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鲁义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工作,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其中,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便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效果。一段水渠变脏变臭了,找人把它清理干净,群众拍手称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水渠又变脏了。原因在哪里呢?刨根问底,循脏溯源,原来水渠上游有居民生活区,有些人总是把污水往渠里排、把垃圾往渠里倒。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就有了,经过一番努力,脏水又变成了清水。这是在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中出现的一幕。日常工作中,身边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场景有许多,可以说不胜枚举。如果我们咬住不放,刨根问底去追、去抓,那么,问题的解决只是个时间早晚的事;如果大而化之、蜻蜓点水地提提要求,没有跟进、没有探究,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决,小问题还有可能积累成大问题。
大量实践和案例启示我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干工作,必须树立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和作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普遍问题中抓主要矛盾,从问题源头的枝蔓中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更好地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刨根问底,体现的是境界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方法与能力、作风与实干。如果没有很高的思想境界,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干工作刨根问底的意识,自然不会有刨根问底的行动。如果没有很强的精于研究的能力和本领,就不可能在刨根问底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没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更不可能去费那么大劲、吃那么多苦、受那么些难为去解决问题。抓工作刨根问底,其实是对党员干部境界追求高不高、责任担当强不强、能力素质硬不硬、工作作风实不实的考量和检验。
“事虽小,不为不成”。拘小节方显大德,细微处才见真功。抓工作刨根问底,首先要重细节。工作大而化之、马马虎虎,干什么都“差不多就行”,低标准、低要求、低目标,将就凑合,就不可能刨根问底。大处说,从中国梦的追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贯彻“四个意识”、“四个全面”到“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从落实“走在前列”目标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都需要从具体问题入手,脚踏实地抓好一件件任务的完成和落实,不能张嘴喊口号,只动口不动手。就是平时一些看似普通的工作、看似一般的问题,真要深究起来、解决起来也并不那么简单。诸如社会矛盾问题化解、退役军人安置、环境卫生整治、安全事故防控、协调医患纠纷、交通秩序规范,等等,哪个不是需要沉下心来刨根问底才能找到根源、拿出办法?即便有了好的解决方案,哪个又不是需要在工作推进中进一步刨根问底,才能把好方案落到实处、让好办法见到实效?没有这种注重细节、刨根问底的精神,就看不到问题、找不到原因、拿不出办法,更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人们常说,厚积而薄发。抓工作刨根问底,要看对问题的研究能力。研究得深透,判断得准确,解决才彻底。研究工作是一种能力,而且对各级干部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工作能力,是一项基本功。现在看,有的干部这种能力还不强,工作想不深、想不细、想不透,事情弄不准、弄不清、弄不明,提出的思路办法往往要么简单空泛、要么大而化之、要么脱离实际,落不到实处,解决不了问题。有的一些所谓“专家型”干部,看似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什么都能海阔天空地侃侃而谈,但真正往深处去想、往细处去行、往实处去做,却都是一些纸上谈兵的东西。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要真正拿出抓工作刨根问底的精神来,做到真重视研究工作、真扑下身子研究工作、真提高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会真正成为研究工作的“专家”,我们的工作才会越研究越明白,我们的事业才能越干路子越宽、越干越有希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政者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抓工作刨根问底,根本靠实际成效检验。比如,当前各级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群众反映的生态环保信访案件,对这些问题,应当深入研究、刨根问底,拿出管用的办法来,但最终要靠解决问题的成效来检验,而不能工作研究一大通、办法想了一大堆,结果问题却依旧在那里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把“求实、务实、落实”的工作导向真正树起来,不务虚功,不摆花架子,实打实地研究、实打实地干,真正在刨根问底的过程中把真招实招硬招拿出来,真正靠狠抓落实、真抓实干把好招巧招妙招用下去,真正以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把“抓工作就要刨根问底”的要求体现在实践中。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