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的《骗经》告诉我们,人类的智商进步不大……

2017-07-06 14:36:54 来源: 新锐大众移动端 作者:

  近日,四川一男子张华遇见另一名男子搭讪,该男子手上拿着枚金灿灿的钱币,并称这枚金币能卖到6万元钱,但现在急需用钱,可以便宜点卖出。于是,张华将自己8000元的救命钱买了这枚“金币”。事后张华发现,这枚“金币”只是一块包着金色锡箔纸的巧克力。

  骗子虽被绳之以法,骗术却层出不穷。其实骗术来来回回变形,难以掩盖的是人的欲望和疏忽。早在500年前,浙江人张应俞便著书《骗经》,又名“杜骗新书”(全名“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来揭示各种骗局。此书可能是中国第一本以“诈骗”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四卷(每卷前有版画插图一幅),将八十三则关于江湖骗人与防骗故事汇编成二十四类,并在每则故事末附按语评论。

  在《骗经》中,作者以剖析江湖骗术的原理、手法为入口,以杜绝欺诈现象为编撰目标,以时事为底本,以写实的手法,总汇五花八门的骗局、骗术,并在每则故事末附按语评论,具有史料价值,足以作为晚明社会之侧写。

  该书的大致目录如下:卷一:脱剥骗,丢包骗,换银骗,诈哄骗,伪交骗,牙行骗,引赌骗;卷二:露财骗,谋财骗,盗劫骗,强抢骗,在船骗,诗词骗,假银骗;卷三:衙役骗,婚娶骗,奸情骗,妇人骗,拐带骗;卷四:买学骗,僧道骗,炼丹骗,法术骗,引嫖骗。

  “职业骗子必读书目,明代张应俞所著,每一篇都是文言小品文,文风清丽,笔法生动!书中将骗术归纳为24种,如拐带骗,法术骗,丢包骗,诈哄骗等等,可以直接对应于现在的拍花子,街头棋局,捡皮包分钱,手机短信诈骗等。看了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不幸的事实,人类的智商在五百年间进步不大……”有读者曾如是评价该书。

  在书中,便有“设假元宝骗乡农”一案,与巧克力充当金币一案类似。故事说的是曾经有一农人,辛苦耕田,服食淡薄,但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小日子也很殷实。外地有骗棍到此地方,知这乡农性贪识惘,于是打听到这农人某日在某处耕田,便预将假元宝二个重一百两,埋藏其处。等乡农正在力耕之时,贼棍故意在其山畔,作左寻右寻状。

  乡农很好奇,便前来问曰:“你这人在此寻甚么?”棍云:“我在此寻些东西,你问我则甚?”乡农只得默然。棍又认此树,复认彼树,如有所失状。乡农又曰:“你这人好笑,只管满山认树何为?”棍曰:“实不相瞒,我先父往岁曾被流贼所劫,亦同入伙。后来银子甚多,孤身难带,将银埋在各处,留下一帐登记,欲再来取,不幸死矣。今我依帐来寻此处树下的,不知哪个树是。幸遇你在此,可来助我寻。若寻得,分些与你不妨。”

  银子骗局的大网逐渐拉开,这乡农果然带锄同寻。真是巧合,在一树下,寻得元宝二个。棍装作十分高兴地说:“此若寻得,则他处皆可寻了。我实肯分些与你,只是此处无槌凿。”又曰:“此银我无贮藏所在,不如去你家下,代我寻完,分数个元宝谢你,尊意如何?”乡农云:“甚好。”

  “但我与你素不相识,一旦至家下来往,岂不招人疑猜?”棍云。“当诈称是何亲故方好。”乡农云,为了得到银子,真是失心疯一般:“有了。我妻子有个弟弟,六七岁时曾被拐卖到别处,至今无下落。你就当是我妻子她弟弟,回老家来看取姊姊、姊夫,有何不可?”遂将妻父、妻母姓名形状,一一对骗棍说讫。

  乡农将骗棍领到家里,叫妻子出来相见,心中起疑问,自言自语道:“弟弟面貌,咋跟我不大像呢?”骗子回答说:“我被骗到外省,那边风水不同,以此不类。”其妻又问云:“我父何名,形状何如?母何名,形状何如?”其棍对言不差。

  农人之妻又问:“我叔何名,形状何如?”骗棍应曰:“我小时出去,只记得父母,记不得叔了。”妻遂信之。杀鸡烹鲜,设为盛馔,以待其弟。乡农兄弟诸人,各设席相待甚厚。骗棍对“姊夫”说:“我要些零碎银用,可在你家取过十五六两,与我杂用。”乡农便将自己的真银十馀两,给骗棍用。

  过数日,骗棍与姊夫查看老父亲留下的藏银记录,还有元宝十馀个在某山某庵中。其庵无人居住,姊夫带饮食二盒,挑至庵中。其实,骗棍在那预备的小贼早已等候多时,即将乡农背缚于柱中。两个小贼抽出牛尾尖刀,再三恐吓要杀之。骗棍假装劝阻道:“我受姊夫厚款,吃得他兄弟鸡鱼多,勿杀我姊夫。”三贼将饮食吃了即去。这乡农叫天不应,入地无门。

  至次日午后,一牧童至,乡农叫救命,得解缚归家。妻子问曰:“何待今日方归?我弟弟咋没回?”乡农应曰:“勿说他,勿说他。”至今被人骗者,俗语曰“勿说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