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当莱芜糖瓜遇到电商,小作坊“吹”大了

2017-01-20 14:5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亓秀宝 耿冲 赫洋

  编者按:

  革命老区的蒙山深处,鲁西大地的欢乐农家,东海之滨的茕茕海岛,黄河岸边的广袤油田……在农历丁酉年即将来临之际,齐鲁大地正在上演怎样的温暖?又在抒写怎样的故事?从今天起,大众网采编人员分赴山东17市,记录最基层、最一线、最真实的温暖故事,还原齐鲁大地多姿多彩的幸福和感动,以“温暖看扶贫、温暖回家路、温暖在基层、温暖过大年”五大板块,推出“温暖中国——2017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

  我们将通过图文、短视频、手机直播、VR、H5等融媒体报道方式,在大众网、大众论坛、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新浪官方微博、大众网官方微信、大众网17市分频道全平台推出报道。更多温暖,期待您的关注!

  温暖中国——新春走基层(16)

  【温暖在基层】当莱芜糖瓜遇到电商,小作坊“吹”大了

  时间:1月18日

  地点:莱芜市农高区陈东村

  记者:亓秀宝 耿冲 赫洋

  俗话讲“二十三,糖瓜粘”。糖瓜(见文后注解)是北方春节期间常见的一种食品,要将糖稀吹成中空的球状,再滚上通身的芝麻。在莱芜陈楼,糖瓜生产历史可追溯数百年,虽然依旧保持着作坊式生产,但如今的陈楼糖瓜经营有了新的生机,通过股份制合作做瓜,让村民在农闲时就能多收七八千元,而电商的销售网络,让莱芜糖瓜飞到了全国、国外,原本生产糖瓜的小作坊,现在可是“吹”大了。

  1月18日下午,大众网记者一走进莱芜市农高区的陈东村,便闻到了浓浓的麦芽糖的味道,在村民陈佃起家的院子里,几位村民正在用簸箕把滚上了芝麻的糖瓜从热气腾腾的熬糖屋里往外端,门口的编篓里盛放着糖瓜胚子,正准备送进熬糖屋滚芝麻。村民张丙禄告诉记者,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一直没停过,他们几个人倒班干着,已经做了四百多斤糖瓜了。

大众网记者尝试滚糖瓜。

  大众网记者走进了熬汤屋,只见,糖瓜胚子进屋后不一会儿表面就开始融化,这时候就要快速往糖瓜上滚芝麻了。大众网记者试着拿起糖瓜胚子,可是一下便被粘住了双手,但是有着多年经验的村民们却轻车熟路,两手插进芝麻盆里,将芝麻先撒在糖瓜表面,然后再滚,很快,糖瓜便均匀地粘上了芝麻。

  58岁的张丙禄制作糖瓜已有30多年,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年中他更多的时候是在种地和外出打工,农闲后才开始做糖瓜。“一般每年阴历十月中旬开始生产,干到小年后就不干了,我们是8个人集资生产糖瓜并分利,一天24小时不间断能做四五百斤,8个人轮流倒班做。”张丙禄说。

滚完芝麻的糖瓜从热气腾腾的室内端出。

记者“帮忙”为糖瓜装包。

  张丙禄对大众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天四五百斤的产量,一季生产二个多月,产量在三万斤左右,按照现在市场零售价6.5元一斤,销售额在20万元左右,除去成本,他们8个人每人能分到七八千元,这对短暂的农闲来说是笔不菲的收入。目前,陈东村有7处糖瓜生产点,临近的西李村有3家,小小的糖瓜在村民手中不断翻滚,一年能生产将近30万斤。

  《舌尖上的中国》的拍摄让莱芜糖瓜出了名,糖瓜也成功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楼人想把“糖瓜经”念大,可是,糖瓜生产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需要24小时不间断生产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日常没有固定销量……为了改变这些现状,陈东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莱城区商务局王庆忠和村两委商议,决定打破传统思维、走电商之路。目前,村里建的“陈楼糖瓜网”开始运营,陈东村的糖瓜已经通过网络销售到了北京、上海等地,还有的村民把糖瓜卖到了国外。

张丙禄给糖瓜封箱,精选的糖瓜一斤可以买到8元钱。

  “我们采用纯手工制作,不管是和糖稀还是滚芝麻,都是用心做出来的,很多年轻人来找我们批发,一个糖瓜能卖到将近20块钱呢……”熬糖屋里,张丙禄憨笑着说。

  【注】

  糖瓜,顾名思义,用糖为主要原料制作,形状如瓜形,外表沾一层芝麻增加口感,为名糖瓜。

  莱芜糖瓜制作过程较为简单但历时较长,为塑成瓜形需要将熬过的糖稀做成柱状再用人力吹成中空,然后将糖柱用绳扎成均匀大致相同的段,随着空气冷却,绳扎处断面冷却变硬,便形成了糖瓜的雏形。民间相传小年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好让灶王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也可以将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能多说坏事,有“上天言好事,在地话吉祥”之意。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