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竟被两个大臣喷了一脸口水

2017-05-20 13:09:36 来源: 新锐大众移动端 作者:

  如果能够穿越回古代,你想生活在哪个朝代?有人说喜欢汉唐,中华一统,文治武功。有人说喜欢明清,市民社会,文教繁荣。但英国的史学家汤因比却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林语堂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他们对宋朝的情有独钟,更多的是向往当时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

  宋朝的政治环境究竟宽松到了什么程度?在宋真宗时,寇准曾为了让皇帝接受他的意见,抓住皇帝的衣袖不让走;真宗想封个皇后,这本是帝王的家事,但大臣杨亿却始终拒绝拟诏,让皇帝碰了一鼻子灰。到了真宗儿子仁宗时,皇帝的“威严”更是不行,竟发生了大臣直谏喷皇帝一脸口水的事。

  喷仁宗的大臣,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包拯。仁宗当时宠爱的妃子张美人,出身较为寒微,在宫中没有可以凭恃的娘家势力。她绞尽心机,时常在仁宗耳边吹“枕头风”,想把自己的堂伯父张尧佐推上要职。张尧佐进士出身,也在州县历练多年,基层经验比较丰富,提拔也是合情合理之事。但在宋朝,凡是重要的人事任免,除了皇帝举荐外,也要经过殿前大臣的讨论,同意后方可成行。在某天朝会上,宋仁宗就顺势提出让张尧佐出任宣徽使的意见。但包拯等人却认为,“近年以来,水从城中冒出,黄河数次泛滥,其实都是小人当道所致。百姓都以为如今百业凋敝的缘故,就在张尧佐。臣等认为,亲昵之私,圣人也难以避免,但若能处理妥当,不酿成危机,也是可以的”。经过激烈的“廷论”,张尧佐任职方案被朝臣否决了。

  第二年的某天,张美人旧事重提。她先展开温柔攻势,亲热地把仁宗送到了殿门外,格外温柔地摸着丈夫的背轻声说:“陛下,您今日可千万别忘了‘宣徽使’一事啊!”爱老婆的皇帝忙说:“放心,放心。”可仁宗刚提出这个话题,包拯就脸色阴沉了。他情绪激动,连连大声说不可。他说到激动处,唾沫星子横飞,甚至溅了仁宗一脸。仁宗一边听包拯的意见,一边不停擦脸,表情非常尴尬。但在包拯等人的一再坚持下,张尧佐的任职又被搁置起来。

  当殿内大臣激动“廷论”时,殿外的张美人也在焦急等待着结果。当她听闻包拯吐了皇帝唾沫后,便火急火燎赶去安慰丈夫。此时仁宗还在用衣袖拭面,见张美人来到,便无可奈何地说:“你堂伯父张尧佐的事情,虽然我有意任命他。但包拯他们坚决反对,我也没有办法。你只管要宣徽使的位子,难道不知道包拯还是御史吗?”

  仁宗时代,专门向皇帝进谏奏事的余靖,也是位刚正敢言的直臣。他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深以为忧,便多次向仁宗谏言,提出了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抚恤疲困的主张。为让皇帝接受自己的意见,他多次在仁宗面前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到仁宗脸上也仍然意犹未尽。仁宗虽然被他吐了口水,却还是接受了他的许多意见。余靖也因此和欧阳修、王素、蔡襄,被誉为敢于直言的“四谏”。

  这些冒犯天颜的“大不敬”言行,当事人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得到皇帝的格外尊重。这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古代社会,几乎是难以想象的。而到了文字之祸频发、特务机构横行的明清,皇帝往往乾纲独断,大臣唯有“有罪万死”之能,哪还会有包拯余靖之事。无怪乎汤恩比和林语堂都对宋朝一往情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