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去年以来,河口区大力实施三年增绿计划,计划利用3年时间新增林地7.26万亩,充分利用当地林业资源优势,盘活林业用地,大力提升林产业的经济效益,在加快林业绿化和生态保护的同时,加快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直以来,树木的经济效益都是以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作为代价,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被减数”。然而在河口区,笔者看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可以做“加法”的喜人景象。
在富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泽勇看来,植树造林不仅契合全市的三年增绿计划,为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通过政府补贴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真正达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效果。关于种树的收益,王泽勇算了一笔账,“我种这些树一共花了500多万,按照区里的补贴政策,仅前两年的造林补贴我就能拿到200多万元,再加上林下作物种植和林木的后期收益,真是一笔‘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的好买卖!”
河口区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鼓励造林大户、林业企业、林业合作社、个体农户等造林主体投资林业。为了确保造林收益,该区出台相关扶持奖励政策,凡成片造林500亩以上,皆可按年限享受600-1000元/亩的补贴政策,让人们在“不砍树”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走进河口区苗丰林木合作社,只见成群结对的草鹅在繁茂的树林里或悠然觅食,或追逐嬉闹。据该合作社负责人张廷坤介绍,当初是为了种好树而养鹅,结果养鹅的收入高到可抵土地租金和劳务费用,还省了种树打药施肥的开支,一块土地带来双份收益,让他倍感欣喜。
“今年除了养殖草鹅,我还养了部分鸭和鸡,开挖了鱼塘,养上了淡水鱼,这样林——鹅——鱼完整的循环链条就初步形成了。”张廷坤这样规划未来。
这是河口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林下经济是河口区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林下经济发展遵循“生态受保护,产业得发展,林农得实惠”的目标,大力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市场化运作方式,并结合“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的开展向农民传授林下种养殖技术,积极探索和推行林、农、牧复合经营,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林农也能得到丰厚收益。目前,该区已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三大模式齐头并进的特色鲜明的林业经济发展体系,全区共发展林下经济3万亩,涉及农户300多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创产值过亿元。
近年来,河口区通过实施三年增绿、“三网”绿化、生态林场建设等重大工程,林地面积迅速扩大,造林质量、营林质量大幅提高,林木覆盖率增加到19.2%,大量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林业产业,和丰林业、苗丰林木等一批具有较大辐射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不断涌现,丰富的林业资源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除林下养殖与林下种植外,河口区还将林下经济产品与旅游、采摘、特色民俗游等相结合,初步实现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有机融合,产业链条逐渐延伸。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实现以短养长,以林养林,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来看,在全区发展林下经济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林下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河口区林业局高级农艺师侯宝顺表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4月10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省级政务服务投诉热线管理办法》,确定省级政务服务投诉热线号码是(0531)12345。根据管理办法,省直有关单位现有热线可暂时保留,与省级政务服务投诉热线并行接听,继续由有关单位进行维护和管理。[详细]
近日,山东省扶贫办会同山东保监局、省民政厅、财政厅等5部门出台《山东省2017年度扶贫特惠保险实施方案》,省级安排2.79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全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购买扶贫特惠保险,构筑风险“防火墙”。[详细]
2016年3月和6月,济南市政府还曾分别印发《济南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和生态环境的具体要求。[详细]
昨天上午,济南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15位委员围绕推动实施省会战略,提升济南发展战略升级,加快老[详细]
每天回家吃,很多上班族家长会顾不上;选择小饭桌,卫生条件难保障;在校吃食堂,现状是没有餐厅或者容纳能力有限。” 小林吃午餐的地方在学校附近的小饭桌,“学校附近没有针对中学生的小饭桌,我是小学时候在那里吃,没有更好的地方,就依旧在那解决午饭了。[详细]
今年以来,东营市持续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网点建设,完善县、区域、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探索研究了“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双结合模式、沼气专业合作社模式等不同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能源公益性推广服务体系,理顺体制机制。各县区根据农村沼气发展情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