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凤祁
10月5日,丁家庄住户正在逐步搬迁,已经腾空的房屋开始拆除。 首席记者王锋 摄
9月27日,丁家庄内到处都张贴着搬家广告。记者王汗冰 摄
9月27日是农历八月初八,是丁家庄村赶大集的日子。不少人说,赶一次少一次,能买的多买点。这可能是丁家庄在拆迁前仅剩的几次大集了,此后,济南城区内将再无大集。
在村里,进进出出的三轮车载着租客的锅碗瓢盆奔向新的住所,拆迁在即,租客们最先搬走,接下来就是村民们了。记者两次走进丁家庄,试图用文字和图像给这个即将拆迁的城中村留下只言片语。
拆迁前面貌
鳞次栉比的小楼和迷宫般的小路
今年8月初次去丁家庄村,记者就在一片片小楼和一条条弯曲狭窄的小路中迷了路。说是村,村里几乎找不到平房,到处都是三四层的小楼,一座座小楼连成片,楼与楼之间的间距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人通过。有的居民家中不止一座小楼,自己住的楼可能在村东,用于出租的小楼可能在村西。
出租房屋,是丁家庄人主要的收入形式。村里的墙面上,到处贴着租房信息。房东没事儿就蹲坐在路边,向前来打探的租客推荐房子,“看房子?几人住?跟我来,便宜。”
东部新城的崛起,带动了丁家庄房屋出租的发展。周边汇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收入相对较低,消费水平有限,在丁家庄觅得一处容身之所价格比较容易接受。单身一人的,经常租一间三四平方米的屋子就足够了,一张床,一副桌椅,只当这里是工作之外的栖身之所,不需要开火做饭。
见记者在村中寻寻觅觅,一名在路边摇蒲扇的中年女子打招呼:“租房子吗,我有空房带你看看?”跟着她沿着小路七拐八拐地走了几分钟,到了一幢三层小楼前,她掏出一大串钥匙,从中熟练地挑出一个打开房门,楼内有四间四五平方米的空房,都背阴,其中两间没有窗户,墙面上还有油渍。“有窗户的一个月270元,没窗户的一个月250元。做饭有公用厨房,洗澡附近有澡堂。”她说,上一家房客一家三口租了两间有窗的,一个月500元,她家这样的出租房有30多间。
因为出租房屋兴盛,村中有着大大小小的澡堂、理发店,小吃和小餐饮也极为兴盛。5元钱能洗个澡、8元钱能理个发、10元以内能吃饱。在村北,有两条较大的小吃街,除了本地租客们光顾,这些小餐饮也是网上外卖的热卖店家。所以,在非吃饭时间段,路边经常能看到一些外卖小哥围坐在一起,或抽烟逗贫,或打牌。
丁家庄村委一名工作人员说,村里的外来人口几乎是本村人的15倍。在村里,随处可以看到公安部门的各种提示信息,比如防火防盗安全口诀。
丁家庄村民
一张合影背后的典型丁家庄人生活
“给我们在老房子前留张合影吧。”28岁的王阳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代人都生活在丁家庄,快要拆迁了,他想在老房子前留张全家福。
1948年,王阳的奶奶用一车粮食、地瓜从别人手中换得一块地皮,开始了在丁家庄的生活。那时候,丁家庄村人全靠种地生活。直到1991年前,王阳一家还住在土坯房子里。1991年,房子翻盖成有地基的砖混结构平房。伴随着济南的发展,王阳的父母开出租车、做小生意,收入还算可以。“到了2002年前后,村子周边外来人口增多了,家家开始盖小楼,除了自己住,还对外出租,后来到这里租房的人越来越多,租房也成了居民的主要收入之一。”王阳说,在他的记忆里,丁家庄有很多值得记忆的地方:热闹的丁家大集、村头的古槐树、村名的由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丁家庄拆迁已经进入签订拆迁协议阶段,已有四百余户居民签订了协议,王阳家也是其中之一,接下来就是搬家了。
搬家前,他希望与老房拍一张合影。王阳和父母、妻女、奶奶,在老房前面摆好姿势,记者倒数三二一,按下快门时,一岁多的小女儿配合地伸出了小手。
9月27日,记者再次到丁家庄采访,村里的房子上都写上了红色的“拆”字。墙壁上租房信息的小广告变成了密密麻麻的搬家公司广告。
最先搬走的是租客们,锅碗瓢盆、临时家具统统搬到三轮车上,带往新的居所。租客王新凤说,她收入不高,方圆5公里再也找不到这么便宜的房子了。已经签订协议的村民也在四处找房子用于回迁前的短暂过渡。“不能再租房挣钱了,肯定还要找别的工作。”
丁家庄大集
上百个摊位吸引着上万的客流
丁家庄大集,是村里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农历逢三逢八,每个大集都宛如节日。村里人告诉记者,丁家庄大集的前身是七里河大集。2002年七里河大集被取缔,商贩就沿着华龙路继续摆摊,最初从华信路口一直摆到华龙路东头,形成了最初的丁家庄大集。从2011年开始,丁家庄大集缩短了三分之二,仅从化纤厂路口摆到华龙路东头,多的时候有上百个摊位。
丁家庄大集辐射周边近3公里范围,有些爱赶集的人还从远处坐公交过来,就为体验赶集的乐趣。
“丁家庄大集上的糖葫芦都比店里的甜呢。”9月27日适逢丁家庄大集,26岁的张名妍在上班午休的时间,陪妈妈来赶集。新鲜蔬菜、针头线脑买了满满一购物袋。从高处看丁家庄大集,可谓壮观。市场一名管理人员说,每次赶大集全天能有上万的人流量。在集上,只能步行,或者推着自行车,如果骑着电动车,只能关闭电源双脚撑地像划船一样前进。
主路两侧、辅路两侧全是大大小小的摊位。来自南部山区的新鲜蔬菜水果,自家做的酱菜、现场制作的鸡蛋糕、商超里难买到的针头线脑和各种偶尔用到但是难以买到的东西,在丁家庄大集上都能找到。张名妍说,她在集市上曾买到过一个将近两斤重的大土豆。“拆迁前,只要有集我就来赶,以后再想赶集恐怕就得去郊区了。”她说。
古老的传说
“我们祖先可是定过妖的”
在丁家庄村头的古槐树前,有个村名石碑,石碑后面写着明永乐年间(1403-1424),当地根据传说取村名为“定妖庄”,后因音不雅,故以“定”之谐音“丁”改村名“丁家庄”。所以跟村里人聊起天来,爱开玩笑的村民就说,我们祖先可是定过妖的。
原来相传在永乐年间,丁家庄内有口古井,因为古井内是一眼泉,每到旱季水位就会下降。一个村民晚上去挑水,听到井中呼呼作响,以为有妖怪藏在水中。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吓得老百姓都不敢再去挑水了。为了镇住水里的妖怪,村民在井边建了一座真武庙,说来也怪,此后再也没有听到井中有异响。此后,人们就把村子叫做定妖庄。到了乾隆年间,人们觉得定妖二字不雅,就把“定”谐音为“丁”,改名叫“丁家庄”了。实际上,丁家庄没有姓丁的。
丁家庄还诞生过济南唯一一位状元——清朝的陈冕,就是老城鞭指巷9号、11号的状元府的主人。丁家庄小学就是陈冕在丁家庄修建“陈冕大院”兴办的学堂,现在的丁家庄小学已经是现代化的教学楼,已经没有一点陈冕大院的痕迹了。如今,丁家庄即将拆迁,不知道还有多少痕迹能留给后人。记者在村里看到一张丁家庄村委征集老物件的启示。老磨盘、石凳、旧箱子、老家具……村委工作人员说,村里人上楼后,村委会将这些老物件统一展示,延续丁家庄人几代人的历史,给村民心中留下一些念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凤祁
济南西站候车厅里游客王女士告诉记者:“带着孩子、孙女去上海逛逛,看看上海明珠。据浪潮天元数据预测,这个假期,山东人去的最多的省份是江苏、河北、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去的最多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厦门等。[详细]
不断引进高端医疗资源,让岛城市民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国内外顶级名医的医疗服务;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市民步行15分钟内就医圈百分百实现,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慢病防治健康管理;在全国范围率先推出医养结合模式,为岛城老年患者解决后顾之忧。[详细]
3日,二环西路南延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的涵洞主体施工全部完成,二环西路南段和二环南路西段全部贯通,断绝交通长达17个月的道路恢复通车,市民驾车从腊山立交经二环西路、二环南路至英雄山立交最快只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详细]
虽然假期尚未结束,但近期关于济南市政道路建设的好消息可不少。而根据施工计划,市民关心的高架路段有望在本月底实现通车,届时,济南北、西、南这半圈的快速路网将借着二环西路南延工程全部打通。[详细]
连日来,记者在S324省道聊城段、S258省道聊城段沿线走访多家乡村小卖部发现,不少店已经开始使用移动支付。随着第三代移动通讯设备在广阔农村地区推广应用,无疑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