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深入挖掘齐鲁文化丰富资源,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2017-09-17 08:18: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赵琳

  以优秀文化涵育核心价值观

  山东深入挖掘齐鲁文化丰富资源,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

  19世纪中叶的“闯关东”浪潮中,山东人把诚信、尚义的家风带到关外,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和尊重;当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山东商人刘丽华通过诚信经商赢得了合作伙伴乌兰的信任,不仅打开了哈萨克斯坦的市场,也树立了当代中国商人的形象。

  不久前,刘丽华登上了纪录片《齐鲁家风》。《齐鲁家风》在结束了在山东卫视的第一轮播出后,又登上了央视荧屏,在16省网收视率达到省级卫视同时段排名第二。

  普通山东人的故事在全国掀起收视热潮,这再次印证:优秀传统文化是超越时空的信仰。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齐鲁文化源远流长。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近年来,山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深入挖掘齐鲁文化丰富资源,充分发挥文化涵育作用,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耕厚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依照“图书馆+书院”等模式,我省尼山书院、儒学讲堂遍地开花,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等文化涵育活动融入日常生活。目前,全省350余家公共图书馆全部建成尼山书院,举办各类活动4000余场次;建成乡村儒学讲堂近7000个,开展活动3万余场次;建成社区儒学讲堂2200多个,开展活动1万余场,参与群众70万余人次。

  红色基因在齐鲁大地血脉相传、历久弥新。我省连续4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对全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改陈布展。目前全省共有18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表现空间,开通山东省爱国主义基地网站和红色齐鲁微信公众号,开通全国首个3D网上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实景再现山东军民波澜壮阔的抗战史,目前浏览量突破8.7亿次。

  从2014年起,山东连续三年发布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在自古只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题字留名的泰山,留下了普通山东人的声名。以“孝、诚、爱、仁”为主题的“四德工程”建设,山东实施已十年。2014年,中宣部把四德榜山东经验推向全国,有关领导高度评价,称善行义举四德榜是中国传统教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目前,全省创建四德工程示范县65个、示范点100个,实现一县一道德品牌;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9.1万个,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打造四德主题公园(广场)1万多个。深入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全省每年选树村级以上典型10万多名、县级以上1万多名,“中国好人榜”入选数量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评选263名全省道德模范,其中1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报,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的时代旋律,唱响齐鲁大地。

  构建发布矩阵,放大典型宣传的正能量。从2015年起,省委宣传部推出“齐鲁时代楷模”“齐鲁最美人物”发布厅和山东典型发布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融媒体、全媒体作用,共发布9位“齐鲁时代楷模”、97位“齐鲁最美人物”。4位山东人荣获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省市县三级“榜上有名”先模人物2万余名。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山东积极开展“齐鲁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书香家庭”评选、“优秀家风家训”征集等活动,发挥重点人群的示范带动效应,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2016年12月12日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山东有14户家庭获得表彰。2017年1月,省文明委又评出了300户第一届全省文明家庭。

  在农村,以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为重点,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全省农村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8.6万个;在城市社区,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社区家文化;在企业,发起“厚道鲁商”倡树行动,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打造新鲁商文化品牌;在学校,在全省中小学广泛传唱14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编写推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和《文明基因·孝诚爱》系列读本,推进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全科育人;在机关,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全方位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融入。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