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储蓄雨水600多方!山东林科院破解干旱瘠薄山地造林难

2017-09-15 17:2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于文婷

  大众网济南9月15日讯  干旱瘠薄山地生态恢复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我国北方干山瘠薄山区长期存在着水资源短缺、浇水施肥困难,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山东省林科院承担的“干旱瘠薄山地集雨造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成果破解了这一难题。

2011年唐元胜承包的荒山。

2017年绿化效果。

  据山东省林科院资源环境所所长马海林介绍,项目组综合应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水文学、微生物学和土壤学的相关理论,以雨水高效利用为基础,以“抗旱造林+水肥增容造林+集雨造林”等技术创新为主线,系统开展研究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简单地说,就是把集蓄雨水、水肥一体、容器育苗、保水剂等技术组装配套,创新集成新技术,提高抗旱能力,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联通集雨系统现状。

  建立联通式蓄水池系统。马海林说,他们在莱芜市苗山旱薄山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流域水文特征、地表水文流向、当地实际降雨量兼顾造林及抚育的灌溉需求,研制出干旱山地连通式雨水蓄存利用系统,确定集流面(集流方式、集流材料、位置选择、投影面积、坡面角度)、沉淀池(形状、深度、容积)和辅助设施(构造柱、导水管、检修梯、进水口、溢流口、防蒸发防冻措施、防护栏)建设的关键技术参数,明确了雨水中转池和集雨池建设的形状、深度、容积及具体施工技术要求(建筑材料、防线尺寸、砌筑、防水抹面),形成了雨水收集与贮存、雨水利用、系统维护等关键技术。干旱山地雨水蓄存系统能够基本满足干旱山地造林及抚育的灌溉需求。莱芜市苗山镇牛旺泉村民唐元胜在北山承包了上千亩瘠薄荒山,他应用干旱山地雨水蓄存技术,修建了6个蓄水池,年储蓄雨水600余方,满足了荒山的造林及抚育的灌溉需求。

  记者了解到,该项技术以蓄存的雨水为水源,构建自压重力滴灌系统,合理分配干管及支管,采用压力补偿式装置,突破了荒山电力、燃料缺乏的制约,实现了无动力灌溉施肥,形成了干旱山地的雨水-肥料一体化微灌利用技术。同时,推广了兼具抗旱、保水和促生功能的容器育苗技术。

  唐元胜说,这项技术是全省最土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但又是最实用、最见效的技术。推广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干旱山地造林及经济林栽培中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大幅度降低了干旱山地造林及经济林栽培的灌溉成本。与传统水肥管理相比,节省劳动力85%以上,节水90%以上,节肥50%以上,当年造林成活保存率都提高了80%以上,幼林的地上部生物量提高50%以上。

  据了解雨水蓄存系统对干旱山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雨水蓄存系统的洪水径流量降低5.9%以上,土壤侵蚀量降低8.4%以上;同对照相比,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年平均损失量分别降低11.83%、15.13%和10.01%以上,不同雨水蓄存措施下的侵蚀泥沙中各养分含量的富集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由于该项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节肥、水肥利用率高、节省劳动力等特点,目前已在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推广应用。(大众网—山东24小时客户端记者 于文婷 通讯员 赵坤)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