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解西伟
“年年种树不见树,电线杆子比树多”,被称为山东“北大荒”的东营市,因土壤含盐量达17‰以上,这里一度被列为绿化的“禁区”。近年来,东营市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启动了三网(路网、水网、林网)绿化、生态林场、湿地修复保护等多项生态工程。2015年,东营市又实施三年增绿计划,不到两年时间,投入了28亿余元,造林35万亩,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生态体系,生态质量和环境承载力明显提升,林地面积由建市之初的40万亩增长到目前的16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3.7%提高到18%。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东营是一座缘油而建、因油而兴的石油城市。由于特殊的成陆机制和环境条件,东营土壤中次生盐渍化严重,在当地栽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娃还难。当年,胜利油田在东营市河口区初建的时候,指挥部周边白茫茫的盐碱滩上只有一棵孤零零的树,“一棵树”成了这里特殊的地标和地名,缺绿少树更成了东营如鲠在喉的痛。
立下愚公志,誓让盐碱滩变绿洲。为彻底改善生态环境,东营科研部门从苗木选择、改善土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借鉴“上农下渔”,创造性地实施了“抬高、整平、深翻、蓄水、压碱”等工程技术措施和“先治碱,后植树”“先造地,后造林”等工程模式,有效解决了树木成活率低的难题。“我们每年林木覆盖率都会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别小看这一个百分点,这是我们用蚂蚁啃骨头的劲头,在盐碱地里一点点‘啃’出来的。”利津县林业局局长顾国岭说。
东营造林难,不仅难在技术上,更难在资金上。在盐碱化严重地区,种植一棵树的成本要80元。为破解绿化资金不足难题,他们采取“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措施,引导群众投资投劳,使植树造林成为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同时,把引导企业投入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起来,一批林业基地、订单林地项目在全市普遍开花,探索出了项目整合、协同共建、企业参与、群众投标等多种融资渠道。
三分种,七分管。土壤改造后,为防止再次盐碱化,植树后每年浇水要不下10次进行压碱。为加强后期管护,东营推行林权制度改革,让林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市财政安排专项造林补贴,对树木成活率达到90%的绿化工程项目,每株给予2元补贴,激发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东营还注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城区内及周围大大小小的水库、常年积水的低洼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湿地,“湿地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湿地”成为东营一大特色。
昔日盐碱滩,如今新绿洲。东营市已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并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至2020年,东营将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7平方米以上,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将分别达到43%、50%以上,一座宜居绿城,正从黄河入海处迅速崛起。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解西伟
济南西站候车厅里游客王女士告诉记者:“带着孩子、孙女去上海逛逛,看看上海明珠。据浪潮天元数据预测,这个假期,山东人去的最多的省份是江苏、河北、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去的最多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厦门等。[详细]
不断引进高端医疗资源,让岛城市民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国内外顶级名医的医疗服务;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市民步行15分钟内就医圈百分百实现,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慢病防治健康管理;在全国范围率先推出医养结合模式,为岛城老年患者解决后顾之忧。[详细]
3日,二环西路南延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的涵洞主体施工全部完成,二环西路南段和二环南路西段全部贯通,断绝交通长达17个月的道路恢复通车,市民驾车从腊山立交经二环西路、二环南路至英雄山立交最快只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详细]
2017年10月3日,国庆节期间,青岛台东夜市异常火爆,尤其是小吃一条街被游客挤得水泄不通,臭豆腐、炸串销量最高,不少商贩表示,以前每晚上的收入在600元左右,国庆节期间一晚上营收超两千元。[详细]
昨天,泉城老街曲水亭街游人众多。国庆、中秋假期,济南的老街民俗游火爆异常,在曲水亭街、后宰门街、百花洲畔、宽厚里等街巷处处人头攒动,游人逛民居、赏名泉、品小吃,流连忘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