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80周年|89岁山东老人终圆梦 小时候的抗战歌曲传回母校

2017-07-08 00:07:04 来源: 闪电新闻 作者: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张孟武将曲子交到自己的母校泰安市肥城边院镇东向小学校长手中。

  张孟武向记者现场演唱抗战歌曲。

  张孟武和他的老伴正在收看山东卫视《早安山东》。

  “太高兴了,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像打了一个大胜仗”。89岁的张孟武捧着刚谱好的曲子,像是捧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7月7日,他郑重的将曲子交到自己的母校泰安市肥城边院镇东向小学校长手中。

  89岁老人有个多年愿望:小时候的抗战歌曲想传回母校

  80年前,1937年的7月7日,卢沟桥的枪响,打破整个中国的平静……

  80年后的今天,一位身在江苏的89岁山东老人,唱响了一曲难忘的抗日歌谣,讲述了旋律背后难忘的儿时回忆,和埋藏在心中许久的心愿——把80年前山东人自己创作的两首抗日歌曲传唱下去。

  “日军卢沟桥演习,用机枪大炮袭击,发兵占领绥察冀,又来进攻山东山西……”

  唱起这首歌谣的人,叫张孟武,是一位在南京工作的退休老教授,老家山东泰安。他所演唱的歌谣,正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当晚,自己的小学老师连夜所做。

  “那时我即将升入三年级,七七事变爆发了。第二天开始,学校就上午上课,下午高年级同学和老师上街宣传抗日,低年级的同学就在校内听老师讲日本侵略罪行,有两位老师教唱了这两首抗日歌谣。”张孟武依然清晰记得两位老师的名字袁崇新、董奉五。

  抗日战争爆发后,家乡人民的不屈抗争,让张孟武深深铭记。

  19岁那年,张孟武到江苏南京读书,并成为一名政治历史方面的教授,多年来,记忆里有回不去的乡音,和童年里两首抗日歌谣——《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抗战的英儿强咱中华》。

  现在,张孟武年事已高,腿脚不便,想征集懂音乐的志愿者,在抗战80周年的日子里,帮忙把这两首歌的乐谱记录下来,寄给曾经的母校——泰安市肥城边院镇东向小学,让老家的孩子,能重新唱响当时山东人自己的抗日歌谣。他说:“我想通过这两首歌,告诉现在的孩子们,当年他们的祖辈,在抗日战争中受的苦,进行的奋斗,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对80年前积极参与抗日活动的老师、同学和当地居民,是个极大的安慰。”

  鲁苏媒体联动:曲子谱完小学校长赶往南京 愿望终于达成

  在得知此消息后,山东卫视《早安山东》、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携手江苏卫视《新闻眼》、荔枝新闻,鲁苏两地联动,为老人圆梦。

  闪电新闻记者在7月6日第一时间联系了张孟武老人的母校——泰安市肥城边院镇东向小学,将老人的心愿转达给了校方。6日下午,记者与东向小学校长杜尊岩和一位老师一同来到南京,希望帮助老人完成心愿。

  “一来是去看望老校友,二来是整理张孟武老人保存的80年的珍贵抗日歌曲资料,让家乡的孩子们能够了解这些珍贵的经历,并传唱下去。”杜尊岩说。

  见到母校校长,张孟武有些激动,握着杜尊岩的手久久不放:“母校的校长,就是我的校长。”在屋里坐定,张孟武急切的问起了他记忆里的一切,母校最早的校舍还在不在?村里的小学同学还有没有?说的最多的还是念念不忘的抗战歌曲。

  在江苏卫视《新闻眼》栏目的征集下,志愿者已经帮助老人谱完曲子并制作了小样。7日上午,在老人的家里,他郑重的将曲子交到自己的母校泰安市肥城边院镇东向小学校长手中。“太高兴了,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像打了一个大胜仗”。张孟武说。

  编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山东乃至全国的的孩子们把山东人自己创作的抗日歌谣传唱下去。

  (闪电新闻记者 孔冠军 尚菲菲 刘岩 李洋 王鹏报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