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四大发明”俘获留学生的心

2017-05-28 10:35:52 来源: 《今参考》杂志推荐 作者:

  1941年,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李约瑟被英国文化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虽然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打响,李约瑟仍然不畏危险,几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收集相关科技典籍。

  随后,1943年,李约瑟写出了28卷《中国科学技术史》鸿篇巨制,并首次提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李约瑟提出的四大发明,最终说服了全世界,让全世界人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产生认同,并且“出口转内销”,成为数代中国人教育自己孩子,提升民族自豪感的通用案例。

  74年后,来华留学生把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留学生眼里的新四大发明

  最近,北京外国语大学丝路学院对来自20个丝路沿线国家的青年进行了调查,请这些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的外国人给出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结果出乎意料,高铁排第一,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紧随其后。受访的“歪果青年”纷纷表示,想把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带回国。

  “选高铁是因为我的国家,地形特殊,只能走公路,但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我们也有高铁,出行会变得很方便,而且快。”正在中国学习国际贸易的尼泊尔姑娘那比娜(Nabina)说。她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刘文娜。说起高铁和在北京天天要用的支付宝,刘文娜简直着迷。

  来自罗马尼亚的小伙子彼得初来乍到时,友好的中国同学带他“吃逛买”一整天,一次钱包都没掏过。彼得心里纳闷,这是什么技能,“你们北京吃饭停车都不花钱么?”同学告诉他,现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可以用支付宝扫码付款,根本不用现金。

  “当时我就震惊了!”彼得感慨。

  来自柬埔寨的林金隆最爱中国的网购,“不用出门就能买东西挑东西”;波兰的苏菲经常用美团和饿了么点餐,手机支付后就可以宅在家里等外卖;来自马尼亚的瓦伊达曾经半夜三点饿醒后,决定下楼买吃的,他停在遇到的第一辆彩色自行车前,掏出手机扫一扫,骑到便利店买完东西又回去睡觉,甚至没有惊动室友。

  来自印尼的贾斯丁说,“中国人几乎可以在科技的帮助下做任何事。”在他看来,现在最让他着迷的是中国人超便捷的生活方式。

  科技推动着社会进步,中国的每个时代都有着特色鲜明的发明。一千年前,指南针和活字印刷问世,拉近了世界物理和文化的距离,茶叶和丝绸更是串联起了丝路沿线几千年的商贸交流。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给世界贡献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而如今的中国已经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中国在输出产品、资本、技术的同时,也在输出着新的生活方式,这个趋势从得到20国丝路青年盛赞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可见一斑。

  “我想把这里大部分东西都带回国。其实我想带走的不是生活方式,更准确地说是这种科技上的进步。”来自马尼亚的瓦伊达说。

  新四大发明已在全球布局

  事实上,“歪果仁”眼中的新四大发明确实也在走出去。

  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自2009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已经建立起互通互联的世界动脉。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印尼的雅万高铁等一批合作工程进展良好,就在半个月前,4月28日,尼泊尔政府还表示,希望加强沿线国家的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那比娜将中国高铁带回老家的愿望,也许并不遥远。

  排名第二的支付宝,目标是在2025年全球服务20亿人。目前其正在东南亚和欧美布局。

  中国的共享单车则被认为是进一步洗掉了中国人互联网山寨的形象,成为中国人最新奇的互联网原创产品之一。并且已经进入美国、新加坡等国家。

  而中国千万快递大军支撑起来的高效快捷的网购产业,可以让人天南海北,不分昼夜,一键购买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产品和服务,并且转眼间送达,也深深地震撼了“歪果仁”。当然,中国的网购产业触角也在积极布局全世界,马云推动的ewtp就是一个明证。

  北外丝绸之路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浩介绍,发起20国丝路青年的采访调查,正是以实际行动呼应“一带一路”规划中对于青年交流的倡议,“青年将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生力军,他们理解‘一带一路’的高度和投身的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吴浩认为,对新四大发明以及中国生活方式的认可,背后体现的是丝路国家民心的互通,也是丝路精神的最本质体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