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40年 昔日“独木桥” 今朝“成人礼”

2017-06-05 09:29:00 来源: 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作者: 李红佳

  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场迟了11年的考试

1978年春,广饶县周楼中学欢送4名教师升学留影。

  1977年,中断了11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听到这一消息,当时的垦利民办教师段思科激动万分。已是三个孩子父亲的他,考虑过后还是决定参加当年高考——那一场迟了11年的考试。段思科排除困难,在当年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考取了北镇师专。这一考改变了包括段思科在内的一批人的命运。退休前,段思科已是市委党校副校长、党校教授。

  据记者在东营教育史馆了解到的资料,我市地域内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就有“清华生”、“北大生”。1961年崔克明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是我市地域内第一个考取北大的学生。1963年牛俊民考入清华大学冶金工程系,是我市地域内第一个考取清华的学生。然而之后,1966年到1976年,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年10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老老少少”争相报名,积压十一年的历届中学生,一起走进考场。1966、1967、1968年“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很多超过30岁,早已娶妻生子,而在校高中生还不到20岁。当年,出现了师生、父子、叔侄一起上大学的场景。

  40年前,那场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变了全国60多万人的命运轨迹。当时还隶属于惠民地区的广饶、垦利、利津的几千名考生,也同全国的考生们一同奔赴考场。那一年,惠民地区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便出自广饶县和垦利县。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30多岁,有的已经有了四个孩子,有的已经在农村、工厂劳动了十几年。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的考场上,他们压抑了十年的渴望,突然间得到释放。

  对当时的东营考生来说,北镇师专、北镇农校、广饶师范就是当时梦想中的象牙塔。从乡村和工厂走出来的青年,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倍加珍惜。他们对知识的汲取如饥似渴。

  为支持社会知识青年复习应考,1978年,惠民地区行政公署批转《关于组织社会知识青年参加高考复习的报告》,对应考青年统一编班集中辅导,要求“各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生产大队,对考生参加高考复习,应采集鼓励支持的态度,在坚持业余学习的原则下,妥善安排,做到生产、学习两不误……”

  老三届毕业生薄立德也通过高考升学。东营教育史馆保存的北镇师专78级利津籍毕业生合影照片中,就能看到薄立德的身影。另一张老照片则是1978年3月5日广饶县周楼中学欢送升学的4名教师时拍摄的。这些都留下了当年恢复高考的印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是改变命运的“独木桥”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知识就是力量”成了流行语。“新三届”,即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77届、78届、79届大学生,成了1980年学生的榜样。社会上、校园中,一股读书热、知识热的狂潮席卷而来。高考,从来没有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般被人们重视。

  那时的高考,是不折不扣的“独木桥”。当时还没有扩招,录取率低,能够通过高考升入高等学府深造的人堪称凤毛麟角,被视为“天之骄子”。特别是大多农村考生都希望通过高考来实现“跳出农门”的夙愿。人们把高考的七月称为“黑色的七月”。

  不过,当时只要通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便可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领着或多或少的薪水。

  以恢复高考的1977年为例,全国参加高考570万人,录取27万人,录取率仅为4.8%;至1981年,录取率才逐步突破个位百分比,首次达到11%。而2016年,大学的录取率飙升到82.15%。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1983年,东营市建市。建市后教育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二年,1984年12月,东营市成立招生委员会,负责当时广饶、垦利、利津3县和东营、河口、牛庄3区,以及驻地单位(华东石油学院、广北农场、黄河农场、军马场等)的大中专招生工作等。

  1984年,高考仍实行预选,我市共有2164人报名参加预选,预选出1202人参加高考。当年,山东省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1985年起,为解决人才匮乏问题,东营市开始在全国部分高、中等学校中委托培养学生,当年,东营市在曲阜师范学院、山东海洋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代培本科生63名,专科生33名。

  1988年,我市开展将本科招生指标分配到县区的改革试点。根据数据统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市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已有近三千人,每年大学录取的人数超过1000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打破“铁饭碗” 大学生就业门路越来越宽广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高考,让学生们在十年中感受到了待遇上的巨大反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考上大学还能有“铁饭碗”,享受包分配政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开始逐渐取消大专以上毕业生包分配政策,而大学生就业的门路越来越宽广。

  1990年,山东省实行将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分配到市地的办法。

  1994年,高考实行“3+2”改革,即文科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理科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至1997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全部实行招生计划“并轨”,不再接受任何单位的委培生和自费生以及国家教委规定以外的定向生。 1996年山东省普通高考实行标准分制度,用卷面分折算为标准分数,以更全面地考核、衡量考生的综合能力。

  2000年之后:“史上最严高考”启动 考上好大学成考生奋斗目标

  扩招、实行“3+X”模式、考后填报志愿、网上阅卷、分批录取……2000年之后,高考年年有新变化。高考生不再满足于“上大学”,考上“好大学”、“理想大学”成了他们奋斗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大学毕业后就业的压力增大。

  到2005年,我市参加高考人数突破1万人。

  1999年、2000年,普通高校实行扩大招生政策,我市普通高校录取率分别达到八成、九成。按政策规定,各市地招生办可以与有关高校签订共建协议招生计划,东营市当年签订共建协议招生计划209人。

  2000年起,开始分批录取,并试行网络录取。

  2001年,高考的变化较多:外语科增加听力考试;我省暂停使用标准分数,恢复使用原始分数;报考条件中取消婚否、年龄限制;高中中专停止招生等。

  2002年,普通高考实行“3+X”考试科目改革,录取分7个批次。山东省普通高考录取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

  2003年,高考时间调整到6月7至9日举行,不再是“黑色七月”。

  2009年,我省高考科目全部实行网上阅卷。

  2010年,普通高考首次实行网上报名及填报志愿。

  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教育招生考试标准化考场。考场内金属探测器、手机屏蔽器等设备一应俱全。高考成为名副其实的“史上最严高考”。

  近几年来,高考仍在发生一系列变化和改革。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加分政策逐渐取消等政策的出台,让高校招生更加科学,更注重学生特长和综合素质。

  今年夏季高考在即,一如往年,考生和家长依然严阵以待。但对于高考生来说,高考早已不是成才的“独木桥”,而更像是一场特别的“成人礼”。经历过高考的洗礼,身心都经过历练,走向成熟。高考40岁,意味着严谨、沉稳,也祝福考生可以稳稳地发挥,为自己献礼,为高考40年献礼。(记者 李红佳)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推荐阅读
  • 山东全省一张网管公车:运行全监控、运维费用全记录

    IMG_5761.jpg

    平台预留山东省17个市公务用车管理平台、执法执勤用车管理平台、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及中央驻鲁垂管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平台等接口。对于平台建设主管部门及运营管理方式的确定,山东要求各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原则上为本级平台建设的主管部门。[详细]

    06-05 08-06人民日报
  • 济南整治闯红灯不足一月,已有两千人被罚打旗执勤

    QQ截图20170605071117.jpg

    罚款、执勤、接受教育、视频曝光,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济南交警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严查进行得如火如荼,处罚措施越来越严。5月31日,济南交警再度曝光了槐荫区8名闯红灯者,不但曝出了违法者的照片,而且将其全名、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一一曝光。[详细]

    06-05 08-06齐鲁壹点
  • 青岛有轨电车“驶”入青海 成功开拓国内市场

    QQ截图20170605080743.jpg

    据悉,2017年3月,在青岛有轨电车示范线开通试运营一周年之际,青岛有轨电车产业联盟也正式成立,其中包括青岛公交集团轨道巴士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项目的重要一环,青岛有轨电车示范线的建成试运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详细]

    06-05 08-06青岛早报
  • 35000多份免费早餐 宁津环卫工为这位老板点赞

    3595928340002727790.jpg

    谢金虎,1980年6月出生,宁津县宁城街道谢西村人,柏源鸡胗店经理。1995年,谢金虎初中毕业,到宁津县宾馆当了一段时间的学徒,而后到河北廊坊一家饭店做厨师,1999年回乡创业。截至目前,谢金虎共为环卫工免费提供早餐约35000余人次。[详细]

    06-05 08-06新锐大众
  • 日照多部门联合整治“五小行业”

    当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计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消防支队会同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通过市区联动、部门联合方式,开展食品安全及“五小行业”创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据统计,本次联合执法行动共检查经营业户192户,发现问...[详细]

    06-05 09-06日照新闻网
  • 东营职业学院:“垃圾不落地 城市更美丽”

    为了提高大家的绿色环保意识,养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通过“户外清洁日”活动的开展,还给广大居民一个干净、美丽的户外环境,同时也提高人们“人人讲环保,处处讲环保”的环保意识。[详细]

    06-05 09-06中国山东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