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刊文介绍德州建设“乡村人才公寓”:农技人员不“走读”,富了农民脑袋和口袋

2017-04-07 21:46: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者按

  4月4日,新华网刊发新闻报道,介绍了我市建设“乡村人才公寓”,让农业技术人员扎根农村、留在基层的经验做法,德州日报今天全文转发。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到西店村人才公寓调研(资料图)

  阳春三月,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投资科技农业的沈淑香,已经把给专家准备的房子收拾出来了。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里,沙张社区的几套村集体闲置房被她粉刷一新,布置好了水电气暖网以及各种家具。“再过几天,外地的专家就要来下乡指导,这回他们能住上自己的‘小家’了。 ”沈淑香说。

  沈淑香所说的“专家的小家”,是指这个社区里的2套“乡村人才公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德州市已经在6个县市区13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建设了16处“乡村人才公寓”。“这些土生土长的乡村人才公寓大多由乡镇政府、村集体自有闲置房屋或租赁农户房屋改造而来,别看有的只是十几平米的一间小屋,却真正给求贤若渴的农村解决了大问题。”德州市人才办主任周春华说。

  缺技术、盼人才是我国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共同面对的困境,越是基层生产一线,越是招不到、留不住人才。“公司刚成立时,招了6个有农业专业背景、肯吃苦的优秀大学生,我们想一起干事创业。可村里条件确实太苦了,吃住都在办公室,洗澡就在公共卫生间。不到2年的时间,大学生都走了。现在公司的专业人才除了我自己,只剩下几位不定期来‘走读’指导的专家了。 ”沈淑香说。

  德州市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村支书李福祥也有相似的感受。西店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2015年之前,全村1000多亩地几乎都是粮田,村民收入只能指望地里的收成。“也不是不想种收益高的作物,可咱除了种粮啥也不会啊。 ”李福祥说。

  2015年2月,西店村的“第一书记”朱玉国找来了肉牛养殖、绿色豆芽、西府海棠苗木种植、中草药种植等多种效益高的农业项目。

  随着致富项目一起来的,是城里的“大专家”们。“一开始是指导果树管理和中药材种植的2位专家来,一般来一次待3天到7天,将就着住在村委会办公室或者我家里。”虽然觉得委屈了“专家”心里过意不去,但这已经是李福祥和西店村能够提供的最好条件了。

  作为德州市齐河县“农科驿站”站长,张博早已习惯了这种委屈。齐河县胡官屯镇纸坊村的“乡村人才公寓”建好之前,每周要到这个村指导大棚蔬菜种植技巧和养护知识的张博,只能每天往返于县城宾馆和村里大棚之间,很难有针对性的解答农户问题。

  如今,走进纸坊村“众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基地,醒目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一楼是“农科驿站”、村支部等办公区域,二楼就是专属于像张博这样的“大专家”居住的“小公寓”。

  至今,张博已经在“乡村人才公寓”里住了近半年,平均每个月最多只离开3天。“我现在已经完全习惯了随时有农户来敲门咨询的生活。 ”张博说。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周春华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德州市“乡村人才公寓”已入住设施农业、种植养殖、民间艺术、公益服务等领域的人才32名,其中专家教授11名,农技人员16名,大学生4名,这些人才正在给广阔农村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16年西红柿种植经验的“老把式”张昭亮觉得自己是纸坊村最爱向专家请教的人,也是受益最多的人之一。“近两年冬天光照少,西红柿棚里湿度大,爱长虫子,影响收成。请小张老师一看,让我早上开棚通通风。就是这么简单的办法,就让我去年增收了七万元!”张昭亮说。

  西店村则租用了村里15户农民的闲置房,将其改造为“乡村人才公寓”。李福祥欣喜的发现,有了“乡村人才公寓”之后,农业技术人员不再“走读”,而是实实在在的扎根农村,用他们的知识和技术,让农民富了脑袋、鼓了口袋。“最多的时候有12位专家在村里指导生产,其中最长的住过40多天。现在村里一半的地改种了经济作物,好些村民都学成了行家里手,村民年均收入一下子从每亩1000元涨到了5000元。 ”李福祥说。

  相关新闻:

  持续推进人才工作 德州为"最强大脑"打造最优生态

  春日的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春色比别处更浓一些。整齐划一的房屋前后,硬化的道路两边,海棠花、梨花竞相绽放。

  再过几天,潍坊市临朐县果木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福志将再次来到这里,为西店村特色种植果木进行技术指导。去年,陈福志在西店村一待就是40天,西店村作为他们研究所的实验基地,各种果木项目的落地需要参与的工作不少。

  在西店村人才公寓,陈福志曾经在这里生活用的柴米油盐、被褥都整齐堆放着。村党支部书记李福祥说:“专家们走后,行李我们都认真组织放置,等专家们再来还能拎包入住。 ”

  记者在人才公寓里转了转,两层复式楼房客厅、厨房、卧室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环境可谓优渥。

  进村入户的农技人才不断完善和延伸村里的产业链条,2016年西店村作为曾经的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今年,鼓励兴办“乡村人才公寓”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我市,将有更多专业人才进入农村贡献“光和热”,标准建设、管理规范的人才公寓也将越来越多。

  缓解了专家下乡的来回奔波苦

  最近,李福祥有点忙。“每周都有几拨到我们西店来参观的,远的有烟台、日照、临沂、东营的,近的有附近县市的,我自己都纳闷,人家那里比咱这里经济实力强,怎么会想到来西店考察呢? ”李福祥说。

  从村容村貌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西店村俨然是个富裕村。这一切都缘自2015年的转变。

  以前,西店村还是一个种植玉米、小麦、棉花的传统农业村庄。 2015年,在省派西店村“第一书记”朱玉国以及村两委的探索下,村里决定试水种植特色果木。

  都知道新特品种种植收益高,但若不懂管理或防治病害不及时,减产、绝收的风险也很大,这就需要农技专家的常蹲常驻。

  李福祥介绍,“起初外地来的农技专家临时在村委会凑合住一晚,随着引进项目的增加,到村里来的农技专家越来越多,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吃住条件就愈显捉襟见肘。 ”

  为了让专家们吃住舒心,村干部开始动脑筋。那时,新农村改造刚建成一批独院2层楼房,许多农户出去打工后一直没有入住。村里就租用这些楼房进行装修、购置家具电器、锅碗瓢盆,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才公寓。

  令李福祥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做法还成了全市首创,作为先进经验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李福祥说:“人才公寓是我们在发展村里致富项目过程中的必要产物,村里搞农业产业化离不开这些能人的帮助。 ”

  去年,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专门到西店村调研乡村人才工作。在今年的省“两会”上,陈飞市长关于我市乡村人才公寓的介绍被不少省级媒体刊发并传为美谈。

  “乡村人才公寓的出现,解决了往昔农业科技人才早晨下乡傍晚返程的舟车劳顿之苦,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技专家扎根德州乡村,为现代农业提供及时的智力和技术保障。 ”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说。

  人才进村,百姓脱贫致富有后劲

  眼下,夏津县香赵庄镇纸房头村瑞丰源合作社的樱桃树、桃树、梨树即将进入果枝管理阶段,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彭福田教授这几天就要过来对合作社进行剪枝管理指导。去年,合作社专门新建房屋作为人才公寓,今年,合作社为人才公寓进行了再装修,购置了电脑、空调等设备。“专家到我们这里不容易,我们当然要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 ”纸房头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介绍,合作社已经与省农科院等机构对接,接下来还会有省农科院信息所梁庆祥研究员、山东寿光蔬菜集团石兴奎经理等专家来合作社,为农业物联网建设、开拓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提供帮助。

  瑞丰源合作社流转了村里的500亩耕地,村民们除了获得土地租金的收益,还能到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挣50元。去年,全村户均收入达到1万元,村里6户贫困户借此脱贫。

  在武城西店村,专家吃住无忧,较远的潍坊、河北的专家可以常住,较近的济南、禹城、平原等十几位技术人员也能随叫随到。有了技术保障,西店村发展种养项目有了后劲。

  如今,西店村的产业项目越来越多:发展了西府海棠景观树栽种,柿子、山楂、石榴、核桃、桑葚等9个特色新品果树种植园,黄芩、射干等中药材种植,改造坑湾建藕塘、鱼塘等扶贫“造血”项目10余个。

  今年72岁的西店村村民衣连兴和老伴儿身体都不好,在贫困线下挣扎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在去年脱了贫。“我们以上级拨付的扶贫款入股村里的西府海棠合作社,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地的收益每年达到6000元。 ”衣连兴说。

  今年秋后,西府海棠树苗就能上市,每株最低保护价80元,据李福祥测算,到时候西府海棠的收益将达到每亩8000元,衣连兴一家的收益又能增加1万多元。

  李福祥介绍,村里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后,收益有保障。

  人才带专业技术进村,老百姓得到的是真金白银

  此外,人才公寓的居住条件也得到驻村专家的认可。陈福志说:“在人才公寓吃住很方便,很舒心,过几天我还准备带着家属来在这里长住一段时间呢。 ”

  人才工作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放眼全市,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公寓正不断涌现

  3月30日,宁津县柴胡店镇乡村人才公寓在崔杨社区正式揭牌启用,首批6位专家和文化人才入住。如今,宁津县除了县城驻地的街道和开发区之外,其他所有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乡村人才公寓。“我们不仅为专家人才提供住所,还派专人盯上,为专家搞好服务,同时确保有空置人才公寓,不让人才等公寓。 ”宁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才办主任杨书强说。

  在武城,四女寺镇、郝王庄镇等按照村里合作社的发展需要,人才公寓也在进一步的筹建当中。

  据武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之荣介绍,目前,武城专门制定了加快推进乡村人才公寓建设的实施办法,今后,将按照“以需定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实用为主”的原则,在建设标准、建设程序和管理考核等方面加以规范,县财政也将给予建设运转费用方面的支持。

  其实,在我市,人才工作早已成为一项怎么重视都不过头,怎么抓紧也不过分的工作。

  2015年底,德州市出台《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人才支撑计划》,也称德州人才新政“黄金30条”,吸引人才创业创新我市诚意满满。去年召开的第九届“海洽会”上,陈飞带领13个县市区长,与高层次人才逐一对接洽谈,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主动跟踪落实项目。

  从市长率队“抢”人才到关心人才吃住行,透露出我市人才工作的信号: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在人才工作投入上、考核上、优化环境上不遗余力

  而对在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人才,要拿出更优惠的政策,还应身体力行将政策落实。张磊说:“对待基层人才,更要关心工作和生活,更要舍得投入财力。 ”

  政策解读:2020年我市将建成人才公寓300万平方米

  2015年底,我市出台《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人才支撑计划》,也称德州人才新政“黄金30条”,规定市财政每年设立不低于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计划规定,到2020年,全市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名,引进博士、硕士5000名、大学生10万名;建成人才公寓300万平方米、孵化器300万平方米,打造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把德州市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州、创新创业之城。(记者 高红岩 通讯员 王玉磊 邓美平 马慧超)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 山东首开医保跨省即时结账单 与27省份可异地即时结算

    11.jpg

     6日下午两点半,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民赵先生为母亲办理了出院结算手续,本次住院治疗总费用为39102.06元,其中医保基本统筹支付35055.31元,公务员补助2655.71元,赵先生只需在结算时支付个人负担的1391.04元。赵先生的母亲来自青海,这是我省第一例实际住院患者...[详细]

    04-07 07-04齐鲁晚报
  • 山东153人被终生禁驾,这辈子不用再开车了

    11.jpg

    月6日,省公安厅交管局公布了2017年度全省第一批终生禁驾人员名单。此次共有153人因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者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被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能取得。自2015年开始,省公安厅交管局每季度公布一批终生禁驾人员名单,截止目前,全省已有1579名驾驶人被终...[详细]

    04-07 07-04新锐大众
  • 济南单车市场进入两强并立!"小橙""小绿"大PK

    11.jpg

    历下区停车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了6日上午已经完成600辆公共自行车的投放工作,接下来还会陆续摆放,完成共计1000辆公共自行车的摆放工作。“前期我们经过对沿街商户,企事业单位走访推荐,已有2000多名市民办理了租车卡,今天是正式面向公众办理租车卡。”历...[详细]

    04-07 07-04齐鲁晚报
  • 山师东路商业街将成旧忆 客流减少租金上涨已繁华不再

    11.jpg

    3月28日,济南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全市“拆违拆临”行动第二期(第三部分)任务台账,历下区涉公违建有72处,需在3月底前完成自拆,其中包括山师东路沿街两侧的商业门头房。4月6日,记者来到山师东路发现,部门违建门头房已自拆完毕,剩余的门头房也随时准备搬迁。...[详细]

    04-07 13-04济南时报
  • 德州“三航”满三月:源头“活水”流进企业

    今年1月4日,德州市2017年一号文件《关于实施重点企业“三航”培植计划的意见》印发,在全市筛选180余家重点企业实施“护航、远航、起航”培植计划(简称“三航”计划),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资本“给养”。 [详细]

    04-07 22-04大众网
  • 访济南地铁”地下工作者“盾构司机:他们都说我像51岁的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一直备受市民关注,4月6日晚上,记者来到中铁十局济南轨道交通R1线的施工现场,走入在地下20多米施工的地铁盾构机,记录下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施工隧道中地铁工人的真实生活。(记者 白少光 郝爱印 通讯员 张伟)  盾构机每掘进1环,后面的工人就...[详细]

    04-07 21-04齐鲁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