育出猕猴桃苗,2017年春出售苗木5000棵,收入4万余元。比预计时间提前一年产生效益。2017年7月,基地向村委会缴纳了5万元的项目收益,从2019年开始,每年向村委会缴纳9万元项目收益,猕猴桃成为东里虎村脱贫支付的支柱产业。

  小小猕猴桃,给基地雇佣的12名贫困户带来了真金白银。以白顺兵为例,他来基地打工,负责种植、施肥、养护等工作,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收获14400元。另外,基地的分红只针对贫困户。今年给村里的项目收益是5万元,其中20600元分给33户贫困户。由于白顺兵干活多,分红拿到了1100元。加上他每年3900元的低保,年收入达到了19400元。用他的话说,“俺这辈子头一回当‘万元户’!”

  贫困户来基地打工,每月工钱1200元,年底还有分红。用老白的话说,“多亏这小猕猴桃,让俺这辈子头一回当‘万元户’!”(记者 王宗阳 摄) 

  2017年济南贫困群众都将摘“贫困帽”

  脱贫攻坚,济南一直努力走在前列。近日,济南市扶贫办主任吴兴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济南还剩余1.56万人脱贫和343个贫困村,今年年底将基本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吴兴金介绍,在济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因照顾家人、忙于家务、年龄较大等原因不能外出转移就业的有6.48万人。针对这部分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济南市制定了《关于推进具有一定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全市就业扶贫推进会,力图通过三条途径解决这一贫困群体的就近就地就业问题。

  其一是建设扶贫车间。把生产劳动密集性产品、耗费人力的手工制品等产业项目,转移到贫困村,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扶贫车间,安置贫困人口就业。全市已建设扶贫车间86个,安置贫困人口9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其二是公益岗位安置。充分利用政府出资设立的保洁、护绿、巡山、维护河道等公益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目前已通过政府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2000余人就业。其三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吸纳就业。据统计,全市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50余家,而且分布均匀,各街镇都有。充分发挥这些龙头经济组织的作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大有可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