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原标题:创新驱动:青岛奏响“大合唱”
“没有比创新更活的水。”在2016年度地方纳税50强发布暨销售收入100强企业迎春茶话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的话语重心长。
从2012年2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至今,青岛走过了科技创新大发展、大跨越的五年。市委、市政府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出重大部署,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市场主体热情充分激发,引擎带动作用得以凸显。
数据显示:2012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190.45亿元。2015年达到了263.7亿元,增长了大约38%。2016年,全市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预计2.9%左右,超290亿元;2012年,我市引进的国内外研发机构只有一家,而截至2016年底,我市“十二五”以来累计引进的国内外科研院所已达35家;2012年,全市孵化器建设刚刚起步,截至2016年底,全市孵化器累计竣工面积达1274万平方米;2012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只有25.37亿元。2016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4亿元,与2012年相比翻了两番;2012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12092件,发明专利授权1510件。截至2016年底,全市发明专利申请34953件,发明专利授权656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三个指标的增幅均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名……
五年来,青岛面对经济转型期需要破解的发展难题,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加快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过程中,创新源头风云际会,科技服务革故鼎新,产业培育蓬勃兴盛,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搭建平台补齐“短板”
集聚高端形成新优势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对于青岛这座城市来说,创新恰恰是深植于血脉之中的城市禀赋。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市提出要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市积极搭建“创”平台,构筑“创”体系,营造“创”生态,在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中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
2012年,当“创客”对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时,青岛已经抓住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机遇,启动了“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工程。这是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第一个“引爆点”。作为科技创新工程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环节,孵化器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成果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全方位、多元化的促进作用,成为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实现蓝色经济跨越发展的助推器。截至去年底,全市孵化器累计竣工面积1274万平方米,投入使用面积882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7200家,在孵企业5000余家,毕业企业689家,入驻企业成功上市51家,300余家企业获高企认定。全市国家级创业孵化载体达到96家,总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为推进创新创业资源聚集,2016年我市又启动了创新创业街区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创业街区有12个。
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在搭建创新创业载体的同时,我市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服务,迅速完成了千帆计划“1+8”配套政策体系建设,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创客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激发和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增能提效,着力改革项目经费管理、人才职称评聘、科技成果转化等瓶颈因素,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源头动力,加快推进各创新主体和要素间协同互动,提升创新效率。
人才是实施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我市积极统筹创新能力建设,加快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围绕“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等四条主线引进的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已经成为青岛创新发展背后强劲的智力支撑。落地院所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带动本土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实力增强,让我市迅速在各项竞争中占据了制高点。全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像一颗磁力石吸引着30多家涉蓝企业、院所落户蓝谷,海洋经济已成为青岛经济新的“增长极”。
从“小科技”到“大科技”,从服务“小众”到服务“大众”,从“小投入”到“大投入”,我市科技创新呈现出“短板”逐步补齐、优势更加突出、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的良好态势,科技创新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市科技局局长姜波说:“政府的职能就是营造氛围,做导向,创新政策和行政产品,来调动社会上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细胞生长。”如今,创新创业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大合唱”。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激发万众创新热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创新为引领的“创”时代,在这个时代,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的确,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对一个城市而言,更是如此。步入经济新常态,我市的创新驱动发展已具备发力加速的条件。
2013年,我市获批成为国家第五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并由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承担技术创新工程和创新型城市两大国家级试点的城市。
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已被激发,创新创业已呈燎原之势,为全社会注入了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仅去年一年,全市各众创空间、孵化器就组织开展项目路演、创业培训、创业大赛、论坛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达4000余场,聚集和服务创客超过11万人次,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在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暨“千帆汇”第三届青岛市创新创业大赛上,参赛企业和团队分别同比增长194%、280%,由我市推荐的9家科技型企业和2个创业团队获得国家大赛优秀奖,获奖率高达52.3%。
获批双试点城市,给青岛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同样在2013年,我市着手建立了体系完善的技术交易市场,逐步建成了“政府、行业、科技中介、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从而真正发挥了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这项工作正是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提出的“强化‘创’的支撑,让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的科研成果‘醒过来’,实现产业化”最生动的注释。
2016年,我市技术合同交易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海洋技术交易额12.31亿元,同比增长184.95%。海洋技术交易额的猛增和海洋产业的异军突起,为我市“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不仅如此,我市还在全国率先推出科技成果挂牌交易规则,并已经形成常态化机制,去年实现科技成果挂牌项目4013项,挂牌总金额83.57亿元,专利挂牌302项,实现专利交易110项,成交额2.6亿元;成功举办第四次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21项,成交率91.3%,创历史新高。我市技术市场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和国内同行认可,去年科技部在青举办了行业内最具权威的技术转移培训班,70余个代表团来青参观。
创新步步“先行”
“试点”频频落户
从改革科研管理模式,实现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到搭建平台为创新主体牵线搭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我市不断加快高端科技服务提升,建立起了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城市创新体系。闻名全国的“青岛模式”除了技术市场,还有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金字招牌”。
开发符合科技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金融对创新的全流程支撑,同样是我市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我市获批全国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这是我市科技金融工作的里程碑。五年来,青岛科技金融工作先行先试、创新探索,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2015年,我市在全国首创了专利权质押保证保险贷款,这一“青岛模式”现已在全国推广。2016年,我市完善了智库基金—成果转化基金—专利运营基金—孵化器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全链条股权投融资体系,各类基金总数达27支,资金规模超22亿元。同年,我市又在全国率先开展投保贷联动业务,以股权、债权联合形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已累计为348家次中小企业提供11.4亿元支持。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我市涵养“创”生态的重要举措之一。2016年,即墨以第一名的成绩获批县级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崂山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揭牌,国家知识产权局青岛分理处正式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1家。在2016年度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考核当中,我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跃升至第二位。
过去一年,我市又新增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首批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等国家使命,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站在时代的潮头,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又有新的展望。在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三中心一基地”行动计划中,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和19个重点产业的创新路线图,更显示出青岛破浪前行的决心与勇气。
迎接“创”时代,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青岛正在敞开怀抱迎接创新的新时代。(记者 王娉)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山东省稳就业、促创业,201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9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98%;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山东年度控制目标。[详细]
日前,青岛市政府出台《关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的实施意见》,12月31日前,对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为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减轻青岛市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青岛市政府出台《关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详细]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济南连续迎来好几天蓝天,平添了节日氛围。“春节假期中,济南市区整体气象扩散条件较好,其中,1月27日、29日和2月1日分别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对空气质量改善有比较明显的作用。[详细]
春节假日期间,省政府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按照春节假日游客消费特点,加大春节假日旅游产品供给,丰富产品内容,组织推出了祈福迎新、民俗展演、乡村旅游、娱乐休闲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主题节庆活动,假日旅游市场红红...[详细]
在春节前夕,济南市文明办发出了《带头不燃放烟花爆竹共享泉城碧水蓝天》的倡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在春节假期结束后,一些商家业户、宾馆饭店、建筑单位等燃放“开门鞭”、“开业鞭”、“开工鞭”的现象却有所抬头。[详细]
马玉星表示,2016年在全市三项重点工作综合考评中,项目建设和征地拆迁两项重点工作,均列十一个县区首位,在全市树立了标杆,为历下争得了荣誉。“在成绩面前历下也要看到差距,与省内先进区相比,黄岛区过亿元大项目保持在230个左右,崂山区也在190个左右,历下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