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登高校讲坛

2017-01-21 11:10:10 来源: 半岛都市报 作者: 刘家冕


张存平在课堂上讲课。                    

                      文/图 半岛记者 刘家冕
实习生 国语航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张存平是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从教30多年,担任班主任近20年。致力于研究型教学,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张存平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个性化文本阅读。在教育教学中,张存平关注孩子们生命成长以及孩子一生的发展,并且尊重孩子主体地位,他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在班级里,你说过的每一句话,就是向几十个心湖里投下的石子,学校是一个巨大的湖泊,要让爱和善的波纹在这个美丽的湖泊里荡漾。”

中学教师在大学课堂办讲座



张存平是一名从教30多年的语文教师,虽然担任初中教学,但他曾在多所高校举办学术性讲座,与众多师生分享他的学术研究。同时向众多青年教师分享他的教学经验,是众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
张存平一直致力于语文学科规律的研究,他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主张教学由浅入深,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张存平说,“考试命题的选文方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决定孩子应该读什么,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弄清楚孩子们喜欢读什么,要为孩子的利益考虑,不能因为应试教育而耽误了孩子的长远发展。”张存平一直秉持这个原则,做到了文本教学与学生成长规律的有机融合。
张存平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把握教育规律,大胆推想,变革。”他认为老师应该打破传统,要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特理解,不能局限于教餐。正是因为坚持这个原则,张存平对于语文学科规律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并且,张存平积极鼓励学生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能够通过课内知识的延伸,独立去解决课外遇到的问题,让孩子们养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

主张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谈起学生的阅读,张存平告诉记者:“一定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合点,把文本解析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利用数字化平台,将丰富的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实现动态化、个性化教育资源的送达打造智慧型学习高校课堂,增加语文课堂的厚度和张力。
张存平在采访中多次强调,阅读能让课堂更有厚度和张力,其中“厚度”体现在文学素养,而张力就是课堂的无限扩展,表现为“方向性”和“目的性”。他认为唯有做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成长。

大力支持“读书节”,鼓励学生多读书



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积极响应“书香校园”的号召,每年举办了春、秋两季读书节。这个活动得到了张存平的大力支持,张存平对记者说:“读书活动和教学是不分割的,读书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对学习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张存平认为学生在多读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运用课堂上的知识,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张存平告诉记者,学校有开放式的图书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环境、大平台去读书。与此同时,张存平也指出了当下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他说:“当下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放养式阅读的效果不会好,老师的任务就是花大力选阅读材料,明确学生的阅读范围,为学生阅读指明方向”张存平指出,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还能提高同学的写作水平,这也是他支持读书节的原因之一。
开发区育才中学校长隋同梅这样评价张存平,“张老师是教育界的典范,青年教师的楷模,他能抛开应试教育的镣铐,真真正正为孩子们着想,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