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门楼 藏身平民家

2017-07-11 12:07:35 来源: 中华泰山网 作者:

  刘汝新在拆卸大门下的挡板。

  雕梁画柱的中式传统风格现如今不断地出现在影视作品及仿古建筑中,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难寻当年真迹。然而幸运的是,在泰山区邱家店镇南王庄村,有这样一处数百年历史的青砖小瓦的清末北方门楼,门楼外是喧嚣的城市,门楼内是淡然的隐居,让居于此的人们得以体验恍如隔世的味道。现如今,门楼虽不完整,但与村落里的一处普通民居连接在一起,并还有老人在此居住,让古老的故事得以传扬下去。

  雕刻精致的门楼一角。

  刘氏传人守护百年故事

  据《泰山区文物志》记载, 位于泰山区邱家店镇南王庄村的刘氏门楼,为清末北方的典型民居建筑,青砖小瓦,卷棚硬山结构,高约4米,宽3米,进身约6米。该门楼为石头台阶,两侧配有石头门墩,大门两侧有精美砖雕,屋檐下有木雕。此门楼原有左、右配房,建筑规模较大,现已经过多次翻修,为刘姓老宅的残存建筑。

  77岁的刘汝新老人和他的老伴现在还居住在刘氏门楼附近,这对夫妻像是历史的见证者与讲述者,向前来打探的人一遍遍述说门楼的故事。“听老一辈传下来的说,这处门楼有大约三四百年的历史,当时是一个同村要考武举的刘姓人氏盖起来的,当时除了门楼还有与之相通的很大一处院落。”刘汝新向记者介绍说。

  这处门楼原本并不属于刘汝新祖上的财产,刘家原本在村中十分富有,家中拥有大面积的厅房,后来家道逐渐衰落,就拿厅房换来了如今的这处院落,至于自己的家族何时搬来这里,刘汝新表示并不十分清楚。自刘汝新记事起,院落就已破败,曾经的堂皇只留在家中老人的口口相传中。

  据刘汝新回忆,现如今保留下来的这处门楼,也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门楼上方原本有一道大脊,因为太沉又年久失修,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就拿了下来。”刘汝新介绍说,“门楼顶部的部分小瓦也都换成了大瓦片,但是下雨时顺雨水的滴水还保持了原样。”

  老宅残存精美砖雕门楼

  在老人的指引下,记者仔细端详了这处见证历史变迁的门楼。顶部斑驳的青瓦冒出少许绿苔,下方的檐梁上雕刻着精密繁复的纹饰,两侧的门柱上对称地刻有砖雕雕花,中间有专门安放牌匾的地方。

  “不知道当时用了什么材质的粘合剂,砖石之间一丝缝隙都没有。”刘汝新说,先人的智慧,直到现在仍然让后人不得不赞叹不已。右侧的石柱上还出现了很多小的窝洞,刘汝新说这是从前孩子们游戏时抠掉的。大门下方有专门的木质门挡,可以随意的拆卸及安装,说话间刘汝新便向记者演示了挡板的安装。在院内观看这处大门,内部还有木质结构的梁架,与砖石的主体相结合。“这些椽子都是砖木结合的,檐板都已经换过了。”刘汝新说。

  由于年岁已久,这处门楼的木门处已经十分斑驳,刘汝新曾经想要重新粉刷一下大门,但是几乎每年都有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这里拍照留存资料。工作人员都会反复叮嘱,建筑切勿做任何的彩画,所以刘汝新也就打消了改造的念头,让大门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特点。

  老人还原老宅旧日陈设

  走进刘汝新现在居住的这处院落,绕过进门的照壁后,是一处开阔的院子,刘汝新和老伴范俊兰在这里种了黄瓜、豆角等蔬菜,还栽种了象征吉祥的石榴树。这一片绿色的掩映,让人很难想象它原来的模样。刘汝新凭借着一些已经逐渐在远去的记忆,带记者还原了一下几十年前这处院落的陈设。

  “这里全都换了,本来从大门进来后还有一道玄门,旁边放着一处石碾,当时的大门可以一直通到我们现在居住在后面的一户人家,中间还有一道门,平时不会打开,只有逢年过节和红白事时才会开。”就出生在这座院落的刘汝新向记者还原起儿时的画面。由于老建筑年久失修后几经翻新,又经过分家,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而在院落中还有一些老物件的存在提醒着大家这里曾经有过的历史。

  在院子中散落着一处老石碾的碾盘、碾砣。刘汝新说自己也记不清它的来历,几年前有来收购文物的曾经赞叹过这处碾盘的精致纹理。而最让刘汝新遗憾的是,家中原来还有非常有年头的箭身和箭头,让自己烧火和卖掉了。“以前不太懂,这个院落之前是武举人家居住的,所以会有这些东西遗留下来。”刘汝新对现在院子里还保留的剩余的老物件倍加地珍惜。

  在刘家的客厅中,还摆放着主人都说不清来历和年头的书案,拉开书案的抽屉,里面还有保留下来的已经残破的古籍和刘家兄弟当年的分家单。“这些都快被老鼠咬坏了。”卧室中的藤床也在诉说着它的历史。“这张床也一直传了下来,藤子已经烂掉了,但是木头的床板依然完好。”让刘汝新颇为遗憾的是原来家中的一对康熙双瓶也流失了。在院子里单独的一间南屋中,还存有供奉祖先牌位的竹楼。竹楼为楔形构造,没有一处钉子,全部靠组合构成。对于这处竹楼,80岁的范俊兰印象颇深。在五十多年前嫁进刘家时,这里供奉了满满的牌位。在南屋中还有一个四层木质的大型食盒,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十分罕见,是之前在清明祭祀及吃面时为整个家族来服务的。

  能否颁发证书进行保护?

  坐在雨后充满绿意的院子中,刘汝新和范俊兰老人向记者表示,对于居住了几十年的这处老宅充满了感情。

  “当初分家时我的兄弟另盖了新房,但是我在老屋里住得特别舒心。”刘汝新说,自己和老伴现在的身体还都十分硬朗,晚上没事时就和街坊四邻一起聚在房门口乘凉。“屋门口凉快,大家也喜欢到我这里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断有村民向记者表达,对于刘家的这处门楼和老宅都特别熟悉,是拥有两千七百多人口的南王庄村这个大村中的一宝。

  站在屋外向四周看去,新修的路面平整有序,周围盖起了座座新房,还开有服务村民的便利店。面对着村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刘汝新表示,孩子们都在实力居住,自己还会继续留在老屋中,感受着一份幽静、自在和独有的古老韵味。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我做一下鉴定,或者颁发相应的证书,让我对老门楼的保护心里有底。”刘汝新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 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

    11.jpg

    按照批复,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四至范围为:东至腊山河西路、京台高速公路一线,西至津浦铁路、济西编组站一线,南至小清河、槐荫区与市中区界一线,北至黄河、G35高速公路一线。省政府要求项目建设要符合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节约集约...[详细]

    07-11 07-07新锐大众
  • “泉城夜宴”将点亮夜济南 39个故事用光与水讲给你听

    11.jpg

    褪去一天的暑热,泉城夜幕降临,去哪里寻觅“夜济南”?如今,城市里的灯光不再局限于照明,已被赋予新的时代文化内涵:或时尚大气,展现济南发展成果;或传承历史文化,讲述千年古城故事。记者日前了解到,“泉城夜宴”规划将以大明湖、环城公园“一湖一环”为重点区...[详细]

    07-11 07-07济南时报
  • 移动支付如何更安全,四分之一受访者遇到过诈骗

    11.jpg

    早晨起床后在路边小吃店吃个早餐,用手机支付就能买单,还能享受折扣;午饭晚饭叫个外卖,下单后直接送到桌边。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所都出现了移动支付的身影,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移动支付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其本身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详细]

    07-11 07-07齐鲁晚报
  • “科学号”青岛再出发,赴南海“练兵”

    4de2f6b6-f1cb-4a3b-9efa-bbb4ba240f9f_jpg.jpg

    10日一大早,“科学”号科考船缓缓驶离薛家岛码头,执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WPOS)2017年南海综合调查任务。本航次科考任务中,第一航段的首席科学家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俞建成研究员,第二航段的首席科学家为中...[详细]

    07-11 09-07半岛客户端
  • 用雷霆手段扫荡蝇腐 济南打造基层政治生态“艳阳天”

    ★今年前6个月,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0起,处理22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3人;★先后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49 起、处理32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3人;[详细]

    07-11 13-07济南日报
  • 龙青高速全线明年年底通车 烟青2小时直达

    7月9日,记者在市交通局的民生热点看到,市民对“龙青高速何时通车”关注度较高。工程起点至姜山立交段采用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8.0米;机场立交段至终点采用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34.5米。[详细]

    07-11 13-07水母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