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沾化冬枣品牌价值55亿元

2017-09-13 17:4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于文婷

  大众网济南9月13日讯  在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初级农产品类中,沾化冬枣列第27位,品牌强度815,价值54.93亿元。大众网记者从第十九届滨州沾化冬枣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滨州不断对沾化冬枣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擦亮沾化冬枣品牌,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也使得“沾化冬枣”的名气越来越响亮。

滨州市沾化冬枣采摘生态游。

  产量下来了,质量上去了,“孙观朋模式”受追捧

  下洼镇西孙村枣农孙观朋是连续五年的“沾化冬枣状元”。2016年,他种植的5亩“沾冬2号”冬枣收入44万元。别人的冬枣5元至20元一斤不等,他的冬枣套袋的100元一斤,不套袋的也到了50元一斤,他一亩地收益相当于别人6、7亩。今年冬枣套袋5万个,预计产量能达2000斤,不套袋的产量5000斤,总收入可突破50万元。 

  “我的做法就是想方设法种出消费者爱吃的枣,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孙观朋说。孙观朋把他的枣园每亩控制在90株以内,每亩产量控制在1500斤以内,采用冬枣套袋技术,实行树行间种草保持土壤透气性,水肥一体化模式,全部施有机肥,种出的冬枣酸甜适口、糖度脆度俱佳,好品质赢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孙观朋种植的冬枣供不应求,没等冬枣下树就销售一空,今年的也被预订一空。

  受孙观朋种枣经验的启发,2017年初,沾化区政府出台了《推进沾化冬枣产业转型提升的意见》,在全沾化推广“孙观朋模式”。全区50万亩冬枣园中已疏密间伐30万亩,全部控制在每亩110株以内,从追求产量转到追求质量上来。同时推行科学、高效、生态种植管理模式,按照“减密度、增光照,减产量、增质量,减化肥、增有机肥”的“三增三减”要求,打造绿色冬枣,实现标准化,从无公害冬枣向有机冬枣转变。

  2016年获得沾化冬枣大赛特等奖的下洼镇冬枣种植大户丁太平,通过复制“孙观朋模式”将亩产量由4000斤降到2000斤,冬枣品质得到提升,每斤能卖到80至100元,收入27万元。“过去我种40亩,卖20多万元,现在我种20亩,卖27万元,还是得品质好。”丁太平说。

  “冬枣高端研究协会”助力枣农实现初级产品和终端市场信息对接

  在沾化冬枣研究所,农民专家于洪长正在研究的课题是与北京林科院合作的“沾冬2号的提纯与沾冬3号的培育”。“品种的提纯与更新以及新品种的培育是沾化冬枣产业的生命。”于洪长和他倡导成立的“沾化冬枣高端研究协会”,主要成员是枣农,着眼于初级产品和终端市场的信息对接,不间断的为枣农提供科研技术服务和市场需求信息。

  在下洼镇马武村的冬枣高标准示范园里,枣农王长青正在安装黏虫板和灯笼似的诱虫罐。“现在基本不用啥药了,这叫物理治虫法。”截至目前,沾化区推广冬枣生态种植3万亩,近30万亩实施了“树间深沟实施有机肥”技术。在下洼、古城等沾化冬枣主产区,物联网技术已经覆盖20多个冬枣生产基地,面积6000亩,对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追溯监管,实现了标准化和精准管理。

  “2016年,沾化区冬枣总产量达6.55亿斤,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沾化冬枣产业产值连续七年突破30亿元、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连续五年超过80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沾化区冬枣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沾化冬枣研究院院长郭庆宏说。“这组数字的的背后,是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和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电子商务流通方式的兴起。”目前,沾化区冬枣销售龙头企业30家,建成高标准农企对接基地、农超对接基地5.4万亩,冬枣专业合作社达526家,家庭农场33个。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冬枣专卖店1000家,建立5处出口基地。

  拓展沾化冬枣产业链,推进冬枣“新六产”

  下洼镇曹庙村枣农马长林是远近闻名的“乡村能人”。最近,马长林正忙着建冬枣加工厂。针对当地冬枣产量大、市场日趋饱和,枣农收益提升慢的情况,马长林投资600万元成立马酥脆冬枣深加工项目。他与合伙人筹建的“气流膨化空心脆枣项目”,年产达200吨,将完全成熟的冬枣,采用高科技工艺,低温真空下迅速脱水制成,实现冬枣初级产品8到10倍的增值。目前,沾化区枣制品加工企业达到28家。

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张三村枣农在嫁接“沾冬2号”。

  作为沾化冬枣的原产地,下洼镇依托10万亩冬枣园,拥有国家“AAAA”级生态采摘旅游景区发展生态采摘,2016年游客达4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接近2亿元。

  2017年该镇又以全域旅游理念,完善了下洼生态旅游园景区内部功能,依靠冬枣品牌资源优势,建设了冬枣馆、民俗馆、科研所,打造集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示范点,让枣农发“旅游财”、“三产财”。

  “互联网+”模式渐成销售主角

  近年来,沾化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全区注册的沾化冬枣销售网店已有3000多家,年电销冬枣超过6000万斤。

  沾化区通过运用“互联网+”模式,建立沾化冬枣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组织开设网店。与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合作,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实现以需定产、应销尽销,今年网上销售有望突破2亿斤,占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倒逼枣农不断提高沾化冬枣品质。

  与此同时,沾化区财政还投资300万元在沾化冬枣博物馆建设了电商产业园,作为电商企业和个体电商的孵化器,设立了会议、培训、接待、物流等中心,预计9月下旬交付使用。2017年,沾化电商协会将与区商务局、京东商城合作举办“第二届沾化冬枣电商节”,进一步搭建沾化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各大电商平台沟通交流的渠道,深化与各大电商平台的合作,不断提高沾化冬枣的知名度和网销市场份额。

  在古城镇“到村网”电商销售中心,店长刘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参加“第二届沾化冬枣电商节”相关活动事宜。2016年,刘孟通过电商销售沾化冬枣130万斤,销售收入达到800万元,目前已网上预订20多万斤,预订款190多万元。(大众网—山东24小时客户端记者 于文婷)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