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三生共融”人与桃花相映红
——看临港区如何建设生态活力之城
◎记者 王海潮 通讯员 刘岩 程昱
初夏的林泉河,在阳光下美得像一幅画——水面莲叶接天,水鸟徜徉其间,鱼儿不时浮出水面。林泉河,寓意林茂泉清,寄寓着临港人对自然生态的美好向往。
“我们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的立区理念,从建设之初就将生态涵养、生产转型和生活转变有机结合,坚持产业和城市互动共兴,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建设一座产业强、社会和、生态美的绿色活力新城。”临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于文江说。
在这一发展理念的引导下,近年来,临港区大力实施林泉河湿地工程,持续开展全民绿化行动,全面启动大气、水、山体治理工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一幅幅优美的山水长卷在临港铺展开来。
“三生共融”理念
催生绿色发展
临港区自成立特别是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以来,一直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理念,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实现生态涵养、生产转型、生活转变有机结合,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与其他国家级开发区一样,快速成长的临港区也面临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的难题。
对此,临港区的回答坚定而明确:坚持生态立区,不能等工业化完成了再建设生态文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不通,也不能走,走不起。
思想引领行动,理念指导实践。最近三年,临港区密集出台保护生态环境的系列文件——
2015年,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2016年,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巩固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2017年,出台《临港区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提出今年年底前,全面实行河长制,建立起区、镇两级河长体系以及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
一项项绿色规章制度,一个个创新举措,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一条结合地方实践的“绿色发展道路”渐次清晰。
生态格局重构
造就水清岸绿景美
林泉河何以从河面宽度只有二三十米,水浊、岸边垃圾较多,沿线环境较差,变成如今的水清、岸绿、景美?
这得益于临港区2014年开始实施的林泉河湿地工程建设。该工程将水体治理融入生态修复,在流域内铺设污水管网,同时加强沿岸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缔采沙,使水质由劣V类提升为V类;清理淤泥,拓宽河道,宽的地方达五六十米;全长4.8公里的河流集合“河、湖、坝、桥、洲、湿地、游园”多种元素,今年还将重点打造三座跨林泉河桥梁,形成一桥一景格局,勾勒出“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景观体系。
自东北向西南蜿蜒而流的林泉河犹如一条“绿色长廊”,形成临港中心区最重要的自然生态体系,不仅有上千种植物,还吸引了白鹭、红隼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来此栖息繁衍。去年秋天来了一批“稀客”——200多只白鹭,临港区也因势利导,设置了3个白鹭洲,吸引更多白鹭来落脚。
“林泉河是全区的生命之河、景观之河和发展之河。”临港区市政处相关负责人说,以湿地公园为中心轴,新型社区林立、商贸地块加快开发,带动中心城市生活圈、商贸圈、产业圈加速集聚,为城市发展蓄积了足够的生态空间。
林泉河的生态巨变,是临港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过去几年里,临港区重构山、水、林、湖、湿地等为一体的生态格局,努力守护着诗意的生态环境:
水——启动山马河治理工程,清淤疏浚、修筑堤防、新建护岸工程,建成后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作为米山水库的上游水源保护地,临港区加快推进保护区污水管网建设,督促重点污染企业提标改造,切断污染来源,同时成立联合执法组,打击保护区内违法行为,保证威海市区居民饮用水安全。
山——在正棋山开展森林抚育,关闭采石场,恢复山体生态;依托汪疃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整合现有农业资源,建设配套设施,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园区。 林——由临港区文峰集团建设的威海市植物园,将汇集具有胶东半岛特色的植物物种,打造集植物汇集、科普教育、生态产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威海生态新地标;在全区开展植绿护绿行动,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推动城市建设上档升级。
责任企业争先
掀起绿色转型浪潮
在威海中玻镀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玻”)的控制室内,工作人员在监控3条生产线窑炉烟气脱硫脱硝工程的运行情况。
“随着环保标准和监管不断严格,这几年,我们一直没有停止推进脱硫脱硝工程的脚步。”中玻总经理助理王飙鹏介绍说,去年,在原有工程基础上,采用国内领先的SCR技术,实施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年减排二氧化硫401.43吨、氮氧化物3122.28吨、烟尘89.2吨,同时还能节约原料成本几百万元。
王飙鹏告诉记者,排放物的相关数据通过网络系统传至省里,市民也可以通过“蔚蓝威海”APP实时查看。
如果说中玻是传统企业转型绿色发展的典型,那么,临港区还有一批新兴企业,瞄准环保产业的商机,利用先进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全区的绿色担当,威海萌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代表。
历时6年,萌加成功研发环保油,这种环保油燃烧产生的热量是煤炭的2倍,且燃烧产生的排放物远低于国家和省的环保标准。基于该环保油,他们研发的配套供暖设备在全市3个镇200户居民家中推广,平均每年为每户节约1吨煤,已入选省级农村供暖项目试点。
从企业放大到全区,临港工业经济要上档升级,必须坚守环保红线,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临港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动力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经济转型,把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发展优势。
对此,临港严把项目准入关口:符合产业调整要求,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票否决。最近几年,每年区里因为环评拒批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就有五六个。
化工行业是临港区重要产业,同时也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为此,临港区规划建设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园,承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环保的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入园企业将实施厂区规范化、绿色化改造。
在减少污染存量的同时,临港区还优化环保增量,孕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临港区将突出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信息、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威信光纤、马夸特等一大批环境污染少、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相继落户,一股绿色浪潮在临港工业经济中蓄积澎湃。
城乡百姓受益
共享更多绿色福利
6月16日上午10时许,临港区黄岚办事处胡家北村口,不少人提着大桶水从取水处走出来,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插上卡就能出水,水质也比之前强多了!”村民刘友娥说,之前村里吃的是没有净化处理的自来水,需要烧开才能喝,自从村里今年安装了处理设备,水质问题一下子解决了,最近气温高,干完活回家直接喝就行了,不仅味道甘甜,而且喝着放心,村里的老百姓都赞不绝口。
去年年底,黄岚办事处投资140万元,为胡家北、山马于、山马邹、山马埠等35个自然村引进净化水设备,各村村民都喝上了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安全水和放心水。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已由过去的“盼温饱”变成了现在的“盼环保”,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正在逐步提高。
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临港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中心城区,临港区拿出最好的地块、最好的规划、最好的施工,高标准建成嘉和社区、上河小镇、正棋花园和林泉花园四大新型社区,集中安置中心区拆迁群众,让城市因水而兴、群众依水而居,优先享受到区域开发建设的成果。
在西部地区,临港区积极推进建设美丽乡村,以实现“绿、美、亮、净”的生态乡村全覆盖为目标,实施改房、改厕、改水等“农村七改”工程,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环境宜居水平。
不仅如此,临港区还向生态要效益,引导农民发展观光园、采摘园,同时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更丰富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将生态效益“变现”为群众致富福利。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近日,为推进山东省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助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在北京举行了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项目推介会。在吸引央企、各省市国有企业布局建设重大项目的同时,山东将注重投融资合作模式创新,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选择。[详细]
自从去年年底传出山东省要扩大艺术类统考专业范围,将文学编导类专业纳入全省统考的消息后,一直备受关注。今天,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文学编导类统考与美术统考同时进行,考试科目共两科,分别为文学艺术常识、影视评论与创作,满分300分。[详细]
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25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复兴号”。 [详细]
一直以来,县乡道路一直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最近,行人过路自动预警系统的高科技设备在济宁一段事故多发路段现身,该系统能对过路的行人和车辆进行路口提前双向提醒,明显减少了事故的发生。[详细]
荣成开展礼让斑马线、规范停车文明出行等主题活动,营造起讲文明、重礼仪的浓厚氛围。“‘爱的罚单’是荣成三联单制推行‘规范停车,文明出行’文明劝导活动的一部分。荣成大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了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的普及率和知晓率,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详细]
近日,本报连续对济南腊山北路南段瓶颈路拓宽工程沿线拆迁进展缓慢,影响施工推进进行了报道。目前腊山北路南段列入瓶颈路改造范围后已经按计划开工,但目前仍无法给出新的时间表,只能争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