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在众人面前不敢咳嗽,不敢打喷嚏,不敢放声大笑,不敢手提重物……有人甚至有人躲避掉正常的社交生活,无缘工作、家庭的重要时刻。让她们困扰的就是被称为“社交癌”的尿失禁。
本周是第八个世界尿失禁周,今年的主题是“别因尿急/尿频错过家庭的重要时刻”。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科举行“世界尿失禁周”义诊宣教活动中,专家表示,尿失禁可防可治,及时就医可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告别“社交癌”。
齐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史本康介绍,女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目前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尿失禁主要分为压力性、紧迫性和混合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发病率最高,占所有尿失禁中的50%。
尽管有近一半的女性存在尿失禁问题,然而真正得到合理治疗的女性却是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女性对尿失禁认识不足,以为是女性的正常生理现象,无须看医生。还有些患者羞于启齿,不愿就医。她们不得不长期依靠护垫,很多人反复泌尿系感染、阴道炎、周围皮肤炎甚至溃烂,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专家表示,压力性尿失禁可以治疗。常见的治疗手段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盆底肌训练、减肥、戒烟、改变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等,一般建议在手术治疗前先尝试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存在有效率低,药物副作用明显等情况,所以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者拒绝保守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史本康教授特别提醒,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治疗,都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哪些女性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专家表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相关: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45~55岁。
(2)生育:生育胎次越多,尿失禁的发生比例越高;初次生育年龄在20~34岁间的女性,其尿失禁的发生与生育的相关度高于其他年龄段;生育年龄过大者,尿失禁的发生可能性较大;经阴道分娩的女性比剖宫产的女性更易发生尿失禁;行剖宫产的女性比未生育的女性发生尿失禁危险性要大;使用助产钳、吸胎器和缩宫素等加速产程的助产技术同样有增加尿失禁的可能性;大体重胎儿的母亲发生尿失禁危险性也大。
(3)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紧密相关,两者常伴随存在。
(4)肥胖: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显著增高,减肥可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5)种族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
专家推荐了两种非手术治疗尿失禁的小办法!
1.盆底肌训练
此法方便易行、有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
2.减肥
肥胖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明确相关因素。减轻体重有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肥胖女性,减轻体重5%~10%,尿失禁次数将减少50%以上。
如何预防:
根据尿失禁的常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家族中有尿失禁发生史、肥胖、吸烟、高强度体力运动以及多次生育史者,如出现尿失禁,应评估生活习惯与尿失禁发生的可能相关关系,并据此减少对易感因素的接触机会。
此外,在产后及妊娠期间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可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训练的最佳时机是妊娠20周起至产后6个月间。
方法:每天进行大于或等于28次盆底肌收缩,训练最好在医生的督促指导下进行。每次包括2~6秒收缩/2~6秒舒张×10~15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26日,山东省安监局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会上,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安监局已经开始部署危化品“大快严”紧急行动,并于今日组织召开了执法检查动员培训班。进入六月份以来,我省安全生产事故比较集中,特别是6月5日,临沂今誉石化发生罐车泄漏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详细]
近日,人社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目前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联网接入工作顺利推进。截至2017年6月19日,30个省份和新疆兵团均整体或部分接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开通327个地区和1870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详细]
6月26日记者获悉,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项目浆水泉隧道将于7月贯通,确保该线路全线年底开通。(新锐大众记者 李勇 郝雪莹 通讯员 张涛 报道) 济南:全国最长双向八车道公路隧道7月贯通 济南:全国最长双向八车道公路隧道7月贯通 济南:全国最长双向八车道公...[详细]
6座水库低于死水位,7座水库库干,主要河道干涸或断流,近20万人临时性饮水困难,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34亿……26日,青岛市水利局局长赵兴书就青岛市当前旱情及抗旱情况进行了通报。[详细]
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共同主办的“2017陆家嘴论坛”6月20日、2[详细]
6月26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公款存款行为的通知》,整顿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