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有个女儿村 全村400户家家种姜(图)

2017-08-16 07:35:00 来源: 中国山东网 作者:

  女儿村入村口的巨型姜雕塑

  神话故事《西游记》里有一个女儿国;现实中,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有一个女儿村。相传唐朝时一官员汛期入村访查,男子皆去堤坝防汛,村中只见妇孺孩童,官员遂称此村为女儿村。女儿村由此得名,称呼至今。

  女儿村位于移风店镇西南角,属即墨、平度、胶州三市交界,西依大沽河,东临流浩河。水源足、沙壤土,非常适合种植瓜果蔬菜。30多年来,村民不种一棵庄稼,全部都是瓜菜当家。

  全村400户,家家种姜,1200亩土地,每年至少种植700亩大姜,剩余土地种植其他瓜果蔬菜,是名副其实的种姜专业村。

  大姜,正月播种,霜降收获,生长期9个多月。8月9日,我们去女儿村探访,和党支部书记李成秋聊起来,听到了很多种姜的趣事。

  “今年价格好,一斤姜3.1—3.2元,去掉成本,一亩地纯收入‘最熊蛋’也得2万块钱,全村今年光大姜收入就得1400万……”李成秋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账。一亩地产量在8000斤到12000斤之间,平均产量10000斤,种一亩姜成本最低需要5000块钱,扣除成本就算姜农的纯收入了。

  “这个算法,出力不算钱啊。要是再雇人管理,那就‘贵面’了。我们这里人工贵,平时一人一天工钱150元,农忙时得翻倍。”李成秋补充说。

  收姜时,流行“估地”方式。买家、姜农相约地头,目测长势预估产量,根据市场行情,给姜农报价,双方商定后当即付钱,买方雇人挖姜运走。

  买家常年活跃姜市,早就炼就了一双“姜眼”,一亩地能收获多少斤姜,打眼一看,八九不离十。有些姜农大咧咧,眼光反而不如买家犀利,常被买家大赚一笔。

  “种姜,就是玩心跳,价格过山车。赚钱年份多,价格低迷时也有,‘姜你军’、‘蒜你狠’的俚语,就是这么来的。”李成秋告诉我们,如果遇到行情低迷,村民就把姜窖藏起来,等价格高了再出手。

  女儿村400户人家,地下至少有400个姜窖,有的一户有三四个姜窖,一个地窖能盛10000斤姜。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