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迸发澎湃动能

2017-10-09 08:37:00 来源: 青岛日报/青报网 作者: 陆波 马晓笛 董古月

  11.6平方公里,一间超大型的生态发展实验室,一座快速崛起的生态新城。

  

  中德生态园,被誉为中德两国生态合作示范项目。四年来,围绕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发展模式,秉持“生态、智慧改善生活,开放、融合提升品质”的发展理念,从无道路、无配套、无企业的“三无地带”,发展成为中德合作新平台,绿色低碳生态的国际化园区形神兼备。

  绿树成荫,超低能耗被动房,达到中德两国最高建筑节能标准的办公楼……漫步园区,生态之美随处可见。除了在建设中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建设海绵城市,保护自然基底,打造发展生态保障,中德生态园追求着高能效、低能耗的发展模式,建立了基于生态指标的引领性发展体系,入驻企业共享绿色、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国首批低碳城试点、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园区、全国首批智能制造灯塔园区……这一连串的荣誉,是中德生态园厚描生态底色的最有力证明。

  建筑低能耗,房子会“呼吸”

  9月20日下午4点,韩飞接待完了当天的第三波访客。这位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公司的副总经理,早已适应了这样的接待频率。“从建成起,这座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就是国内被动房的标杆,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他的身后,亚洲首个高标准被动房示范项目宛如一块美玉。通过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被动房里不用空调便实现冬暖夏凉,节能效果明显。

  不满足于只提供参观点,中德生态园已经着手培育被动房产业链。去年,首届亚洲被动房大会在园区召开;今年,7万平方米被动房示范社区主体完工;园区与德国弗莱集团、瓦伦汀建筑事务所等合作成立被动房合资公司,启动2.5平方公里中德创新小镇建设;推动新风热回收等关键技术突破,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造被动房产业联盟,中芬装配式被动房建筑项目、荣华装配式产业基地开工,与西门子合作成立节能应用中心,形成研发、设计、建设、材料、关键设备等全套产业链。今年年初,被动房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在园区揭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出席了揭牌仪式。

  体验中心东南侧,“其貌不扬”的德国企业中心项目是园区的又一生态典范之作。这是亚洲首个获颁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最高铂金奖认证的项目。通过减排、节能、节水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这栋建筑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5580吨,减排率达60.8%;实施的一次能源解决方案,实现了冷热电三联供、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每年约可节能157万千瓦时;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末端节水器具等技术可以使节水率达到27%……凭借着如此全面的生态指标,德国企业中心还拿下了鲁班奖,成为同时达到中德两国最高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

  独木不成林。从2014年开始,中德生态园就全面引进DGNB的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不仅应用到了德国企业中心项目,更结合中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性进行研究,推广DGNB评估体系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推动绿色建筑、DGNB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不远的将来,“会呼吸的房子”会从园区走向全国,输出被动房技术和装备,将建筑“生态”风刮向全国。

  “生态绿色是中德生态园的底色,创新转型是园区的动力,通过构筑生态型、创新型、智慧型的城市发展体系,园区朝着‘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愿景不断前进,我们也愿意分享这些理念和愿景。”中德生态园管委会主任赵士玉表示。

  追求“德国范儿”“生态风”的极致

  “对比全国中德冠名十几个园区,我对这里前景最为看好,这里有德国的情景、特色、标准。”今年3月,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参观中德生态园后,给予这样的高度评价。

  以中德冠名,以生态“打底”,中德生态园追求着“德国范儿”和“生态风”的极致。

  培育引领性产业体系,是园区对“生态”内涵的更深诠释。在这个体系中,“生态”底色浓郁的被动房技术只是其中一部分,生命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前沿都被涵盖在内,同时以“德国+”引进高端产业融入中国发展,以“+德国”引进世界技术助推转型升级,发展实体经济,培育起新动能——

  依托世界最大的基因检测机构、国内唯一的国家基因库承建运营单位——华大基因,建设世界规模最大海洋基因库,成立华大基因北方中心;正大药业、百洋医药等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建设集检测、研发、服务外包及医养结合于一体的健康共同体,打造世界级的基因组学和生命健康基地。

  将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进行有机结合,升级工业4.0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基地。西门子首个海外工业4.0研究院9月份迁入园区运营,国内首个家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海尔智能制造研究院9月份正式启用。预计园区年内可实现智能制造工业产值5亿元,2018年达30亿元,三年内达到100亿元。

  推进大陆康迪泰克、高盛等世界500强项目,德国大陆汽车部件项目9月份主体建成,总投资3.5亿元的蓝科途新能源项目将于11月份主体建成,建立国内首条锂电池隔膜示范线,总投资30亿元的力神动力电池项目12月份主体竣工,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原巴伐利亚州经济部部长威斯豪耶博士,参观园区后曾赞叹道:“中德生态园项目展示了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应该如何结合起来,不仅是生态角度的生产方式,更是种理智层面的发展模式,在中国经济中将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

  绿色园区建成“生态地标”

  山王河,这条流淌在园区内的河流,见证了中德生态园的生态嬗变。4年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布,现如今,蜿蜒流淌的河道中,取而代之的却是源清流洁、水清石见。参考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这里已被改造成为一处功能性、美观性兼具的生态湿地公园。

  以国际水准推进河道、道路、绿化、亮化、建筑等城市工程,中德生态园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育生态的典范之路,园区本身就被建成为了一处生态地标。

  设立伊始,园区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四个维度出发,建立了40项生态指标,内容涵盖经济优化、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包容发展四个方面,并将指标二级分解为84项核心要素、227项关键环节、311项控制目标、777项具体控制措施。该指标体系不仅通过了德国三大认证机构之一的TüV NORD公司认证,更被商务部列为指导全国生态园区的发展标准。

  山脉、水脉、路脉,是中德生态园的生态基底。今年以来,园区将“三脉生圈”作为工作重点,对园区4处山体进行植被恢复,营造山体绿色生态走廊;保护原始水系、水源、水道,对山龙河、山王河水系进行统筹治理,建成市民休闲广场;加强了竖向、道路和管线管控,通过落实渗水降噪等海绵城市技术,内部完成11条生态道路建设。

  在2.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中德未来城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这里的主要生态和智能指标将超过德国现代新城,计划10月份完成规划和城市设计,明年全面开工建设。参照德国弗莱堡、海德堡新城,中德未来城内按生态城市要求做起了“减法”——“减”掉雨水管线,建设海绵城市;“减”掉污水管线,实施中水回用和生物质能源利用;“减”掉集中供热,实施非化石能源分布式供热,并按照德国DGNB绿色认证体系进行区域认证。

  生态系统的完备,让这里迸发出澎湃动能。自2014年招商工作启动以来,连续三年中德生态园项目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约;截至目前,园区到账外资4亿美元、利用内资40亿元,年均增速100%以上;西门子创新中心、欧博迈亚设计研究院等一批国际合作创新研发项目落地;德国西门子、大陆、庞巴迪及印度塔塔、美国高盛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签约德国隐形冠军企业16家,实现了“德国质量、青岛生产、世界市场”。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范本,值得细细品读。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