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杨洛书老人正在整理自己的作品。
潍坊新闻网7月16日讯 从潍坊火车站往东北方向驱车半个小时就是寒亭杨家埠,它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齐名,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并以浓厚、淳朴的乡土气息和别具特色的制作工艺而驰名中外,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这里,有一位被誉为“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活化石”的人物,他叫杨洛书。91岁高龄的杨洛书最近正在创作《封神榜》,现在已刻出十多个版样。
91岁也难得清闲
14日,记者来到“杨洛书木版年画艺术馆”,红色大门上贴着门神的年画,在艺术馆大牌子的映衬下,透着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一头银发的杨洛书从里屋走出来,因为长年劳作,背越发驼得厉害,但精神矍铄,身板还算硬朗。杨洛书的艺术馆有两层,生活区和制作年画区合二为一,除了小小的卧室和客厅,其余都是制作木版年画的地方,年画就是他的生活。
制作区摆放着几张桌子,桌子上是工具,还零散放着一些印好的年画,木版随处可见,这些都见证了杨洛书一步一步成为大师级人物。
“今天天热又停电,所以没动工。”杨洛书说,年关最忙,平时也闲不着,一天至少要印上千张年画。他雇着12名师傅,大多四五十岁、手艺熟练,2名刻版,6名印画,还有4名师傅负责装订,每天几乎从早忙到晚。“年画朴实生动,故事性强平时送人、收藏的也不少,所以我们常年印。”杨洛书说。
记者采访时多次被前来买年画的人打断,有人一买就是几十盒。
休息时积累素材
杨家埠木版年画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作为山东潍坊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第十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洛书在潍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7岁开始摸刻刀,14岁时跟父亲学印年画,17岁进作坊当学徒,几十年刀耕不辍。杨洛书说,身为传人,年龄大了但心没老,年画是他一生的坚守。
传承离不开创新。他首创《水浒》木版年画后,又把《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杨家将》等刻了出来,打破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单一人物造型为主的传统模式,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杨洛书每年都会创作新作品。“我在创作《封神榜》,已经刻了一部分,大概有十多个版样了。”杨洛书说,身体状态好时他就多刻点,不爱动弹时就停下来休息,听说书,看看书,积累素材。“不如年轻时候了,那时很快就能完成,现在年纪大了,要刻好只能慢慢来。”杨洛书说。
洋徒弟回国仍写信
“木版年画手艺传承到我这不容易,我不能让年画艺术在我这儿消失。不但不能消失,我还要更好地让它得到传承。”杨洛书告诉记者,为此,他广收徒弟,向他们悉心传授。他还收了“洋徒弟”,希望将这一文化遗产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已经收了20多个徒弟,有沈阳的、济宁的、滨州的,最多的还是本地人。”杨洛书说,这些徒弟中,不少已经小有所成,他的二徒弟王圣亮是山东惠民清河镇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清河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他每年都来我家,有时候我也去他那儿,平时电话里也会传授一些刀刻手法等。”杨洛书说,他还有两名日本徒弟,其中一名叫内山直子,人实在、聪明,又肯吃苦,在他看来是块做木版年画的“好料”。内山直子回国后,每年还会给他写信。
“除了徒弟,还有我的儿孙,我希望他们把这项民俗艺术传承下去。”说到这里,杨洛书眼中充满了期望和信任。
记者 刘江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敬爱的叔叔阿姨,你们的爱心,你们可敬的品德,使我们对遥远而陌生的淄博充满向往。去年11月23日,昂仁县举办“手牵手爱心传万里,心连心淄藏一家人”爱心捐赠仪式,藏族学生普琼扎西接受捐赠后动情地说。[详细]
近期,泉城济南各大高校开启暑期学子返乡高峰,山东省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们也不例外,由于他们身体自身原因行动不便,山东黄金出租公司派出了15部星级出租车,载着他们踏上返乡之路。到了车站,星级队员帮助学生们将行李箱取出,并把他们送到等候厅候车,学生们对黄...[详细]
作为亚洲最大被动式公共建筑,在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中心,你能享受到——于是,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中心“主动优化”智能楼宇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西门子,成为了聚光灯下的焦点。[详细]
其实,除了这可歌可泣的婚礼临沂人盼了多年的海也终于盼来了名副其实的【临沂港】7月15日凌晨临沂市气象台将暴雨预警升级为了最高级别的红警临沂城从此开启了“威尼斯”模式[详细]
将采煤机推进海底,填补了国内空白的中国唯一海底矿——山东龙口北皂煤矿目前已全面停产,10月底将关井闭坑。该项目可为北皂煤矿安置员工1000人左右,为北皂煤矿实现平稳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详细]
十三五期间,山东将积极推进企业降低能耗,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内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根据省“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部署,山东将以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为目标,积极推进信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