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导演徐浩峰凭借《师父》在2017柏林电影节摘获璀璨之星最佳导演大奖。而他执导的新电影《刀背藏身》国际版海报也惊艳亮相,影片将在下半年上映。接受采访时,徐浩峰透露,他领奖时借用了在《一代宗师》里写给叶问的一句台词:“男人过了四十,只干有把握的事情。”新电影《刀背藏身》还是续写徐氏武林不一样的江湖,从中依然能看到徐浩峰的风骨。
大时代小人物的侠义风骨
《刀背藏身》已经在去年11月杀青,即将在今年下半年上映。同《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三部前作一样,《刀背藏身》也改编自徐浩峰导演的原著同名小说,依然是一部具有鲜明徐氏风格的武侠电影,会延续徐氏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传统气质。
说到《刀背藏身》这一凛冽的电影名,徐浩峰的解释是:“从司马迁的《刺客列传》,到明清的志怪小说,再到金庸古龙,‘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影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动荡时局为背景,以中国军队在喜峰口长城会战中大破日寇的“破锋八刀”为线索,描述了在那个年代,民间隐匿高手传奇刀术的较量、武林人士的侠义风骨,以及国家命运大时代里微小众生的爱恨江湖。故事里讲到了刀法,主人公是几位民间武人——孔家爷孙(孔老爷子和孔鼎义)、青青、元姑、沈飞雪。
早就有人说,小说《刀背藏身》如果拍成电影一定很美,比如孔老头锔一口青釉缸、孔鼎义藏身柿子林、大伙听用金碗锔子锔的唱片……徐浩峰所描述的那个充满玄机的武林世界,打开了武侠电影的新模式。而此次曝光的国际版海报也揭开电影的冰山一角,将导演一贯主张的硬派写实功夫、精深奥妙的武学品位、美轮美奂的造型艺术都体现无遗,有天地苍凉,遗世独立的悠远韵味。
坚持零替身零特效零威亚
《刀背藏身》的演员组合比较随性,许晴、春夏、张傲月和黄觉、耿乐、陈观泰,许晴、黄觉、耿乐是观众熟悉的,爱看香港电影的观众对《踏血寻梅》的女主演春夏和邵氏电影的陈观泰自会有印象,张傲月则是《舞林争霸》冠军,也是一位武者。徐浩峰透露,自己是一个不善于和演员打交道的人,他以前大赞蒋雯丽是“伟大的演员”,这次他大赞春夏,因为她因拍《刀背藏身》成了练家子。
一说到武侠电影,大都会想到吊着威亚飞来飞去的武侠高手,因为大部分武侠电影都是这么拍的,但在徐浩峰的武侠世界里,没有飞檐走壁,只有实实在在的一招一式,这个“老派人”坚持“零替身、零特效、零威亚”的真实武林。在徐浩峰眼里,中国的武侠电影和国外的奇幻电影内在有着奇妙的一致,有着魔法一般的想象力,“我虽然用到了这样的想象力、魔法与杂技,但是是用写实的手法来拍摄的”。
徐浩峰参与编剧的电影《一代宗师》有句话是“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对于一路的创作心得,徐浩峰说:“《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见了自己,在电影《师父》里见了天地,而《刀背藏身》则是一部可以亮堂地见众生的作品。《刀背藏身》以武林之‘形’而写‘史’之实,最终要表达人的生存状态。”
追求以退为进的生存哲学
在电影《师父》中,徐浩峰营造了一幅民国天津“武林”的群像图,强调规矩、正本清源,其实这是他一贯的武林哲学。从《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到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道士下山》以及他担任编剧的电影《一代宗师》,他的作品风格一直有迹可寻。他热衷于拍礼崩乐坏的乱世,正统的大家坚持“规矩”,而规矩已然不合时宜,只好退一步,几乎所有徐浩峰小说都在谈“以退为进”的生存哲学,陪伴失落的文化,打造出一部极具江湖风骨的文艺武侠。
在武侠电影式微的当下,很多导演都在拍各种充满商业味道的新派动作片,而徐浩峰还在坚持拍武侠电影,他也承认这一类型电影的影响力在慢慢变弱,逐渐度过了审美新鲜感时期,失去新奇,“《师父》能在海外获奖,等于说,这条路还可以走下去,在发展上还是有变化余地的。我想从职业角色的角度写武林人士”。他说自己还处在“青年导演”的阶段,用他残留的青春情感来继续拍徐氏风格的武侠电影。
用严肃的态度和方法写作
徐浩峰最早写作小说,后来才执导电影。初涉文坛便以一部《逝去的武林》开创了中国武侠纪实文学的风气之先。他写作的小说,语言风格很像剧本,故事很特别,画面感强,文字很简洁,比如说一个人离开,他就写“匆匆退下”,不愿多用一个字。他也远不止想讲个好看的武侠故事,时常在书中谈古论今,品评琴棋书画。
有人说,徐浩峰在武侠电影界的地位就像古龙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一样,不过古龙是写意,他则是写实。“古龙讲自己写武侠小说的理念,是改变以往那种通俗叙事的方式,用严肃文学的写作方法来写武侠。”这一理念启发了徐浩峰,他的作品既朴实无华,又蕴意深远,无论写小说还是编剧,他都坚持用严肃的态度和方法来写作。
作为中国硬派武侠电影的代言人,徐浩峰打造的江湖风格如此鲜明,能保留“这样的武林”也是他的坚持。电影《师父》之前获编剧奖时,徐浩峰说:“一个好剧本,往往因为导演的肆意妄为而崩溃。感谢徐浩峰导演,没有乱改我的剧本,让我拿了这个奖。”在他的电影世界里,“一个编剧磨炼两年搞出的剧本,因为参与意见的人太多,而变成像是一两个小时饭局上侃出来的东西”,这也是他的编剧哲学。
徐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