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鸡龙河湿地公园风光。 摄影 聂昌豹
森林、海洋、湿地是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而湿地是地球上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近年来,临沂市建设24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总面积达3.58万公顷,用心呵护城市之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昔日臭水沟变身国家湿地公园
9月12日,市民周先生带着孙子在莒南县鸡龙河湿地公园游玩,孩子一会儿在草地上跑,一会儿到桥上看荷花,老人和孩子玩得很开心。这里小桥流水,花红柳绿,岸芷汀兰,水鸟翔集,景色宜人,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可谁能想到,没建湿地公园的时候,鸡龙河就是一处臭水沟,行人经过这里纷纷掩鼻。
鸡龙河发源于莒南县涝坡镇鸡山南麓,汇入沭河,流经莒南县城,全长37.9公里,流域面积307.5平方公里,因其形状蜿蜒如龙,故名鸡龙河。“鸡龙河曾是莒南县城北部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污河道,其中城区段河道在治理之前,垃圾成灾,淤塞严重,污水横流,对于这样一条臭水沟,周边居民抱怨不已。”12日,莒南县鸡龙河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夏计龙向记者介绍,“现在鸡龙河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我们莒南县的一张靓丽名片,前来参观、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解决了我县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场所匮乏的历史性问题,每天清晨和傍晚,这儿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从前期立项、规划、建设,一直到现在的竣工、管理,夏计龙见证、参与了鸡龙河华丽转身的全过程。7年前他从县建设局调到这里,参与湿地公园的建设,如今鸡龙河由一条人见人厌的臭水沟变成了市民的乐园,他对鸡龙河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
据介绍,鸡龙河湿地公园总面积4800亩,其中水面面积1900亩,建有2座跨河景观大桥、14道石坝、2座橡胶坝,蓄水能力达185万立方米,防洪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公园内栽植各类苗木123种,建设大小广场24处、停车场14处,形式多变的绿色长廊沿河而行。按照“一河、两带、五区、多点”的布局特点,沿鸡龙河自东向西分为五大功能区,依次为:都市活力区、休闲观光区、湿地生态区、秀水园林区、湿地保育区,每个区域内都建有别具风格的小品节点,如水榭、连廊、如意湖、日月小溪、荷塘月色、亲水栈道、桃红柳绿、石雕石刻园及全民健身中心等。如今鸡龙河湿地公园已达到国家级湿地公园的验收标准,本月将迎来国家林业局的正式验收。
■设全省首家“保护中心”呵护“城市之肾”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国家湿地公园10处、省级湿地公园12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处,湿地保护总面积35793.91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62.0%。2015年,临沂9处国家湿地公园被列为第一批《山东省重点保护湿地名录》。去年,罗庄区武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临沂第一个正式“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临沂的湿地便是这座城市之肾。我市湿地资源较为丰富,湿地类型多样,面积达到5.76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35%,现有湿地植物71科269种,现有湿地动物295种,鸟类资源较为丰富,涉及17目、45科、210余种。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了沂河、沭河、祊河、小涑河和陷泥河等河流综合治理,湿地水环境恢复及水质改善等工程,维护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构建“生态临沂”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湿地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我市成立了全省首家“湿地资源保护中心”。
2016年1月20日,我市印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市建立国家、省、市级湿地公园28处,划定全市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确定县级以上湿地保护名录,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以上,90%以上的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区域水质状况明显提高;实施改造、提升或扩建人工湿地工程,每个县区人工湿地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全面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全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形成良性有序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效益,实现湿地质量和数量同步提高;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湿地保护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支持各种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湿地保护及合理利用开发,促进湿地保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临沂湿地资源为载体,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因地制宜地、科学地开展各项湿地生态研究,保护湿地资源,维护湿地健康。
相关新闻
我市创新四大造林模式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今年我市突出抓好环城防护林带、绿色通道提升、荒山绿化和退耕还林“四大工程”,全面构筑覆盖全市城乡的绿色生态屏障,上半年,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完成造林6016亩,超过年初确定的5955亩的目标任务;退耕还林还果5万亩,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市场的办法,通过主打“工程造林、退耕还林、部门造林、社会造林”四种模式,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实施工程造林模式,实现由“散户造林”向“专业化造林”的转变。有效整合林业、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和国家、省、市生态造林项目,捆绑用于山区绿化。自2012年起,市政府每年列支1000万元工程造林专项经费,中标单位实行工程化管理,现已造林12.4万亩,今年,市财政列支1亿元用于生态工程造林。全市对山区林业重点项目实行生态造林工程化管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苗木优质率均达到95%以上。
实施退耕还林模式,实现了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绿”的转变。在全省率先编制了《临沂市退耕还林还果工程建设规划》,全市25度以上需退耕还林还果的坡耕地共21万亩,今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果5万亩,以发展榛子、文冠果、皂荚、杜仲、元宝枫和油用牡丹等木本粮油作物为主。
实施部门造林模式,实现了由“林业部门单一造林”向“多部门联动造林”的转变。自2006年以来,全市相继开展了三轮市级领导班子包县区绿化、办绿化点,市直部门单位包荒山绿化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绿化荒山8.4万亩。
实施社会造林模式,实现了由“政府造林”向“社会造林”的转变。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造林政策,政府帮助企业大户在置换土地和合理流转土地等环节搞好协调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林业,推动宜林荒山、荒地、荒滩使用权的流转。自2013年以来,全市共有1898家企业、合作社参与山区绿化,吸引社会工商资本20余亿元,全市千亩以上32处成片造林中,80%是工商企业和合作组织造林。同时,我市联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启动了碳汇造林活动,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网站平台上设立了捐款栏临沂专项基金,在全市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的造林投融资机制。
我市湿地公园名录
1.获批建国家湿地公园(10处)
山东武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沭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莒南鸡龙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沂南汶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汤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沂沭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云蒙湖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沂水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平邑浚河国家湿地公园
兰陵县会宝湖国家湿地公园
2.省级湿地公园(12处)
临沂祊河省级湿地公园
临沂兴水河省级湿地公园
平邑金线河湿地公园
平邑仲子河湿地公园
郯城白马河湿地公园
临沭苍源河湿地公园
兰山柳青河省级湿地公园
莒南洙溪河省级湿地公园
费县紫荆河省级湿地公园
费县荷花湾省级湿地公园
费县涑河源省级湿地公园
临港绣针河省级湿地公园
3.已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处)
滨河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这两年楼市升温,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在一二线城市限购的情况下,有不少资金流向省会周边的城市。另一家开发商淄博鸿泰置业也下发了涨价通知:“受新区土地成交价大幅上涨的影响,现公司对旗下所有在手项目价格做出调整。据了解,公告中提到的“竞自持租赁住房面积”在青...[详细]
11日,在燕翅山东侧的姚家西路燕翔小学附近,部分区域已经封闭,搭建起围挡准备进行道路拓宽施工,同时在燕翅山西侧的燕明路南侧,人行道的地砖全部清除,准备进行道路封闭改造施工。整条道路绕行燕翅山北侧,部分路段紧靠砚泉而建,“隐藏”在山中数十年的砚泉有望...[详细]
纪录片热播后,来到家里的游客都要尝尝杂粮煎饼,赶到饭点时刘宗安就端出家里的菜给他们就着。刘宗安、姚方英夫妇今年已分别70岁、69岁,育有一儿两女,儿子在村里也开了农家乐,女儿有时回家帮忙。[详细]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市农委主任由翠玉针对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作出解读。《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使 “新六产”挑起农民增收的大梁。[详细]
近年来,我市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期,青连铁路、济青高铁、潍莱高铁等多条铁路同时在建,明后年这些铁路将陆续建成通车。按照我省铁路网规划总体布局,莱西至海阳至荣成铁路西端将通过潍莱高铁、济青高铁衔接济南枢纽,东端通过青荣城际铁路衔接青岛枢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