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YMG记者 唐克 摄
水母网6月11日讯(YMG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郝俊杰 马黎)昨天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毓璜顶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内,40多位胶东地区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及手工品代表人集体亮相,现场制作烟台绒绣、烟台剪纸、麦草贴盒、葫芦雕刻、烙画、莱州毛笔、莱州玉雕等工艺品,令市民叹为观止。
非遗“大腕”集体亮相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毓璜顶公园非遗体验中心,40多名非遗传承人带着自己的作品亮相,吸引了很多市民围观。
“栖霞砂大碗”的传承人孙德民今年已经59岁了,只见他用手轻轻扶着泥坯转动,不到一分钟沙大碗就出现在大家面前。孙德民是栖霞市臧家庄镇东山庄村农民,16岁开始跟随父亲做坯烧窑,烧制大砂碗已经40多年了。“用沙碗做出来的饭,格外香。”孙德民说。
葫芦烙画的制作现场,传承人张福松用烙铁直接在葫芦上作画,几笔下去,勾勒出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用烙铁能够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让画面更有立体感。”张福松说,但是烙画对制作人的美术功底要求很高,所以学习起来有点难。
非遗作品更加接地气
“原以为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今天一看,都很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市民徐静带着女儿一起逛非遗展,收获了大大小小的手工艺品十几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变化。记者看到,有300多年历史的花饽饽,以往在制作会使用大量色素,好看不能吃。如今的花饽饽,不仅外观好看,还是纯天然手工制作。“五颜六色不是染上去的,而是提取的天然果蔬汁,绿色为菠菜的颜色、橙色为胡萝卜的颜色、红色为红曲米发酵的颜色、黄色为南瓜的颜色。”制作人告诉记者,经过改良之后的花饽饽打开了市场,婚庆、孩子百岁、老人寿宴更加倾向于这种自然健康的食品。
一度被人遗忘的手鞠球,经过改良之后,焕发了新的生机。作品代表人祝薇薇现场制作手鞠球,一根细线在她手里飞转着,各种形状的“花瓣”便绽放在线球上。祝薇薇介绍,以往手鞠球造型普通,但是实用性并不强。“现在手鞠球可以放进去纸条,写上祝福,作为礼物送给别人;也可以放入中药,做成配饰随身佩戴;还可以放入艾草等驱蚊中药,作为挂饰带在孩子身上。”祝薇薇说,现在最小的手鞠球也要买60元一个,很受欢迎。
非遗融入时尚元素
非遗体验中心内,一根普通的麦草在曲学坤手里变得充满生命力,开屏的孔雀翩翩起舞,引颈的仙鹤展翅欲飞。
麦草贴盒曾经风靡整个八十年代,当时莱州沙河镇有近千人从事制作麦草盒,主要是进行出口贸易。曲学坤继承父亲手艺,通过不断摸索学习,对麦草贴盒融入了很多时尚元素,经过创新后的麦草贴盒被制作成一个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热销。
在莱州毛笔展示区,制笔匠人张庆林,向记者展示了“毛笔的世界”—————8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的莱州毛笔,令人叹为观止。从17岁开始学习制笔的张庆林今年已经57岁,从他手里制作出来的毛笔不计其数。采访过程中,不断有市民前来买毛笔,“现在画画的,写字的人很多,已经有一批固定客户了。”张庆林告诉记者。这几年来,非遗的展示活动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在传承大军中,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夏季越来越多的垂钓爱好者也来到海边,因为在这里,工人建起的海洋牧场正成为鱼虾的天堂。“你需要什么样的礁型,跟你海洋牧场发展是什么样的方向有关系,你要搞休闲海钓,增殖鱼类资源,就得投大型构件。[详细]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批复》,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详细]
2017年6月10日17时04分,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华山,两名游客在半山腰迷路,其中包括一名6岁小男孩。在判断大概位置后,救援人员终于在华山东北方向的半山腰上看到两名被困人员(父子关系)。[详细]
昨天,在第三海水浴场,市环保局、市体育总会、市潜水协会联合组织第三届 “让岛城的大海更加蔚蓝——保护环境 清洁海洋”主题宣传活动,来自市潜水协会的8家潜水俱乐部的数十名潜水志愿者下海打捞垃圾。来自企业、高校、中小学校和“绿飘带”“青岛在行动”等公益...[详细]
11日,山东大学2017自主招生考试开考,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带着考生前来一“试”身手。” 虽然比高考难,但是跟竞赛比起来,相对容易,有些竞赛获得者考生表示,参加过英语比赛,所以感觉题目比竞赛题目容易。[详细]
11日,在刚刚结束的考试,学生们走出考场,据悉上午结束的是语文考试,作文题目:醒来,写一篇记叙文,考生反映题目简单 根据济南市教育部门的安排,2017年济南初三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今日开考,考试时间为6月11日-13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